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印象深刻的10本书

职业生涯规划师王静 2024-12-27 08:45:40

2024年日均读书2小时16分,微信读书给的数据,真实情况没这么多,平均下来大概1小时40分左右。

有时候会听书,做饭听一会儿,睡前也听,但听不了5分钟就睡着了,手机就自动播放,一直放。近几个月开始设置播放时间,30分钟,25分钟,现在设置为20分钟。

听书的不能算看书,之前说过,我是视觉动物,听,入不了脑子。翻了一下阅读记录,挑10本印象深刻的记录一下吧:

1、《历史民国的深处 》

民国系列共 3 册,这套书填补了个人自甲午战争之后的历史空白。历史是鲜活的,人的行为也要放在那时那刻的历史环境中去看。

不然真就是别人跟你说这个人是好人,伟大的人,你就认为是好人。别人跟你说是个坏人,十恶不赦的人,你就认为是坏人。

文笔上有些仿明朝那些事儿,所以读起来不枯燥,可以说很有趣。

2、《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读的是黄菡的译本,就是最早非诚勿扰的黄菡老师。

几乎每一章节,我都是大声读出来的,因为根本不像一百年前写的东西。感觉罗素能窥探到一百年后我们的生活。

说到疲劳,罗素认为,忧虑和恐惧是人疲劳的重要原因。因为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大脑里不断的胡思乱想,吃饭想,走路想,睡觉想,哪怕是无能为力的事情。

每天紧张兮兮的,害怕失败,不愿意面对危险。害怕说错了怎么办,做错了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得病了怎么办,被别人猜忌怎么办,别人看不起怎么办...这些情绪让人疲劳。

单纯的脑力疲劳和体力疲劳,睡一觉也就自愈了。但这种情绪上引发的疲劳很难消失,如果不直接面对,还会引起连锁反应。

他说:“如果你发现自己对任何事情都容易操心多想,那干脆变本加厉的往多里想、往深里想,直到这件事情的致命诱惑荡然无存。”

哈哈,真是人间清醒。

3、《屁事也疯狂:肛肠科医生手记》

看完后,对我的痔疮释然了。原来我不是个特例,十人十痔。

这两年看了一些医生写的书,一些基础医学的手记,外科内科肛肠科肿瘤科之类。

祛魅、祛魅。有一点了解总比没有了解好,什么都不知道就容易产生恐惧。就像书里写的,有一些人便血了就觉得自己得了癌,吓得要命。

我们从小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正经的生理教育、疾病教育、死亡教育,搞笑的是,我活到中年其实都不太清楚女性的生理结构,也是前两年看书才弄明白个一二。所以啊,没事随便翻一翻,增长一些课外知识,对生活和生命,有帮助。

4、《最小阻力之路》

这本还没看完,但是有一个很深刻的洞见,人如果迎接自己的创造力,就会像河水一样,自然顺应着最小阻力的河床,流向该去的位置。

里面列举了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人的创造力,比如拖延、逃避、选择困难等,这些其实都是因为直觉在教育环境中被阻拦,规则和权威压制了本我的天性创造。

习惯顺应本我的动能,认识到创造才是人性内耗最少的一条路,接纳创造结果,是作者定义的最小阻力之路。

5、《财政密码》

这本最大的特点,是可读性非常强。一般来说,财政领域比较枯燥,税目繁杂,数字居多。

这本很神奇,一个个朝代读故事过来,你会读到似曾相识的故事和手段,夹杂着带有时代特色的问题,比如讲宋代复杂至极的币制的时候,作者不是平铺直叙政策,而是举了一个商人跨区域买卖如何兑换货币的例子,一下子就能让你理解到复杂在哪里。

印象最深刻的章节,除了奠定整个体系基调引发了“国进民退”大辩论的汉朝,就是精彩的、满是现代金融影子的宋朝了。比如,大家口中的奸臣蔡京,简直是投机高手,金融杠杆简直玩的飞起。

蛮有趣的一本书。

6、《曾国藩家书》

读家书的时候,一边读,一边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一帧一帧的过画面,特有趣的体验。读书与我们的意义,不在乎远大的治国平天下,那些离我们太远,

