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东汉最后一位实权皇帝,如不早死,根本没有三国纷争

借古论今事 2025-02-15 11:38:24
前言

常听人说盛极必衰,这对王朝来说尤其适用。要知道,在中国封建历史里,那些王朝都是辉煌过了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最后覆灭的。

今天咱们来聊聊东汉。大家都知道,东汉在光武帝、明帝、章帝之后,就慢慢开始走下坡路。汉灵帝就是在东汉快要覆灭的时候登上皇位的,灵帝继位的时候才12岁。

而且得说一下,后人说起灵帝的时候,大多都说他荒淫又无道,是个昏君。灵帝登基的时候才十二岁,当时整个国家都腐败不堪,可他上台之后还在想法子改变这种局面,所以他是东汉最后一个手握实权的皇帝。

一、内忧外患

东汉,那可是历史上外戚和宦官当政次数最多的朝代!就像之前提到的,汉章帝之后,朝堂上的局势就有了很微妙的变化。

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章帝总共活了33岁,可在他之后的那些帝王里,这居然就算是长寿的了。大家都知道,皇帝早死会给整个王朝带来特别大的隐患。

皇帝走得早,下一任登基的天子大多是小娃娃。这样一来,外戚和宦官就有机会掺和朝政了。有些皇帝,连个后代都没留下,那就意味着没有直系的继承人了,只能到宗亲里头去找人来继位。

皇帝这个位置有不少不准确性,这就带来了更多问题。权力的争夺那可老激烈了,特别是皇帝这个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不想坐上去?可就算坐上了,能不能真正实现自己当君主的抱负那可就不好说了。

汉桓帝死的时候才36岁。在当时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三十多岁就去世,这事儿其实也不稀罕。

汉桓帝没留下子嗣,这事儿挺值得讲讲的。而且,汉桓帝在位的时候,大汉就已经到处是内忧外患,政治也腐败得很了。

外戚当政在大汉始终是个特别沉重的负担。整个大汉的帝王里,真正能阻止外戚干涉朝政的,都没几个,就连被赞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也没能避免。

汉和帝之后,对外戚就慢慢放松管制了,打这时候起,外戚扰乱皇权的情况持续了上百年。

接下来就该说说对官场官员的影响了。一家独大的时候,就会滋生出好多裙带关系,这对大汉官场的影响可大了去了。好多官员根本没本事,就靠着党派关系才当上官的。

有些党派,一门心思就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不得把手往选举制度里伸?他们这么干了之后,官吏腐败肯定也跟着就来了呗。

尤其是重用宦官,皇帝把大权都交给宦官了。宦官们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这种情况在大汉到处都是。老百姓苦不堪言,哪有压迫哪就有反抗。

在封建王朝的时候,百姓要是心里积攒的怨气多了、时间久了,那肯定是会起来抗议的。就拿大汉那时候来说吧,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根本就没个保障,简单点说,连吃饱饭都成了大难题。

可不就是祸不单行嘛!大汉的老百姓日子已经过得够苦的了,结果天灾还跟着来了,国家在天灾面前也没辙。

国库都空了,官吏又腐败,就算想管也没法管。就在这个时候,汉灵帝登基了。

汉灵帝小时候可一点都没有宗亲那种繁荣的景象。到了汉灵帝这一代,虽说也姓刘,可他家早就衰败了。童年的汉灵帝,就是在贫困里熬过来的。

一下子从一个孤寂的贵族,摇身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天子,这当中的差距哪是咱们现在能想象的,而且当年的汉灵帝才12岁。

汉灵帝的童年很贫困,就因为这样,他对权力和金钱看得特别重。

二、极力改革

汉灵帝刚登基的时候才12岁,朝中大权哪能就这么直接交到他手上。窦太后也不是那种会轻易把权力交出去的人,就算窦太后想把大权都交给汉灵帝,整个窦家也不会答应的。

从这儿就能瞧出外戚专政会给整个朝廷造成极大的隐患。这儿得提一下汉灵帝的魄力,他登基的第二年就开始处理外戚问题了。才过了一年,当时汉灵帝的皇位都还没坐踏实。

汉灵帝使了些谋略,把窦氏一族全都收拾了,这样权力就又回到他自个儿手里了。那时候朝堂里好几股势力搅和在一起,明里暗里争斗个不停,国家也处在危险当中。

社会危机越来越严重,汉灵帝心里明白着。他可不想就这么干看着,眼睁睁瞅着东汉就这么完蛋,于是就使出了自己的法子。

这里边最关键的就是官吏腐败的情况。毫不夸张地讲,官吏腐败是东汉整个儿覆灭的最大祸根。那最先得改的就是选举制度,当时五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肯定会有人钻空子的。灵帝上台后的头一件事就是把标准给统一了。这不过是其中一个政策,接下来就是针对官员们的了。

灵帝想让下面的官员不再有贪污腐败的情况,就派御史去视察。其实,谁是贪官,谁是清官,老百姓心里最清楚。灵帝也明白这个理儿,于是就打算听老百姓的意见了。

他一顿猛操作,那手段跟雷霆似的,整个朝廷上下都被惊到了,心里还对灵帝有意见。为啥?他这么干,把大多数官员的利益都给触犯了,好多人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

大伙应该都能瞧出来,灵帝上台之后,他也想做出些改变。可这国家都已经腐败了老长时间了,就连那些御史,做事都敷衍得很,灵帝的想法就很难实现。

三、大厦倾塌

灵帝发起的改革,一开始的想法是不错的,可就只有灵帝自己上心,哪怕他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有大的进展。

灵帝这一辈子最受争议的事儿,就是他搞的“卖官鬻爵”那档子事。还记得前面提到过的,朝堂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都没能力去救援,为啥会这样?就是因为国库没钱,空空的。那怎么让国库的钱变多,这显然也是灵帝得去琢磨的一个问题。

灵帝童年生活过得不容易,所以他对钱看得特别重,这就搞出了卖官鬻爵这种荒唐事儿。卖官鬻爵可不是灵帝的首创,汉桓帝之前也这么干过,不过汉桓帝只是偶尔为之。毕竟对一个王朝来说,这种政策实在是太荒唐了,可灵帝却把这政策用得最泛滥。

灵帝揽财用这种法子,一用就是十几年。后世的人,大多都瞧不起灵帝这种荒唐的做法。

一开始,朝廷其实没真用上灵帝揽来的那一大笔钱。不过黄巾起义爆发以后,灵帝就把自己小金库的钱都掏出来了,用来帮国家镇压起义。

可就算起义被镇压下去了,整个大汉也早就摇摇欲坠了。

结语

东汉末年的时候,那些皇帝大多都早早地就去世了,这可是皇权旁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东汉走向覆灭那是迟早的事儿,不过,要是末年的这几个皇帝能活得久一点,说不定东汉还能再多撑几年。

今天咱们看待前人得用辩证的眼光。灵帝虽然有荒谬的行为,可他在位的时候,确实为大汉做出了最后的努力。

0 阅读:16
借古论今事

借古论今事

借古论今事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