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已有都城南京,为何明成祖朱棣还要执着于迁都北京呢?

学典历史 2023-08-25 10:02:56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自从公元1402年靖难成功以来,已经在这南京城待了十九年;正是这一年,朱棣准备迁都北平了;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就待在南京不好吗?毕竟这里是六朝古都,原本是叫应天,就是顺应天命的意思,兆头很好,所以朱元璋建国后也将都城定在了这里;为什么明成祖朱棣还要大费周章地修建新的都城呢?

有人可能会觉得是南京地震频繁导致迁都的,实则不然。在洪武年间到永乐年间,南京发生的地震次数还比较少,直到明仁宗朱高炽与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才比较频繁,明成祖朱棣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呢?要知道,北京也发生过地震,所以地震并不是迁都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其一,避免意外发生

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称帝后,便再无子嗣;可能是比较恐慌。南京曾经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地盘,朝中也有很多建文旧臣;况且靖难之役后,自己的这个侄子生死未卜,怕哪天就打回来了,所以时常担惊受怕。

就像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一样,玄武门之变造反成功后,便入主了太子东宫。李世民在这里住的并不顺心,因为这里经常打雷下雨,搞得李世民还以为是上天要惩罚他;最后还是尉迟恭与秦琼两位大将看守才得以入睡。为了避免意外发生导致大权旁落,也为了自己能够睡个安稳觉,迁都是最好的选择。

其二、大本营在那边

明成祖朱棣出生于公元1360年,直到公元1380年(洪武十三年)才就藩北平,《明史·成祖本纪》有云,“十三年,之籓北平。”也就是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待了20年;但同时也在北平待了20多年(靖难之役爆发于1399年)。

相比南京城的生活,无疑是北平自由些;在这里有权有势,并且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待在这里才最放心,同时又最安全。将都城迁往此处,有种归属感。

其三、重要的战略部署

迁都北京之后,明成祖朱棣就可以亲自坐镇北方,有利于防守鞑靶与兀良哈的南下;同时也可以转守为攻,非常有利于明军作战;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从历史的发展潮流来看,迁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朝中有很多大臣反对,但最终明成祖朱棣力排众议,终于在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了;而南京作为陪都,同样有着很大的作用。

虽然最终明朝还是灭亡了,但是北京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里将作为下一个王朝的首都,也就是清朝,同时也是新中国的首都。迁都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的一大历史功绩,后人也会永远铭记在心。对于这个问题,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或补充呢?欢迎留言探讨!

0 阅读:794

评论列表

碎叶

碎叶

3
2023-08-26 06:29

北京是他老巢加前沿基地 朱棣本质上就是个元帅

山东大李逵 回复 10-05 02:57
说对一部分,南京皇宫烧毁了,朱元璋葬于南京,原因很多。至于你说朱棣本质只能是元帅我觉得你有偏见。朱棣5次北伐,6下西洋看起来武大于文,但细看永乐20多年历史和朱棣燕王时期,就发现朱棣绝不仅仅是只能打仗,虽然大部门政策延续了朱元璋时期的,但是绝对称得上日理万机,文治武功,治国有方。一部永乐大典就是永乐盛世留给后人最好的遗产。

学典历史

学典历史

学习历史,品读书中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