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震林与粟裕关系如何?谭外孙王石达称:外公最佩服的人中有粟裕

漫步史书 2024-07-24 10:09:55

1947年7月,为了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华野遵照中央指示施行分兵跳转外线的策略。

可没有想到的是,华野出击外线以后,各处作战均不利,叶飞、陶勇的一纵、四纵出击鲁南以后,整体形势均处于不利,粟裕指挥内线部队作战,也在南麻临朐战役中失利。

也因为七月分兵以后,几次作战都打成了拼消耗的战斗,华野指战员上下都颇有微词,认为不应该“七月分兵”。

我们之前聊南麻临朐战役比较多,主客观的因素都有所涉猎,比如七月分兵过仓促、突降暴雨致弹药受潮等等。

从战略角度去考虑,无论是坚持内线歼敌还是分兵外线,都有成熟的理由,算来以当时情况下,无论选择哪种情况,都不能算是错,只是战略侧重不同。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看结果。

1947年8月,因华野一系列战事失利,粟裕深感内疚,后来他在给中央总结南麻临朐战役的报告中详细的总结了原因。

不过有些意外的是,陈老总、谭震林(时任华野副政委)却并不同意粟裕草拟的电文中有关“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敌人维持其重点进攻之判断错误”的意见,而是认为粟裕在军事部署上面有错误。

因为华野各级领导人都不同意粟裕草拟的电文,所以这封电文实际上未发出。

一直到1984年2月5日,粟裕因病去世,他的夫人楚青在整理丈夫遗物时,曾意外发现了一份未发出的1947年的电文。对于当年这件往事,他显然很在乎,否则也不可能把这份未发出的电文一直保留下来。

也因为受到批评,粟裕心里也很难受,虽然他表面上和善,但却是一个很有脾气的将领,所以他后来又重新起草了一份电文,这次电文就要简短许多:

军委并华东局:自五月下旬以来,时愈两月无战绩可言,而南麻临朐等役均未打好,且遭巨大之消耗,影响战局甚大。言念及此,五内如焚。此外,除战略指导及其他原因我应负责外,而战役组织上当有不少缺点及错误,我应负全责,为此请求给予应得之处分。至(于)整个作战之检讨,俟取得一致意见后再作详报。八月四日午时

有趣的是,就在同一天,谭震林给粟裕也写了一封信,批评他在此次战役中的错误。

应该指出的是,谭震林在写好这封信后,并没有当面交给粟裕,而是通过陈老总转交的。

盖因八月初时,华野根据中央指示,已经分为东兵团、西兵团,谭震林即将赴任东兵团,因为南麻临朐战役中,华野部队损失比较大,急需谭震林处理,所以谭几乎没有时间与粟裕再见面。

谭震林这封信,陈老总先看过,觉得很有道理,就转给了粟裕。

应该指出的是,谭震林这封信的措辞虽然已经尽可能的柔和,而且是采取了先赞扬后批评的表述方式,但个别用词造句上,仍然十分严厉,当然这也比较符合谭老板一贯的个性。

比如谭震林批评粟裕“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常常只看到一二步”。

粟裕后来看了这封信,虽然也认同信上的观点,却大部分观点他还是不认同,所以他也给谭震林写了封信,寄给了已经率领2纵、7纵到胶东休整的谭震林。

当然,原信很长,这里只做重点截取。

粟裕认为南麻临朐战役虽然在军事部署上有失误,但更多的还是过分乐观的问题,比如南麻临朐战役中不顾实际,想要在打整编十一师后,还想顺势包歼整编25师、64师。

“有些是与事实不符的,而其中有一些并不是我处理的,而是你自己处理的,这大概是你已经忘了。因此对这些问题,我不得不加以说明。”

当然,粟裕在信的末尾,仍然坦承了自己的错误,并表达了愿意承担责任的态度。

“……总之,自卫战争以来,一切军事部署上、战术指导上的缺点、弱点和错误,我应负其全责。”

粟裕这封信,谭震林看后究竟是个什么想法,后来也没有下文。

当时,华野已经成立了东兵团(即内线兵团、胶东兵团)、西兵团(外线兵团),根据中央指示(包括粟裕的意见),陈毅、粟裕要率领野司以及六纵都要开赴鲁西南指挥西兵团,谭震林也要率领二纵、七纵到胶东根据地去。

