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南方过小年,昨天是北方过小年。说小年也不算完全准确,因为有部分地区是管正月十五元宵节叫做小年的。不管怎么说,从小年这天开始,就正式进入春节的区间了。春节的氛围将正式开启,并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之后才慢慢散去。
我在北方长大,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就都有讲究了,什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包括杀鸡炖肉蒸馒头,每天都要为了过年做一点准备。
既然要过年了,今天就轻松点,聊聊最近的新闻吧。
近日,某智库研究中心总经理于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楼市的“止跌回稳”不是一个选择,它是一条没有退路的路,使命必达,这关系到9.3亿城镇人口的财富,更关系到社会民生的稳定的大局。
好一个“使命必达”,“没有退路”,搞得还挺悲壮,知道的是在聊楼市发展,不知道的还以为要把信送给加西亚呢!
于总说,止跌回稳有三大办法:
一是释放需求。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二是控制供给。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
三是推动转型。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
供给、需求和制度,房地产市场就这么三个基本要素,都让他给说完了。具体怎么释放需求?加大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怎么控制供给?控制用地和处置存量商品房;怎么推动转型?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哎?怎么这些建议听起来这么耳熟呢?哦,原来都是国家在2024年已经提过的办法啊。
这就有点没意思了,人家记者采访你的目的,不是需要你把国家政策重新叙述一遍。只要眼不瞎耳不聋的,谁不知道这几条是促进止跌回稳的办法?国家都已经三令五申,各部委、央行和地方政府都已经把工作布置下去了,有些甚至已经都开始见效。这个时候你还把这几条当成建议提出来,是不是有点太迟了?就好比说挑水灭火,人家都干一半了,你忽然双手一拍:可以用水灭火啊!大哥,智库不是智障,现在搞研究这么容易了吗?
我也算是干智库和研究这一行的,怎么我们做项目就得给客户提出各种有价值的建议,人家的买卖怎么就这么好干呢?
当然于总又说:
市场“止跌回稳”还有两大堵点,要警惕脉冲式行情。
一是需求乏力。考虑到居民家庭财产与房地产的紧密联系,近年来房价下行,导致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情况不断恶化,即使在政策刺激的背景下,目前需求端仍然存在预期不足的问题。
二是政策的持续性与落地执行。2024年“517”政策组合拳也很给力,降利率+降首付+白名单保交房+收购存量房屋或土地,但是政策出台后,市场短暂回温,热度在7月下旬就出现明显降温,且没有其他的政策跟进。
我非常理解于总,干咨询这一行的职业特点,就是不说太绝对的话,一定要把正反两面都说圆了。说白了,不求观点有多创新,但绝对不能是错的;就算错了,也要有足够的伏笔。
于总的伏笔,就是上面列的这两大堵点。说实在的,跟前面三点相比,这两个堵点才更像是于总的心里话,很实在,不夸张,用词专业。
第一个堵点是需求不足。于总说“居民收入与就业预期能否持续改善存疑”、新房和二手房“仍未走出以价换量阶段”、“居民普遍预期不足”,说得要多到位有多到位。我看完之后感到有点惭愧,前面不该这么说小于妹妹,请原谅我不够尊敬,毕竟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您是友军啊!
第二个堵点是政策的持续性和落地性。持续性很容易理解,睁眼看看现在的楼市就知道了,由于一个多月没有新政策,现在成交回落得很明显。这里边既有春节将至的原因,当然也有供需短期过度释放的原因。毕竟刺激出来的效果,一停手必然会衰减。
落地性指的是“各地政府、银行等相关单位的落地执行”,说的正是我们以前在《突发!多地上调房贷利率》写过的,很多地方银行拒不执行降低房贷利率的事。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并且还不是个例,大量的二线甚至弱一线城市广州都参加了这场“逆战”。于总说话可谓滴水不漏,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了,足见老成。
最后于总来了个卒章显志,彻底暴露了友军的本色。他说:
但全年来看,数据应该还是稳中有降,2025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预计向8万亿量级回归,因为没有土地成交,哪来新房供应,没有新房供应,哪来新房成交。乐观点看,可能2026年行业才能基本完成“筑底”。
看看,乐观点还得到2026年筑底,要是不乐观呢?这比国际投行高某的预测的止跌时点还晚呢!哦,原来这才是您真正的立场,我只能说,干得漂亮。
最后我给大家普及一下于总所说的“脉冲式行情”是啥。脉冲行情是指股价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然脱离大盘走势而上冲,然后又很快地回落到原来的位置附近。股价这东西每天有正负10%的震荡区间,脉冲几下没问题;可房价要脉冲就要了亲命了,别说一天了,就是一年跌10%,还有大把人叫苦连天呢。
参见上下文,我想于总的意思,应该不是往下的脉冲,而是往上的脉冲。言下之意,过去几个月的热度,可能只是一次“脉冲”。好吧,我们拭目以待。
水中有木
别想了,在下跌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