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突破300万,千军万马齐“国考”,大众创业的繁荣,渐行渐远

江海燕子课程 2024-03-14 19:13:27

2024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报名工作24日截止。近几年,国考报名人数逐年攀升——

2020年,总报名人数143万人,127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平均竞争比53:1,13849个职位,共招录24128人;

2021年,总报名人数151万人,14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平均竞争比54:1,13172个职位,共招录25726人;

2022年,总报名人数202万人,18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平均竞争比60:1,16745个职位,共招录31242人;

2023年,总报名人数280万人,26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平均竞争比70:1,17655个职位,共招录37100人;

2024年,总报名人数320万人,30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平均竞争比77:1,18948个职位,共招录39561人。

2020年之前,“国考”报名人数多年来基本徘徊在100万左右,比较稳定。从2020年,到2024年,“国考”总报名人数从143万一路飙升,2024年国考,更是首次突破300万。

千军万马齐“国考”的时代到了!

2023年6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16-24岁人口失业率达到21.3%,是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自8月份开始,暂停发布“青年人等分年龄段城镇调查失业率”。

16-24岁的数据,基本涵盖所有本专科应届毕业生。我国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保经济、保就业”是当下最重要的优先选择。

2020年,高等教育共招生研究生110万人,至2023年,已经升至130万人,研究生扩招20万;

2020年,“国考”13849个职位,共招录24128人,至2024年,职位数已经达到18948个,招录人数39561人,足足多了15000多人。

通过研究生扩招,延长学习期限,延缓步入社会的时间点;通过国考扩招,岗位覆盖更多专业和更多地区,提供更宽泛的职业选择。

这是“国考”火爆的大环境背景。

从短期角度来看,无论是高校扩招,还是国考扩招,确实能解决部分应届生的就业问题,但其实治标不治本——

高校扩招带来的最直接负作用就是——学历贬值、人才下沉。学历贬值造成大量人才浪费;人才下沉,对原有底层行业的从业者又造成新一轮的冲击,加剧社会内卷;

扩招其实从本质上而言,不过是延迟就业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一旦形成本专科生和硕博生扎堆毕业的浪潮,“就业”反而会进一步恶化。

而国考扩招,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一方面形成“国考内卷”。2020年“国考”平均竞争比是53:1,而2024年“国考”,就目前来看,平均竞争比已达到骇人的77:1,可谓“披荆斩棘,勇过独木桥”。要知道,号称“中国第一考”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平均竞争比也才6:1。

另一方面,国考扩招无法形成持续性趋势。鉴于近几年的就业严峻形式,而产生的以“保就业”为目标的扩招状态,是对应届毕业生的特殊照顾。受限于编制数量、机构设置、财政负担等多种因素,这样的招录数量,已经达到极限,难以再扩张,甚至还会出现逐步减缩。

一个基本的事实:目前,我国在职在编人数达到5000万,再加上离退休人员,共1.3亿至1.5亿之间。按“国家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计算,达到惊人的11%,即“10个人养1个编制人员”,已经没有扩招的空间了。

“惯有的选择”和“观念的改变”逐步固定化,虚假的“扩招繁华”之后,我们的青年就业者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社会专家观点认为“国考”火爆是好事。

首先,“国考”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

“火热报名潮催生学历门槛的提高,近几年‘国考’,很多职位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浩浩荡荡的‘国考’大军,百万人中择优,人才扎堆,充盈公务员队伍,这对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有明显好处的。”

提高公务员整体学历档次是真,但,是否提高整体素质,却不能武断下结论。知识素质的提高,并不意味着职业素质的提高,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关键在于,百万报名者选择“国考”的初始动机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还是“看重铁饭碗优势”。

以2024年“国考”为例,18948个职位中,还有152个职位无人问津。这些职位主要是一线执法岗位、需要能吃苦耐劳的岗位或是地区环境不佳的岗位,比如:铁路公安、海事、出入境边防检查等。人气最高的前十职位全部集中于税务系统,位列前三的是广东省税务局、四川省税务局、陕西省税务局。

追求“稳定”、“轻松”、“待遇好”是大多数报名者“国考”的初始动机。无可非议。既然,对职业的认知是如此,就谈不上所谓的职业素质了。

“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的话术,经不起推敲。

其次,“国考”打破官权力世袭——

“国家机关的‘国考’也好,事业单位的‘考编’也罢,包括国企的‘公招’,都是打破原有生态环境中,官权力一代一代隐性世袭的最佳途径。”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们,怕是没有分清“官”与“吏”的区别,没有分清“科举制”与“国考”的区别。

官者有品,吏者无品,若是想从吏升为官,大多数不修炼个几十年的野狐禅,就要靠背后的人脉关系网了。

自隋开始的“科举制”,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过五关斩六将”,打破官权力世袭,关键在于这是一条“从官之路”;而“国考”,只不过是一条“从吏之路”而已。

基层公务员一路打拼,晋升至“从官之路”,不是没有,只是很少,怕只有“周公子”做得到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近几年“国考”的异常火爆,最主要的原因是——

社会无法提供,充分的、多元化的、有安全感的工作职位。

2014年,达活斯论坛,我们划时代的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并推出“大学生创业激励、小微创新企业孵化”等多项计划,提供政策扶持。

从此之后五年,“创业创新”席卷全国。千万大学生,做“弄潮儿”,将激情和热血,勇敢地投入到“创业创新”的大潮中。

很可惜,转折点在“疫情三年”。

“创业创新”本身是有巨大风险,是脆弱的,是需要全社会包容的,是依赖于国家政策支撑的。

客观存在也无可奈何的严格防控、舆论场对“民企民营”和“资金资本”的错误定位和倒戈、大环境经济走势下行、行政强势干预经济的现象不断,形成了“创业创新”信心巨大下沉。提供“铁饭碗”的“国考”火爆,就理所当然了。

恶性循环形成:创业信心下降→民企大量减少→工作职位锐减→追求稳定工作成为大多数人的现实目标→国考火爆→创业认知和思想意识的变化→创新型民企继续减少→社会提供的工作职位继续不足→能提供安全感的“国考”、“考编”、“公招”继续火爆......

千军万马齐“国考”,大众创业的繁荣,渐行渐远,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弊大于利。

0 阅读:0
江海燕子课程

江海燕子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