我读家书,最大的感触是:

1、要不断的学习,每日读书。看新书要快速,不多读书就会孤陋寡闻。重要的内容和句子,可以背下来,不背诵则容易忘记。

2、要有恒心,比如练字,小事要日日坚持。

3、得到正向的东西时,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谨言慎行,这样才能保持住正向的恩泽。

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要简单的复盘一下。

有感触的地方,已经在做的地方,最容易产生共鸣,笨的、慢的办法,滋要持之以恒,也必有收获。

7、《沈醉回忆录》

《潜伏》《风声》《红岩》《旗袍》,好多谍战剧里面要么有沈醉,要么有沈醉的影子,要么有沈醉回忆录中提供的素材。

这本书作为个人传记还是可以一读的,也可以作为一个特务成长小说来看,也是从电视剧之外真正了解了一下国民党军统的情况。

看完《沈醉回忆录》回过头又看了一遍电视剧《功德林》。

8、《儒林外史》

小时候学范进中举总觉得范进很可笑,至此之后也从未读过儒林外史。春天去了吴敬梓的家乡,年末才拿起儒林外史一读。

他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讽刺小说,说的是作者吴敬梓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身,在官场的他,看透了多少沉浮多少纠葛,所以以故事的形式来进行对比讽刺。

市井豪杰、真假名士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本书看的时候是断断续续的,看了几十天,因为人物实在是太多,记不住,即便一遍看下来也只是知道个大概的轮廓,有机会的话再读第2遍第3遍。

9、《骗经》

多读杂书。难得的一本让我了解社会阴暗面的书,看完之后发现,虽然现代社会骗术层出不穷,但是很多都还是有过去的影子,甚至几百年前的骗术拿到现在来也都是蛮高明的。

其实骗,不仅是骗有坑蒙拐骗,一切骗都是利用信息差,利用人的贪嗔痴各种欲念,营造种种假象,虚虚实实,36计环环相扣,有些局设计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有明知其害也愿坠入其中者。

这本书不仅仅是各种骗的集结,也反映当时的人情世态,很多东西看看似巧合,看似寻常,其实早就是别人不好的大网,书中的很多骗术到今天也不过时,很有参考价值。

10、《不被大风吹倒》

看到封面被吸引来的。《不被大风吹倒》这本随笔对于了解莫言本人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通过这本书可以一窥莫言的成长史,莫言文学喜好,莫言的阅读视野,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莫言惊人的阅读量和记忆力,莫言老师在书中探讨了很多话题也回应了很多批评跟质疑。

内容很接地气,有被这个可爱的老头儿鼓励到。

• 关于坚韧与胜利:“风越来越大,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 关于希望与坚持:“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 关于人生态度:“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允许遗憾、愚蠢丑恶虚伪、允许付出没有回报。当你允许这一切后,你会逐渐变成一个柔软且放松的人。”“人要有翻篇的能力,不依不饶就是画地为牢。困不住别人,却困住了自己。”

• 关于困境与成长:“人生之路,天天都在刮风。有时候吹得你站不住,有时候是微风。但我想真正能把一个人刮倒的风还是不多的。坚持下去,总能站住的。”

• 关于生命的力量:“风可以吹起一张大白纸,但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 关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从来不在于抵达,而在于出发。”

• 关于乐观与信念:“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终有抬头的日子。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毫不犹豫的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今年莫言和余华都读了几本,尤其是《不被大风吹倒》和《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一起读,读完之后再去回忆他们的小说,其实小说里很多都是他们过往生活的呈现,或这里或那里。

十二月开始读一些古书,短篇的各种“经”,难读,每天读几十字百字,手抄一遍,发现提笔忘字的厉害,几乎要一字一句对照着写。

然后看很多遍译文,再回过头来念几遍原文,试着去理解。

其实还是记不住,感觉读什么都记不住,有时候真的很羡慕莫言那种过目不忘,读一遍能记一辈子的。

但是,但是,我不是莫言,记不住就记不住了。

阅读如同吃饭,穿肠而过,总有些营养被吸收了,那就足够了。

0 阅读:4
职业生涯规划师王静

职业生涯规划师王静

职业规划,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