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上海的看房人数多了近6成

上海老林的房论 2025-02-12 12:29:01

你没看错,我标题说的情况就发生在今年春节8天的长假期里。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复工第一天,我那位在卖宝山二手房的朋友告诉我,大年初五,她发现自己的房子竟然新增了一组看房记录,她特地求证了中介小哥。

对方表示过年期间,大部分门店依然有人值班,所以带看也是真实发生了。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好奇。

毕竟大过年的,通常是人最想身心放松(躺平or摸鱼)的时刻,有人却好似“弯道超车”般,奔走在勤奋看房的路上。

在以往做分析时,我们通常会把春节前以及长假期间的数据作为“异常”情况剥离掉,但今年的这部分数据,或许和以往的不太一样。

今天和大家聊的就是这部分有点小众且微观的数据(这在其他地方,或许是很难看到的数据哦)。

01

究竟哪些人,春节还那么勤奋

先回答标题当中的情况。

我比对了2025年和2024年春节长假8天时间里,某头中介的带看人数:

2024年2月10日-2月17日:1475组

2025年1月28-2月4日:2308组

春节期间同比增幅达到56.5%。

即使我们把时间范围扩大,以春节前1周的情况来看这个看房人数的变化,今年的增幅依然有24%。

那么问题又来了,到底是哪些人,过节了还勤奋的奔走在看房的路上?

我接着对上述数据做了进一步的剖析。

数据源于某头部中介

这里我先梳理一个背景:2024年1月30号,上海发布了《关于优化本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主要的内容是取消了外地单身限购政策,要求非本市户籍居民只需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5年即可在外环以外区域购买1套住房。

所以上述数据中,24年春节前一周的看房人数,实则就刚好发生在政策刚出台后。

带着这样的BGM去看,我们就能玩味出一个信息:

都是发生在农历春节前,一边是政策刚出炉的炙手可热期,一边是政策发酵了3个多月后的长尾期,

单纯受政策驱动的市场VS受政策+客户意愿叠加下的不同面貌,一目了然了。

而且通过数据分布可以明显感受到,今年春节前以及假期中,刚需的整体急迫性很强。

尤其是总价300万以下的购房者,比重的增幅较为明显,想在春节前后解决买房问题的意愿更强。

其次是400-900万的客户,这里既有刚需,也涵盖了初级改善,相比于去年同期也有一定的增幅。

但从形态变化看,中高级改善与豪宅却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单从看房的急迫性来说远不如刚需(但到了下面的成交环节就不一样了)。

我们再以同样的时间维度看一下节前的成交情况。

其实关于1月份的二手市场,目前市场上一直是颇有争议的。

有人拿着成交的绝对量环比12月下滑这一点,来判断楼市要遇冷;也有人在迷茫中隐约感觉市场热度不减,但不管怎样,一房一万依然用数据说话。

我从2021年至今,农历春节(休假)前的不同时间点,统计了一份二手住宅成交情况。

除了2021年春节前,承接了来自20年末巨量的二手成交流量外,今年春节前的交易情况,已经是近5年来的第一了。

即使相比于成交热度颇高的2022年,今年春节前两周的成交量也高出了13.6%。

而且当我以总价段再来做进一步分析时,我还捕捉到了一个比较微妙的变化。

这当中除了刚需一以贯之的占大头外,900万以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高端改善以及豪宅等市场,在今年的节前也出现了成交占比的扩大。

根据上图的形态来看,除了200万以下的交易量今年依然保持增长外,200-400万,700-900万的总价段占比开始有所减少了。

而少了的这部份额开始向上转移了。

如果换算成绝对量来看,今年900万以上的节前成交量为580套,是去年的2.15倍。

从春节前的带看到成交,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两点:

