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2012年,全国学生资助金额为1322亿,年资助人次为1.2亿人次;
2021年,全国学生资助金额为2668亿,年资助人次为1.5亿人次;
从2012年至2021年,10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已经累计超过2万亿元,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其中财政投入资金累计达1.45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72%,学校和社会投入资金累计达0.29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4%,金额机构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0.27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4%;
2022年,全国学生资助金额为2922.30亿,逼近3000亿,比2012年翻了一番,还不止,年资助人次达到史无前例的1.6亿人次。
看得出来,国家投入如此巨大,真的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践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Ⅱ
“助学金”最近成了舆论的焦点。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实名举报学校助学金分配不公:他声称自己是孤儿,却在班内困难生助学金评定时落选,该校高姓书记和王姓辅导员,明知有些学生不符合国家助学申请资格(占用者穿限量版AJ鞋,用苹果手机),依然认定其申请资格,涉嫌滥用职权。
↓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事件曝光后,众多网友纷纷发声力挺,甚至引来权威媒体的关注,而该学生一夜也涨粉数万。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启动调查,11月6日,发布情况通报:该生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均获得二等国家助学金,大三学年综合评定拟获二等国家助学金,不存在国家助学金名额遭挤占情况。至于所涉及另两位同学的家庭和个人情况,均符合困难生资助条件,未发现“渎职及滥用职权”问题。
↓
当事学生发文表示:“结合已出,我输了!”,同时不认可调查结果,认为应该由第三方来进行调查。
↓
“自查自纠”的调查方式,天然有漏洞,无法让公众认可就成了必然,质疑无法被平息。
↓
随着事件的发酵,有网友在当事学生的多次直播和视频中,也发现了若干问题:
价值8000多的ROG电脑;4000多的iPadmini6手机;一双AJ鞋;3000一个月的出租房;天天吃外卖不出去兼职;打原神和cf游戏并充了不少钱;直播时使用假截图、撒谎、向女主播打赏......
当事学生虽然进行了相应的解释说明,也一样难以平息质疑。
舆论似乎再次反转。
一地鸡毛。
Ⅲ
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轻易做出任何明确判断,或是为任何一方站台,都是极不负责的,很容易伤害无辜的一方。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申请助学金本身有明显的制度缺陷。
2019年,教育部曾就“学生资助工作中,如何避免‘暗箱操作’、‘浑水摸鱼’的情况”进行解答——
“通过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助学金发放时间精准的三精准原则,进行避免。”
问题在于如何“精准”?
“天津助学金事件”就暴露出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环节纰漏。至少有两个致命问题,可能会导致助学金无法做到“精准”——
一、制度目的再好,口号喊得再响,都需要人来执行,完全相信人的遵守自觉和道德底线是极不现实的,那么就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很可惜,目前“申请助学金”全过程中,缺乏独立于当事方之外的,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监督机构。这也是学校调查结果被质疑,当事学生也会被质疑的根本原因。
二、教育部等六部门明确过申请助学金的标准,也是唯一标准,即“家庭经济困难”。为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很遗憾,出于各种原因,这一标准落实的各校后,从认定条件到评定过程,被层层加码,增加各种看似有理,实则多余的程序。“道德水平、成绩分数、班级民主投票、甚至在校获奖情况等”都被强塞进去。
“天津助学金事件”中,当事方就是经历了两次所谓的“班级民主投票”。
一个简单的逻辑——程序越繁杂,“暗箱操作”的空间就越大、人为主观因素就越多。
不得不说,“层层加码”确实是我们独有的特色,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表明,是“认真做了工作的”。
Ⅳ
事情到了这里,两个结局呼之欲出:逐步淡出公众的视野;第三方介入调查,给出有说服力的真相。
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第三个结局出现了,公众的争论点转向了“贫困生是否能高消费”上。
大批的教育专家、网络大V竟然一边倒的意见一致——
“拿助学金的贫困生当然可以用8000元的电脑。帮困的目的,就是要让贫困生拥有和其他学生大致相同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不是给他们贴上贫困生的标签。”
“贫困生穿名牌服装,是希望自己不被视为贫困生,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贫困生因为贫困反而会省吃俭用买名牌,这是为了补偿心理,完全可以理解。”
“吃饭半份素菜,二两三两饭,但穿着打扮绝对要体面,因为很多时候,贫困生更在意面子。”
“只要拿到助学金,至于如何花,那是他的事,他的自由,他的权利。”
“现在的贫困生不同以往,很少有学生吃不饱、穿不暖,只是‘好不好’的区别,助学金就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让他们过得比别人更好。”
......
结论就是——贫困生当然可以高消费。
Ⅴ
近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一名大三学生,申领有助学金,花520元买演唱会门票,辅导员劝他低调一点——
“低调点,要被举报的,我都舍不得买个演唱会的票。”
“520也不算贵呀。”
“如果这样的话,那你就没必要申请助学金了。”
“不卖惨,不能拿助学金吗?”
......
“助学金”到底是什么?
教育部给出的权威解释是——
“申请助学金的对象是:本人及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
助学金的目的是:资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解决贫困生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是贫困生的‘救命钱’。”
8000元的俗称“败家之眼”的电脑、4000多的iPadmini6手机、限量版AJ鞋、在校外租房、天天吃外卖不吃学校食堂、打网络游戏并充钱、直播打赏、520元的演唱会,与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无关!
为什么要理解贫困生拿到助学金的高消费行为?
为什么要靠“救命钱”的助学金让贫困生过得比普通学生好?
为什么要拿助学金买名牌,充面子,满足所谓的虚荣?
为什么要用助学金过上丰富多彩、娱乐无限的非学习生活,体验泡沫似的美好?
不是更应该,自尊自爱吗?
不是更应该,自立更生吗?
不是更应该,勤俭节约吗?
不是更应该,懂得感恩和珍惜吗?
不是更应该,将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吗?
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做人的底线,最基本的道德观,健康的消费观吗?
我们的教育专家们,网络大V们,当你们鼓吹畸形的思想观念,洗脑学生三观,支持和理解这些贫困生可以高消费时——
廉价的共情,让本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两万亿助学金变成了一把“诛心”的刀。
文人无德,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