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赵静,王欣,高婕,等.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J].护理研究,2025
[2]赵慧珍,郭新建,郑小影,等.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伴淋巴结两种癌转移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5
[3]刘淑珍,王俊,李纪男.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联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5
朱迅这个名字,相信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作为央视曾经的王牌主持人之一,她凭借着其温婉而坚定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爱。1994年,朱迅首次登上央视舞台,作为《我们这一代》的主持人崭露头角。凭借清新、亲和的形象,迅速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2007年,因其卓越的主持能力,她逐渐跻身央视一线女主持的行列,甚至连续多年参与主持春晚。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朱迅却曾遭遇过一次巨大的健康危机。

1973年,朱迅出生于北京。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她从小便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朱迅从小便展现出了极高的主持天赋。14岁时,她便被央视选中成为《我们这一代》的小主持,开始第一次接触主持行业。除此以外,朱迅还在青少年时期参演了电影《摇滚青年》,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童星。
不过,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冷静的朱迅还是选择以学业为重,她不仅放弃当明星的机会,随后更是通过努力考入了电影学院。然而,由于父母感情和工作的变故,朱迅最终还是从电影学院退学,独自前往日本留学。留学期间生活艰辛,她不得不打好几份工才能维持生活开销。后续更是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和技术的专业性,在日本广播协会担任了多个节目主持,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
随着朱迅在日本广播行业逐渐崭露头角,其也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性人物。1997年,她连续两年担任了日本收视率最高的直播节目《今晚》的主持人。凭借这档节目,朱迅成为了当时日本华人圈内的明星,甚至被列入《在日中国人大全》。

尽管事业在日本蒸蒸日上,但脱离母语环境的朱迅一直有种漂泊感。2000年,朱迅突然辞去在日本的所有工作,决定回国发展。这也意味着,她又要和当年留学一样,从零开始奋斗。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凭借不懈的努力,朱迅再次成功进入央视,并成为了《正大综艺》、《欢乐中国行》等多个重要节目的当家主持,甚至一度成为央视的当家花旦之一。
然而,命运似乎仍未准备让她休息。就在央视的主持工作如火如荼之时,2007年,朱迅的身体却传出了不祥的信号。4月23日,这天下午在室外录制节目时,她突然感到脖部有些酸胀,晚上回去洗澡时,朱迅摸到酸胀处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肿块。虽然心中隐约有些担忧,但由于不痛不痒,她并没有当回事。
结果半个月后,这股酸胀感越来越重,连带着每天咳嗽都多了起来。并且每次咳嗽时,朱迅都感觉肿块处传来一阵隐隐的疼痛,像是有人在用一把小锤子轻轻敲打。直到5月24日,这天在摄影棚排练节目时,朱迅突然感觉喉咙一阵发涩发干,她下意识地咳嗽两声想清下嗓子。结果第一声咳嗽过后,喉咙深处便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

朱迅一时话都说不出来了,脸色绷得像块猪肝。她连忙找来一杯水猛灌下去,然而在凉水的刺激下,疼痛非但没有褪去,咳嗽反倒还更加剧烈了。很快,偌大的摄影棚里只剩下了朱迅的咳嗽声。伴随着每一次重咳,脖子上那个肿块附近都会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像是有千万根针在扎一般。眼看排练进行不下去了,朱迅连忙请假去了医院。
了解情况后,医生首先给朱迅做了常规的体检和超声波检查,结果显示脖部右侧甲状腺有一个明显的肿块。为了进一步确认,医生安排她做了细针穿刺活检。活检的结果证实肿块为恶性,并最终确诊为甲状腺癌。而病理报告则显示肿块的大小为3.5厘米,病变组织侵犯了甲状腺外的部分区域,属于中度恶性肿瘤。
医生告知朱迅,虽然甲状腺癌的存活率较高,一度被称为“幸福癌”。但由于肿瘤靠近气管和声带,位置特殊,手术一旦不慎,很可能会伤及喉返神经,存在一定的失声风险。面对这一诊断结果,朱迅宛如晴天霹雳,作为一名资深主持人,她深知声音就是自己的饭碗。而眼下,她似乎必须在职业生涯和生命中做出抉择。

