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我准备讲一讲对所有读者都有用的资产配置思维,字数不多但很有用,建议看到最后。本文免费赠送,感觉有用的话欢迎自发打赏。
讲之前还是惯例先闲聊几句,着急的可以跳过往下看。
时至今日仍然有读者留言,质问我为何要唱空房地产。我不可能在每篇文章里都解释一下房地产不是我唱空的,而是它本身就在下行。请问你怎么不去质问气象局为什么要预报台风,或者质问地震局为什么要预报地震呢?(当然地震局属于养老单位,本身也没有预报地震的能力)你不去质问他们,是因为你知道台风不是气象局搞出来的,但难道房价下跌是我写文章写出来的?是我的粉丝们众志成城不买房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大好局面?
还有读者说我在制造焦虑,请问那么多房吹天天喊着通胀要来了,现金要贬值,房价要暴涨,你不说他们制造焦虑,却来说我?我劝大家不要急着去接盘,到底是制造焦虑还是抚平焦虑?恰恰相反,如果真听了我的,早就不必焦虑了。
所以公众号的阅读和反馈,本身也的确起到了筛选的作用。聪明人哪怕看到跟自己意见不一致的观点,也会仔细想想问题出在哪里。而有的人本身阅读能力有一定的缺陷,却偏偏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观点不合没关系,君子和而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大不了你走你的马连道,我过我的玉蜓桥。可总有闲得无聊的人,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的时间不值钱,非得在每篇文章底下都留言骂一遍,真是让我又开了眼界。
我认为,每个人都该实事求是,用推理和思考进行判断,而不是期望梦想照进现实。比如过年时大家都互相祝愿财源滚滚马到成功,但美好的祝福并不等于实际情况;说说吉利话大家开心一下还可以,如果谁把这些祝福都当成是真事,那只能说精神多少有点障碍。
以上都是闲话。言归正传,最近知识星球里有不少人咨询是否应该买房或者卖房,依我看来,很多人对自己的资产结构缺乏清晰的认知,概念比较模糊,还停留在感性认识而非理性配置的阶段。其实通过梳理后,每个家庭都应该设定适合自己的资产结构目标,并朝着该目标方向进行调整。
接下来说说涉及房产的资产配置逻辑,以及我的一些建议。这一段相信对绝大多数人都是有用的。
如果按房屋和负债情况来划分,我认为一般家庭资产结构从激进到保守依序有这么几个状态:
1、主要资产是房子,并且资产负债率超过50%以上;
2、主要资产是房子,没有或有少量负债;
3、房子和动产大致各一半;
4、主要资产是动产,有一套自住房;
5、主要资产是动产,且没有自住房。
从知识星球的提问情况来看,从1到5的人群全部客观存在。这些人有的是主动搭建的资产配置比例,有的是不知不觉形成的资产配置比例。
第一种情况是最极端的配置,是多数炒房客的配置,当然也有少数掏空继续以低首付入手买房的正常购房者。对于炒房客而言,50%的比例稀松平常,80%也不是没有。两种人群的区别在于,炒房客的资产总额是努力堆起来的,这种负债巨高的情况,往往现金流压力巨大,全靠积蓄维持生活,赌的就是房价短期内大幅上涨;而正常购房者一般仅有一套住房,相对来说负债率虽高但绝对值不算高,在高收入下尚能保持收支平衡。
第五种情况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即完全押注房价下跌。这样的例子我也见过几个,把个人的自住房也卖掉,租房解决居住问题,现金拿去做一些投资,在通缩期间经济账是比较划算的。等房价触底了再考虑买入。
不能说谁的选择一定对,谁的选择一定错。选择哪一种配置比例,取决于宏观环境和个人实际情况两方面。
宏观环境要考虑未来至少一年内的房价涨幅能否追上现金收益。假如站在十几年前,第一种是更适合的资产配置,因为实际利率是负的,贷到即赚到;但今天的实际利率(我说的是实际利率)仍在高位,我觉得一个普通家庭至少应该降到第三种才比较安全,部分人甚至需要降到第四种。这不仅因为短期内难以走出通缩的缘故,而且还要考虑未来较强的不确定性。
个人实际情况也必须要考虑,没有适合所有人的资产结构。富人买豪宅一掷千金,是因为他名下资产足够多,现金流也够高。月薪三千的人能照猫画虎吗?所以每个人适合什么情况,只有自己才能规划。一般来说,工作收入比较稳定的人、现金流较充足的人、父母潜在支持较强的人,在资产配置上可以激进一点,即适当向上提高一个档位。
按上面的逻辑,每个人都可以自行评估一下资产结构和个人情况,确定应该朝哪个方向调整。怎么调整不需要我多说了吧?再具体的建议,那就只能量身定做了。
我们的知识星球是聪明人的小圈子,已经有数百位朋友加入并受益。对房产投资或其他资产配置有疑惑,搞不清楚到底该怎么做的,可以加知识星球细聊,听听更独到、更仔细的分析,以及量身定做的问答。只需要收获一次正确的指引,就能帮你避开陷阱和损失,赚回百倍的票价。
当前正处于大变局时代,未来一片迷雾,个人能力终归有限。加入星球,我们的经验和智慧全部为你所用。真心希望我们能和更多人一起,在未来避开各种陷阱和损失,让财富稳稳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