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潮水退去,“裸泳”的教育,糊掉了尊严面子,丢掉了公平里子

江海燕子课程 2024-03-15 06:20:07

导语:建立教育公平体系的关键在于,“教育投入的合理运用”和“教育资源均衡”。前者,是前提,是方向;后者,是结果,是目标。

《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收入为57873.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3%;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37463.3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5.17%。

《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1344亿元,比2021年增长5.97%;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39256.9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7%。

所谓“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主要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教育费附加”。“基建经费”占比最多。

每年,国家在教育投入上不惜余力,且经费主要运用于“教育基建”上。

2021年上海市新建47所中小学,2022年新建26所中小学;

2021年北京市新建50所中小学,2022年新建24所中小学;

2021年成都市新建128所幼儿园、51所小学、34所中学,2022年新建48所幼儿园、37所小学、20所中学;

2021年重庆市新建47所幼儿园、65所小学、28所中学,2022年——

高新区在建5所中小学;大渡口区新建5所中小学;南岸区在建5所幼儿园和中小学;两江新区在建7所中小学;渝北区在建9所中小学,计划开工4所中小学......

全国,本科层次高校,2022年共1270所,较2012年,10年增加125所;高职(专科)学校,1489所,10年增加192所。

“教育基建”,如火如荼,形成井喷之势,一片大好。

“幼儿园关停潮”最近成了热门网络词——

202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48万所,较2020年增加3117所;202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2021年减少了5610所;至2023年,仅仅上半年,就有5160所幼儿园关停。

在园幼儿数量从2021年开始负增长,当年减少13万人;2022年降幅陡然扩大,减少了178万人。

几乎一夜之间,幼儿园过剩了!从“一园难求”到“一孩难求”,不过两年间。“关停潮”中,既包括大量民办幼儿园,也有不少公办幼儿园,还有众多的失业幼儿园教职员工。

原因是“人口在萎缩,出生人口大幅降低”。

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1786万,达到出生人口最高数值;从2017年开始,全国出生人口逐年下降——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

2020年1202万;

2021年1062万;

2022年95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我国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期。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表示:“中国新生儿人口数量近5年内下滑40%,预计2023年出生人口数约为700万-800多万。”

“春江水暖鸭先知”,幼儿园最先感知到“出生人口断层”所带来的影响,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之后——

又三年、又六年、又三年、又三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和大学,都会随之出现大面积“关停”,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

吊诡的场面是,不断加大的教育经费,大部分却盲目的投入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大量新建。

鲜明的反差,所反应出的问题是——教育投入的“非理性运用”和“巨大的浪费”!

2020年,北京有教育集团158个,学区131个,2/3以上的中小学校已经纲入学区制管理;

2021年,上海已经实现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进入学区或集团。

2022年,广州教育集团达到111个。

重庆——

2021年,集团化办学学校覆盖率超60%,共有43个教育集团;

2022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正式官宣10大教育集团,提出“以教育大区沙坪坝区为榜样,让名校的大旗插遍全区的每个角落!”的豪迈主张;

2023年,重庆七大直属校形成数量庞大的“七龙珠教育集团”。

......

“教育集团化办学”,方兴未艾,官方定义——

“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事实,却并非如此。

“教育集团化办学”产生的背景是资本疯狂介入教育办学时,即依托当地优质公办学校,“借牌上市”,成立若干“民办校”,发展周边房产,推高学区房市场。其背后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有着无数利益链。

无节制的扩张式集团化,跨区、甚至跨市的“借名”、“合作”方式,产生了新的“教育垄断”。挤压和破坏本区的教育生存环境,非集团内学校,要么被强势打压,要么为生存不得不参与竞争。而集团内学校,凭借“品牌优势”,垄断本区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名校效应”再次增加家长的教育焦虑感,想尽办法,削尖脑壳,拼命让孩子能挤进“名校”,催生“小升初”择校热、“初升高”自招热。

“优质教育资源”主要是“优质学生资源”和“优质教师资源”——

集团内学校通过择优,进一步将本区“优质学生资源”进行整合,本身就不可能实现本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所谓集团化办学目标,这是“自欺欺人”;

而“优质教师资源”是有限的,是有成长周期的,不是割韭菜,一茬又一茬。一个“优质名校”集团化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校,再强也没有足够多的,可分配到各集团学校的优质教师、优质管理人才,可以想象,大部分的集团化学校,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名不副实。

用非均衡的手段,想实现均衡的结果,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国家每年斥巨资在教育上投入,而盲目、无前瞻的“教育基建”,在不久的将来,会让教育“糊掉”尊严的“面子”;

解决“教育焦虑”、减轻“教育支出”的关键是教育资源均衡,而运动式、工程化的“集团化办学”,会一步一步蚕食“根基”,让教育“丢掉”公平的“里子”。

当“潮水退去”,“裸泳”的教育,会无所遁形。因为,教育,从来就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需要的是做强,而不是一味的做大!

0 阅读:0
江海燕子课程

江海燕子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