可谭震林最初不同意野司做出的胶东主力合兵一处共同内线歼敌的建议,而是主张分兵作战,尽可能的调动敌人,以便于在缝隙中寻找战机。

因为华野几位领导人之间产生了争执,加上大雨阻隔,山东兵团事实上未合兵一处。

当时,在野司的陈毅、粟裕经过商量后,建议中央以许世友出任山东兵团(东兵团)司令员,以谭震林为政委,毛主席后来考虑了几天,复电表示同意。

等于说前段时间因南麻临朐战役造成的分歧,后来因战局的变化,并没有持续下去。

也因为谭震林那封信措辞很严厉,有人据此揣测,称谭震林与粟裕之间有了矛盾。

可实际上却忽略了一个细节,谭震林在那封信中虽然批评了粟裕,但却很认可粟裕所取得的战绩,并历数粟裕从黄桥战役以来的点点滴滴,称粟裕是极具军事才能的天才。

也正如绝大多数人分析的那样,过去战争年代,谭震林从事政治工作比较多,在军事指挥上,常常是出于配合位置上。

也可以说,谭震林缺乏军事指挥的经验。

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谭震林出任六师师长,虽然在江南开辟了广阔的抗日根据地,但因为处于敌人眼皮子地下,发展很有限,所以后来六师就和一师合兵了,粟裕负责统一指挥两个师。

也差不多是在同一年,谭震林调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淮南区党委书记,负责机关整顿以及发展生产自救运动。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谭震林主要负责政治工作以及军区、根据地建设。

1945年,华中分局成立,统一受华东局领导,谭震林任华中分局副书记(邓子恢任书记),同时成立华中军区,谭震林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鼎丞任司令员、邓子恢任政委)。

不久之后,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华中军区成立了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

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粟裕、谭震林相互配合,苏中七战七捷即是两人配合的高光时刻。

也不难看出,华中野战军作战,粟裕主要负责军事指挥,谭震林负责政治工作。

不过,谭震林那时专心负责自己的工作,其实很少对粟裕军事指挥上发表任何意见。

据谭震林回忆,那时有人常说粟裕独断违上(推测应该是指苏中战役之前,粟裕建议中央内线作战),所以他有意不发表意见,希望粟裕能够更多表达他自己的态度。

无疑,苏中战役的胜利,除了粟裕军事指挥过人一等外,这也与谭震林等一大批老干部支持不无关系。

粟裕向中央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大涨了华中我军的士气,谭震林当时以华中分局副书记的名义兴奋的给分局写信,希望各分局、各军区领导能够把粟裕当成一个特别出色的军事人才来培养。

华中、山东两大野战军合并以后,军事指挥完全归了粟裕后,在宿北、鲁南各打了一次胜仗,特别是后来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均取得了绝对胜果。

这些胜利更让谭震林认为,粟裕是绝无仅有的军事天才。

在对粟裕的认识上,谭震林与华东局诸多领导人的看法是一致的。

包括后来南麻临朐战役失利后,谭震林写那封信,虽然主要意思是以批评为主,但更多的仍然是以帮助教育为主。

粟裕在军事上确实有很高的天赋,但人无完人,他也确实有他的问题。作为多年共事的伙伴,谭震林觉得自己有必要指出来,这个行为也符合他“谭大炮”的个性。

包括两人后来围绕军事上产生的一些争论,其实都是对事不对人。

就像后来谈到毛主席时,谭震林也从来不避讳的说:

“毛主席比我高明!我相信他,我是经过斗争才相信他。”

至于对粟裕可多年之后,谭震林的外孙王石达曾给出一句很精准的话:

“外公在政治上最敬佩毛主席……在军事上外公最佩服粟裕爷爷。”

有个事儿值得一提。

1978年7月,原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石征先与傅继俊等人为撰写《淮海战役史》一书,专程拜访了粟裕夫妇,粟裕不仅很高兴的接待了他们,而且还给谭震林打了电话,希望谭震林夫妇接见石征先等人。

据石征先回忆,他到谭震林夫妇家里的时候,受到了他们夫妇的热情接待。

谭震林夫妇告诉石征先,他登门不用预约,有问必答。

显然,粟裕与谭震林的关系很不错,否则也绝不会开如此大的方便之门。

1 阅读:140
评论列表
  • 2024-08-18 07:13

    战役失利,从战略指导,到战役部署指挥,粟大将表示要负全部责任。由此可见,战役取得伟大胜利,从战略指导,到战役部署、指挥,粟大将有最大的功劳。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