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学典历史 2023-08-07 22:54:31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形象是有勇无谋、残暴好色;觉得他是一个乱臣贼子,所以才会被十八路诸侯群起而攻,最终臭名昭著;其实这都是拜罗贯中所赐,真实的董卓并非一无是处。

董卓,字仲颖,陕西临洮人,家中排行老二;小的时候,其父任职经常无法回家,而且他的大哥去世的早,所以董卓基本无人管教,但是他在老家却有着好名声。史书记载,有一次,董卓为了接待远道而来的朋友,竟然将耕种的牛杀了;羌族首领们被董卓的这种豪爽行为感动了,于是在他们回去后也赠了董卓千余头牛羊作为回礼。

东汉桓帝末年,董卓先后担任了陇西郡官吏与羽林郎一职;由于董卓善于骑射、力气大,经过朝廷一系列的层层选拔,便又跟随着当时的中郎将平定少数民族的叛乱。之后,董卓的官职一升再升;在黄巾起义的第二年,董卓官拜中郎将,这时的董卓已经40多岁了。

可以看出,此时的董卓给人的印象还不错,挺正能量的。至于后来的董卓为何前后会判若两人,其实就与正史中的董卓进京有关。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驾崩,太子刘辩即位,朝政大权落入了何太后手中。大将军何进与袁绍打算密谋诛杀宦官,何太后没有同意;于是便召董卓入京勤王。

然而,董卓还没到的时候,何进就已经被十常侍所杀;入京勤王就演变成了入京作乱,董卓自然而然地被当做了乱臣贼子。其实董卓最先的目的,或许真的是为了入京勤王;可惜他的心态发生了改变,好不容易来趟京城,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于是废立汉少帝刘辩,并将东汉大权收归自己掌中,引发了朝臣强烈的不满。由于董卓触动了权贵大臣的利益,所以这些人才会将他批判为逆臣。

当然了,史书中强加给董卓的罪证不止这一个,还有屠杀官僚、奸淫宫妃、好吃人肉的恶行等等;之所以董卓会有这种好吃人肉的行为,其实是与西凉羌族的习俗有关;西凉羌人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人,大多都过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董卓长期与这些人交往,也使他养成了这种习惯;后来就将这种习性带入了中原地区,便与儒家传统产生了摩擦,因此后人才大书特书。

在这里也并没有要为董卓平反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后来的董卓也确实与演义中的差不多,痴迷权力、排除异己、残忍好杀等性格特征,与年轻的时候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小伙伴怎么看待董卓这个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点赞分享;谢谢!

0 阅读:65

评论列表

愛在飛揚

愛在飛揚

3
2023-08-17 20:47

进京勤王卓腾初衷还有坚操允布后来飘了

学典历史

学典历史

学习历史,品读书中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