一分钟道德经0384: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妍春聊文化 2024-11-09 16:50:31
【前提示】依照前句,我们发现了老子在这里的论述逻辑,总-正-反。也就是总的命题,然后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由此构成了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的论述方法。这是老子对人类认识论逻辑学的顶级贡献,以往我们往往视而不见,所以我们简单地提及了黑格尔的“正反合”,这两者似乎一个完整的逻辑过程。由此可见。老子正是这一基本逻辑底层算法的真正鼻祖。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四章接下来一句“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万物都归拢到道这里来了,而并不把道视为主人万物也不能做主,可以称之为大。有川谷都汇入江海但江海并不说算,川谷也不说算。这是从万物的角度来说的。因为上一句是从道的角度来说的。 对道而言,道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对万物说,万物归于道而不为主。 可大可小,时大时小,或大或小,说大说小,双向奔赴,双向皆不为主,所以或大或小“天下莫能臣”。 【不充说】 第一,是“万物归焉而(万物)不为主”,还是万物归焉而(道)不为主? 前文已经说过“道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是站在道这边说的,所以相当于“(道)衣养万物,而(道)不为主,[因为(道)常无欲],所以(道)可称之为弱小”。 那么这一句是站在万物的角度来说的。可以理解为“万物归附于道,万物也不可能当家做主,所以道可以被称之为大”。 大哦,也不做主;小哦,更不做主。也就是说,道,不管大小都不会做主,但是,道也不会被降服被迫臣服于人类或其他牛逼克拉斯。 第二,老子的正反合是不是黑格尔正反合的祖师爷?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正反合”是黑格尔在描述“绝对理念”的自我设定、自我异化和自我复归的自我展示过程,随之形成了过程的三个环节,即正、反、合的“三分法”。 黑格尔的“正反合”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实现的,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着事物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种理论体现了黑格尔对辩证法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在这里作用的当然不是黑格尔的“正反合”的辩证法。但是却是小作文中经常用到的正反论证。 主题,正面表述,上一句乱码。 正说:道的角度,道→万物→小 反说:万物角度,万物→道→大 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从道德角度来看,道不可能做万物的主宰。从万物包括人类在内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可能降服道,使道臣服于万物或人类。 由此构成了对于“道虽小或道可大可小似乎很不靠谱,天下却莫能臣之”的核心论点的核心论述。 “大道氾兮,或可大小”只是对道与万物关系的基础论述的解释,老子善用比喻或类似拟人拟物的手法。 至于接下来一句,关于大的论述,似乎是为了解释这一句的。“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依据此例,似乎“常无欲”又可以理解为对“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的解释。只是被错误的整理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上。如果是放在这句的句后,做补充说明或解释性的补充说明,那倒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做课堂笔记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老师也经常会说—— 回头我们补充说明下,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怎么就可以称之为“小”了? #秋日生活记录#​ #头条晒图大赛#​ #我在岛屿读书#​ #同行喊话晓华:把美发行业搞完了#​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0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