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中华可谓“兵强马壮”,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层出不穷,国人在骄傲的同时,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铁杆军迷”。
十个中国人里,或许有9个半不清楚歼20、航母都是怎么造出来的,但说起枪械,哪个男娃不是抱着玩具枪长大的?
2013年,一则“56式退役”的公告引起轩然大波,并非退役枪械高达百万的数量惊人,而是“56式”实在太优秀,它怎么可以退役呢?
1946年,苏联一位年轻的枪械设计师出现在国家武器评审会上。
多说两句,参会的大多是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或者肩扛“金章”的将军,相比之下,无论资历还是经验,年轻设计师都难以企及,他的作品更显不受重视了。
结果很意外,年轻人获得了斯大林奖,他的作品将成为未来的枪王,代号“AK-47”。
开头说的不是我国“56式”吗,怎么又讲“AK-47”了?
懂行的朋友或许知道,“AK-47”构建简便,易于拆卸、保养,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几乎适应所有环境作战,即使进水、油、沙等复杂情况,这种枪依然能够正常开火和极高的射击精度。
总而言之,四个字概括AK-47“皮实耐用”,这不正是我国最为看重的条件吗?
1955年,朝鲜战火还未完全熄灭,美帝为遏制社会主义再搞幺蛾子,烽烟又笼罩了越南,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再次披挂上阵!
说的简单,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各类物资匮乏,一场朝鲜战争虽然打出了国威,取得了最终胜利,但也牺牲了十余万的英雄烈士。
这些都是中华好儿女,虽然我们曾经历了近百年的“小米加步枪”,但新中国成立后,不能因为物资条件不足,再让我们的英雄白白牺牲了!
说“白白牺牲”并不夸张,因为我们的物资、武器落后,很多人本可以不用牺牲的,当时我国急需武器更新。
也需正视,当时我国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仿制和改装已有枪械”成了最优选择。
1956年,我国科学家在AK-47的基础上设计制造出一种新枪械,因为出现时间为1956年,所以被称“56式”。
严格讲,“56式”是枪械系列,不仅包括冲锋枪,还有半自动步枪等。
中国“56式”完美继承了AK-47的原有优势,同时赋予中国特色,尤其适用于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各类作战环境。
有了“56式”的加持,华夏儿郎在反帝战争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这样的效果既是对“56式”的肯定,同时基本定型了我国未来二十多年中的军用枪械。
需要着重提及1979年,数十万人民解放军手握“56式”奔赴越南。
某种意义上讲,1979年是新中国建立后的最后一战,也是“56式”最后一次大规模集中出现在战场上,和平来了吗?
遗憾的是,没有永远的和平,只有相对和平,中国的“和平时代”是打出来的,华夏儿女又怎能忘记武器的重要性?
中国在以后的二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继有了我们自己的导弹、卫星,新一轮枪械升级的条件已成熟,“56式”命运如何?
1981年,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制造的“81式枪族”横空问世,同年大规模入军服役。
乍一看,“56式”落伍了,它在新时代中,不够优秀了吗?
说明一下,虽然有了“81式”,咱们可没有停产“56式”,依然有数百万支躺在军火库中,静静等待着它们的下一个任务。
经常看新闻的朋友或许注意到了,直到今天,“56式”的老大哥AK-47,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因为太好用,这种枪成了各国争相抢购的香饽饽。
既然AK-47这么抢手,同样优秀的“56式”也接到了新任务。
1984年的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陷入地面拉锯,四年火拼几乎耗尽了两国的军事储备,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冤家竟然同时找上了咱们中国中国。
就这样,一直在仓库里无所事事的数百万支“56式”,瞬间成了抢手货;“56式”走出国门,因为太好用又被别国相中,大量外汇源源不断的流进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家也没闲着,“56式”后有“81式”,之后又有了更加先进的“95式”。
强调一下,虽然“95式”更为先进,但论起性价比,“56式”依然不落下风,风头比当年的老黄忠强多了!
当然,“95式”的优秀不能被掩盖,非常适合在一线作战的虎狼之师使用。
但中国常备军就有百万之众,外加二、三线部队,各种民兵、后备力量全都装备“95式”,这又太奢侈了吧?
基于大背景,“56式”冲锋枪老当益壮,继续在各军中服役。
前面说了,虽然我国新枪层出不穷,但“56式”并未停止生产,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损耗怎么处理?
我国军工能力强大,除去出口创汇的,仓库中依然保存着数以百万计的“56式”,尽管日常保养良好,但毕竟是老物件,到了一定年限就要淘汰掉。
说明一下,被淘汰的“56式”并非有瑕疵或不够优秀,纯属因为时间,保养再好也难避免损耗,“集中销毁”不就解决问题了?
千万别觉得“销毁”简单,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对枪支的管控极其严苛!
据传说,如果军队中有人意外死亡,需要上报集团军;但如果丢了一把枪,那是要上报中央军委的!
虽是“传说”,也从侧面印证了我国对枪支管控的严格,哪怕“销毁”也有铁一般的纪律和落实效率。
有朋友知道,我国生产的所有武器上都有独一无二的生产序列号,无论该武器是现役、出口、报废或需要销毁,序列号、枪支状态、去向,这些都要进行详细登记并全程录像。
单这第一步,就有专人全程检查枪支去向、安置问题,一旦发现瑕疵,马上启动枪支巡回程序,还要追究该环节负责人的责任。
如果枪支流入民间,那问题就大了,且不说巡回程序搞出的大动作,单是该环节负责人就要上军事法庭,这还只是“销毁”的第一步!
第二步,枪支拆解,看似简单吗?
军迷朋友或许知道,枪支并非一块铁疙瘩,它的组成主要有木质和金属构成,所谓“拆解”就是让人将枪支的木、铁分离。
说起来简单,几百万支枪哩,需要多少人才能拆完?
中国对枪支管控这么严苛,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拆枪的,万一枪内卡有问题弹药,拆解时打着人怎么办?
诸如类似问题还有很多,相关问题都有相关解决办法和负责人,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总之,“销毁第二步”尤其复杂。
这“第三步”相对简单,木质枪托等部分,可以二次利用的继续用,不能用的丢;金属则分批次进入熔炉,这里的关键词是“分批次”,为什么要分批次?
还是因为“枪支管控”,拆解后的枪可不像废品站里乱堆的碎铁,拆解后依然是枪械零件,这些零部件依然需要层层登记和监控,确保不外流!
看了这些,你还觉得“销毁”简单吗?
97年入伍,就是56半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