1、今年1月的热度并未消减,而且从节前看房人数蓄积的势能来看,会进一步延续至复工后一段时间内的市场。

2、以刚需之力堆积了一年的上海楼市,向上的置换链没有因为春节而哑火。

就在昨天,刚出炉的2月3日到9日当周的带看人数为62210人次,基本已回升至节前约一半左右的看房量(这当中有2天还处于春节假期)。

02

量还在堆积

离推动稳定普涨还有距离

1月份的势能继续活跃复工后的二手市场,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但接下去的价格究竟会怎样,俨然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

由于目前处于节后刚复工,缺乏新的成交数据,所以这次我打算回到春节前最后一周,以当时的挂牌情况,作为复工后议价的一个起点进行分析。

我比对了去年和今年,春节前一周各总价段的挂牌房源调价幅度。

先说一个主要结论:平均涨幅收窄,跌幅趋稳。

2024年春节前最后一周,选择涨价的房源,挂牌价平均涨幅为6.5%,而一年后,这个数据下滑至5.9%。

足可见过去一年,市场对房东心态的打磨,即使如今想涨价,也没有了一年前那份信心。

而在选择下调挂牌价的房源方面,房东们也“扛住”了,被市场磨了一年后,平均跌幅依然稳定。

这也就带来了一种情况,房东虽然不会明晃晃的上调价格,但想把挂牌价进一步打下来,概率也并不大了。

再细分去看一些价格段的变化。

200万以下的房源情况有点堪忧,既要承受挂牌价下调幅度的扩大,又要面临增幅的减小。

以这个趋势看,200万以下的刚需市场以价换量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

换言之,这个区间内,议价权依然还掌握在买家手中。

比较有意思的是900-1200万这个价格段。

涨幅上透着一股“小心翼翼”。

去年节前的挂牌价平均涨幅达到了8.85%,到了今年同期,这个数据明显下滑到了4.56%。

而在挂牌价的跌幅上,却出现了轻微的扩大。可见这部分房东当中,两极分化的情况较为显著。

这类情况,现在1200-1500万之间更为明显。

对比来看,今年一部分房源在挂牌价的上调幅度上有所增长,但同时在另一个极端下,不少房源下调的幅度也在扩大。

个人揣测,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房龄、户型等因素对这类较高总价的房源影响,开始出现了房源间的“马太效应”。

优质的房源将越来越受追捧,房东的心态被进一步夯实,向上涨价的底气更足;

而经受过长期市场对比、消磨的房源也开始继续妥协,回归客户更能接受的价位区间。

尽管涨跌幅中,我们没有看到惊喜的信号,但是有另外一个数据,还是能带来一点微光。

我把春节前一周内,不同总价段下,房东的涨价次数/降价次数做了一个统计和比对。

这里涨价次数占比优势明显的总价段,我用红字做了标注。

今年节前一周,大部分总价段都来了一小波上调价格的小小高潮,为什么我用了3个“小”?

因为从绝对量来说,选择涨价的房源数量依然不多,大部分保持岿然不动的态势。

但从比值关系上,能看到在调价的房东当中,选择上调的趋势明显好于去年同期。

比较有意思的是,去年春节前一周刚好受到了1月30日出台的调控政策影响,但即使拿来对比今年的同期数据也是不够看的。

足见眼下房东上调挂牌价的底气还是足了不少。

这个情况从300万往上,各个总价段都有所表现,随着总价上涨,上调挂牌价的频次越会压过降价一头。

特别到了700-1200万的价格段,成为今年节前房东涨价动作最为明显的区域。

在涨价/降价的频次变化中,能看到一点微光在闪动。

从这些细微的数据中,我们已经隐约嗅到2025年市场的开局“信号”:割裂的加剧。

优质房源在接下来的市场会加速去化,甚至出现轻度涨价也将不足为奇;而先天具有一定缺失的房源,如果不选择下调价格,就要做好以时间等价格的准备。

或许这样的市场,虽不浓烈,却能给购房者更理智的思考空间,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好房子。

本号发布的原创数据、图表、文章等信息的版权由公众号运营公司独立所有,并受法律保护。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构成侵权,我司有权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

0 阅读:53
上海老林的房论

上海老林的房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