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湿气重,中医五种方法,轻松去除一身湿,送三款祛湿药膳方

觅海评健康 2023-09-01 02:51:06

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1267期

「阅读之前,诚恳请您点击右上角关注,既方便6:30阅读科普好文,又方便讨论分享,还能更好获得调理方案,体验不一样的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从中医的角度看,按照五行理论,一年有五个季节,分别是春、夏、长夏、秋、冬,分别对应着一个脏器——肝、心、脾、肺、肾。

那么长夏这个季节是怎么回事呢?

中医里把每年大暑到秋分这段时间,大约就是每年农历六七月份这段日子,叫长夏。这段日子正好是一年中又热又湿的暑气多湿季节,所以中医认为长夏的主气是湿。

而脾脏位居中焦,五行属土,旁灌四方,其性喜燥恶湿,湿邪正好容易困脾,和长夏的暑湿之令相应,所以中医也认为脾主长夏。

这个意思是说,湿为长夏之主气,与脾脏相应,而脾喜燥恶湿容易被湿所困,所以在一年当中,长夏之时要防湿祛湿,就要健脾。

湿长夏的主气,湿,为阴邪,易伤阳(特别是脾阳)。

长夏季节,暑湿重,更要健脾祛湿和中

长夏季节,暑湿证更多见,如果你出现身体倦怠、四肢发软,身困疲乏,胸闷,头昏,纳呆,头重如裹,老想睡觉。这就是典型的脾虚暑湿重症状,主要是湿邪黏腻重滞的表现。

暑湿还容易让胃肠疾病增多,虽然这个季节的肠胃疾病和多吃生冷食品有关,但因为这个季节的湿也会导致脾不健运,而且脾虚健运失司经常是主要因素。

脾喜燥恶湿,脾气损伤则输布津液功能减退,引起水谷精微运化不足和输布不及。

五行中土在中间,而脾脏位居人体中州,长夏有初五五季之中——一个“中”字将土、脾胃、长夏关联起来,密切相关。

伏天湿气重,是寒湿、痰湿还是湿热,一看舌苔就知道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湿气重呢?

除了上面那些症状,也可以从舌苔上,简单的辨别。

比方说,每天趁其刷牙前,抽出几秒钟看看自己的舌苔。

毕竟,“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所以看看舌苔就可以敏感的知道自己的脾胃功能和身体健康状况。

健康的舌苔,淡红而润泽,舌面一层薄薄的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你的舌苔不是上面那样,就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这就说明体内有寒有湿,是寒湿。

如果舌苔粗糙而厚,或发黄发腻,这说明体内有湿热。

如果舌质红而无苔,说明体内热已经比较长,热伤阴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夏季祛湿五个方法,个个效果好,你不来试试?

夏天祛湿,其实方法也很多——

1.改变自己的饮食,把体内一身湿气,浑身轻松:

从饮食着手,是祛除夏季体湿最基础的方法。

多吃清淡,少吃油腻,油腻食物会让脾胃运化负担加重而受损,也会导致消化不良。

不吃油炸食品,油炸食品会让体内分泌过多的过氧化物,降低肠胃功能。

同时饮食还要少吃生冷食物,比如冰镇西瓜、沙拉、冷饮、奶茶、冰啤酒等。

可以多吃些地瓜、燕麦、绿豆、薏苡仁等祛湿四大素食。另外白扁豆、茯苓、白术等药食同源的食材也可以在煲汤时加一点,也能起到祛湿健脾的功效。

每天脚洗洗澡,身上湿气不见了

中医有“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的说法,如果你再用上下面的这个祛湿足浴方,祛湿的效果会更好:

干姜、川椒、艾叶、伸筋草、透骨草、桂枝、附子(鉴于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

具体做法,上药用纱布包好,水煎后用药汤足浴,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不高于 42 度),每天足浴 1~2 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即可。

中医拔罐祛湿,效果也不错

拔罐也有一定的祛湿效果,拔罐具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泄热、调节阴阳的效果,也可以解除疲劳,强化体质。

但是拔罐后半天之内不可洗澡,不然容易着凉。

艾灸除湿,温经通络、散寒祛湿

艾叶味苦性温,具有温经止血、驱寒止痛的作用。

中医艾灸也是传统的祛病法之一,艾灸可以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效果也很好。

最后送你三款祛湿药膳方:

1.健脾祛湿茯苓粥:

粳米二两,茯苓粉半两,二者一起熬粥,最后加少许盐、生姜调味,搅拌均匀即可。

早晚喝一碗,可以利水渗湿、健脾祛湿,对肝炎患者也很友好。

2.利尿祛湿冬瓜粥:

带皮冬瓜和粳米各二两,冬瓜切块,和粳米益气熬粥。

冬瓜粥能利尿祛湿,也是消暑佳品。

每天上下午喝一碗,利尿祛湿效果不错。

3.健脾祛湿党参黄芪粥:

配料:黄芪、党参、炒扁豆、红枣、粳米。

将薏米、扁豆炒到微黄,红枣去核切片,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在砂锅内煎煮片刻,然后取药汤和薏米、扁豆、红枣、大米一起熬粥。

这个黄芪党参粥,黄芪、党参可以健脾益气;薏米、扁豆可以祛湿渗湿。从而让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燥湿渗湿的功效。

如果您有口疮、灼口症、口腔苔藓等口腔粘膜疾病,尿酸高、痛风方面问题,都可以参与“口腔黏膜和痛风千名援助计划”,帮你解读报告,梳理调理方法。方法很简单,只要你关注@中医科院药学博士后单独(别在评论区)悄悄回复我一句:我要参加,留意给你的反馈即可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网络,侵删):1.2016年第3期《 双足与保健杂志》含笑文章《中医教你夏季该如何祛湿》。

2.2021 年第 13 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林国晟等文章《“脾主长夏”探析》。

0 阅读:43

觅海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