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380:第三十三章改写真的几近道了

妍春聊文化 2024-10-27 16:42:38
【前提示】之所以说之前的绝大多数人的所谓“翻译”,都是泥古不化,拘于字面,所谓直译或意译,所谓信雅达,都是扯。如果不勘破老子道德经论述的内在逻辑性,仅仅拘泥于字面意思,就无法真正理解老子的意思。老子没有在这里虽然主观地贬“智”,但也不是一味地褒“明”。那么,自身实力战胜对手的有力量的人,能徒手搏虎的人,不支持不提倡也不敢贬损吧?再怎么也不能贬损“知足者”吧?甚至“不失其所”的遵道贵德,养身有道的人吧。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是写给大家改写成现代话。 能够看清别人的人是智者,能够看清自己的那才是高明的人。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那肯定是大力士,能够战胜自己的内心欲念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道满足的人他的内心是充实的富足的,不懂边界不知进退的人相信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永远不失去古圣所创建的人类文明最初所确定的角色职能位置,人类文明才能去天地般长久。能够不断更新自己身体的躯壳,而其灵体或精神构建却永远不灭,才称得上与天同寿。 【不充说】 照字面意思这样改写成现代话我认为没有任何意义。 首先,厘定文本。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胜人者力,胜己者强。 知足者富,不止者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我把“自知”改做“知己”,“自胜”改做“胜己”,我也请教了几位大咖“自知”当然不同于“知己”。我是根据结构“知人”,了解他人,故“知己”,了解自己。胜人,战胜他人,故“胜己”战胜自己。 离开这里的结构性问题单纯说“自知”与“知己”确实有不少的差别。弄得我都有点不自信了,但是我依然坚持我的看法是对的。 其次,我认为单从字面上看老子列举这四组八种人的水平差异,没有多少深意。现在知识空前普及,小学生恐怕都知道了,战胜别人的人力量足够大,而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问题的关键就是老子为什么要讲这一课?我认为这是继续论证“知止可以不殆,不知止肯定要殆”。同时也是阐述“莫能臣”—— 老子的意思是“不管你如何如何都无法“臣”。”这样理解就彻底解开了“33之谜”。老子道德经这几句话应该这样理解。 无论是能够战胜别人的智者,还是能认清自己的明白人,都无法降服道,使道臣服于人类或某个人。 无论是靠自身肉体力量足够大,战胜敌人的大力士,还是能够向内求之于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性中的任性部分的真正的强者,都无法降服道,使道臣服于人类或某个人。 无论是豁达乐天,尊道贵德,知足而自富的人,还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硬上的有志者事竟成,都无法降服道,使道臣服于人类或某个人。 无论是谨守古圣所创建的人类文明的元初设置的秩序,还是不断更换人类皮囊而灵体或精神存在不断提升只要没有达到再造世界的境界,都无法降服道,使道臣服于人类或某个人。 除非,你能再造一世界,从而创造你自己的新的天道轮回…… 第三,还得是结构问题。这一章是前一章核心观点进步展开和深入论述。首先说的是认知主体,人,也就是“天下莫能臣”的“天下人”。无论什么样的“天下人”,不管他是愚蠢的聪明的智慧的糊涂的能干的不能干的尊道贵德养生有道的,还是已经得不得道修有无限高的境界的,都无法降服道。 所以老子这里无贬无褒。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记录我的2024#​ #秋日生活打卡季#​ #秋日好时光#​ ​
0 阅读:3
妍春聊文化

妍春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