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儿的农村过年这几个习俗可不能免

嘉澍看旅游 2023-03-10 23:13:09

金虎辞旧岁,玉兔迎新春 。不知不觉中竟然迎来了2023年癸卯年的春节,在感慨时间过的真快的同时,又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江西玉山过年的一些习俗。

从腊月23日开始,我们就已经进入到过年倒计时,这天晚上吃完饭,洗漱完毕后,父亲就要开始送灶神了。在灶台上点一对小红蜡烛,撕下上一年贴在灶台上的灶神帖(灶神帖就是用一张红纸用木刻板印刷的有灶神公、母的图案,早年的灶神帖都是黑墨印制的,不像现在彩色印刷那么精致,不过上面的“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从未更改过。)然后将旧的灶神帖连同黄表纸一起在灶台前烧了,同时点上三支香。父亲双手捧着香对新贴上的灶神恭恭敬敬地拜三拜,嘴里念着“灶神公灶神母,嘴巴吃甜甜,上天多美言,保佑一家平安。”父亲拜完后会将手里的香递给我,让我也给灶神拜拜,我是懵懵懂懂但却十分虔诚拜拜。这些程序走完后,再放一串鞭炮和几个二踢脚,送灶神就算结束了。

送完灶神,离过年就没有几天了,而这几天却是家家户户最忙碌的,除了置办年货外,那就是大扫除。每个小孩子都要被母亲安排上活,洗澡桌椅、擦门窗,角角落落都要清扫一遍,连院子都要用铁锹扫把清理一遍。男劳力们自然是要将猪圈、牛栏、粪池里的这些有机肥都挑到田里去,总之家里一定要弄干净,这才有过年样。

转眼到了除夕这天,吃过午饭,家家户户都为祭祖开始做准备,我家平时舍不得烧的大柴也开始送进了灶膛,大柴火很快就将祭祖用的整条猪肉(这肉必须带有骨头)、鸡鸭都涮一遍捞起来装进菜篮子,摆上一碗油豆腐、一碗芋头之类的小菜,再捞一条红鲤鱼用细绳系在菜篮提手上,这些祭祖用的贡品上无不例外都要贴一张红纸以示吉祥。

祭祖一般都是家中男丁的事情,而女眷们则在家准备丰盛的年夜饭。父亲会喊上我,让我将脸洗干净,然后提上一篮子贡品和一大捆草纸,而我则提着装有红蜡烛、鞭炮和二踢脚的塑料袋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前往祖公厅。一路上,村里的这些叔伯们碰到,彼此都会说声“这么早啊!”“你也早啊!”。下午一点钟不到,祖公厅前就开始热闹非凡,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个不停。父亲将贡品摆好,点燃蜡烛和香火,开始给列祖列宗拜拜上香,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给老祖宗拜拜上香,整个祖公厅被烟熏的睁不开眼,呛的眼睛里直流泪。拜完祖宗,我飞快地跑出祖公厅,与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在院坝上捡那些没有炸响的小炮竹,将口袋塞的满满当当,这可是承担着我们一个正月的快乐。

祭完祖宗后,将这些贡品都带回家,母亲和姐姐们会将那块带骨头的猪肉洗干净,剁成一小块一小块扔进大铁锅里炖,父亲则是在灶膛前加着柴火,顺便再给火笼添加一些炭火,以便晚上守岁时候烘手烘脚。此时就属我最清闲,在院子里从口袋里掏出那些捡来的小炮竹一个一个的放,噼里啪啦声中迎来一年中最丰盛的年夜饭。

八仙桌上摆满了一大桌平时几乎吃不到的鸡鸭鱼肉,一家人齐整整地落座。父母是坐上座,三个姐姐坐左右两侧,我最小则坐在下首。那时我有点不明白的是,明明我边上没有坐人,大姐却会盛一大碗米饭,摆一双筷子,直到长大后我才明白这是给先人们吃的。

吃完丰盛的年夜饭,等到姐姐们将锅碗瓢盆洗刷干净后,父亲又会在灶台上开始上香,摆上贡品,燃起黄裱纸,贴上新的灶神帖,请灶神下凡护佑一家平安。请完灶神后,妈妈会从里屋里拿出一大盘的瓜子、冻米糖、糖果;姐姐们会帮忙给每个人泡上一杯绿茶,然后一家人就围坐在八仙桌上嗑瓜子,聊一些八卦天,妈妈也会给我们几个小孩子一点点压岁钱,这个时候是一家子最开心的。

0 阅读:17
嘉澍看旅游

嘉澍看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