由于当时正值央视一年一度的青歌赛即将举行,朱迅作为核心主持自然不可缺席。也是担心手术会影响工作,于是她选择了暂时搁置治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而朱迅也是顶住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全力以赴地主持了这场盛大的晚会。这一决定,无疑体现了她那份无比坚定的职业精神。
得益于搁置治疗,主治医生也有了更多时间为朱迅制定更安全、更完备的手术方案。在这个新的手术方案下,朱迅的肿瘤不仅成功被切除,声带也未受到任何波及。经过手术后的恢复治疗和调养,她的健康状况也渐渐好转。
随着时间的推移,恢复健康的朱迅也重新回到了观众的视野中,荧幕上她的笑容还是一如既往的十分有亲和力。尽管身上曾有过癌症的阴影,但朱迅的状态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积极和坚韧。

值得一提的是,甲状腺手术后,朱迅不仅一直保持着健康的饮食和作息,还喜欢上了马拉松这个运动。虽说马拉松全程有42.195公里,这对健康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何况是患过癌的朱迅。但她依旧是当年那个不服输的姑娘,不仅尝试开始参加马拉松,后来更是成了马拉松赛道上的常客。
然而,朱迅的抗癌故事并没有因此结束。随着她健康的恢复,社会上关于她癌症复发的谣言却不断传出。有些不实消息声称朱迅的癌症复发了,甚至还有人说她花了重金做了特殊治疗才能够坚持到今天。面对这些谣言,朱迅选择了坚强回击。在自传《阿迅》一书中,她这样写道:“唯有好好活着,活不到90岁,都对不起造谣的人。”
如今朱迅已来到51岁的年纪,从2007年做完甲状腺手术后,至今17年过去,癌症依旧没有任何复发迹象。虽然早已从主持一线退下,但在一些马拉松比赛上,依然能看到她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的模样,完全不像是一个抗癌17年的病人。

对此,不少媒体纷纷感到好奇,甚至还有记者在公开场合询问朱迅是不是用了什么最前沿的医疗技术,才能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癌症不复发,同时还拥有比正常人还要健康的体魄。
面对这样的疑问,朱迅总是哈哈大笑道:“你要问我原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我天生就好强,不肯与癌症妥协吧。而医疗技术只是辅助,如果非要找一个原因,那可能是我在患癌后非常注意这件三件事吧!”
那么,朱迅在患癌后做了哪三件事,才能保持17年不复发呢?
第一件事:定期复查,建立“健康监控系统”
癌症术后复发的风险并不是立刻显现,而是具有长期性、潜伏性的特点。尤其像甲状腺癌,虽然整体治愈率高,被称为“幸福癌”,但术后3到5年仍是高风险期,部分患者甚至在10年后仍可能出现转移或复发。

朱迅非常重视这点,自手术出院开始,就严格遵循医生的复查建议。从频率上看,她每三个月做一次颈部彩超,半年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测,包括TSH(促甲状腺激素)、FT3、FT4等指标,每年做一次胸部CT检查以排除远处转移。这种“立体式”的健康监测,让她始终能掌握身体第一时间的变化,确保万一有异常能及时处理。
这种科学复查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帮助医生判断术后恢复是否良好,另一方面能大大提高复发或并发症的早期发现率。值得强调的是,癌症患者术后复查不能“凭感觉”,必须根据医生制定的个体化计划来执行。朱迅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说明:规范复查,是长期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件事:重视心理调节,管理“看不见的病”
很多癌症患者术后身体恢复不错,但心理状态却一直处在紧张或恐惧之中。尤其在面临“复发可能”“生活限制”“自我身份改变”等问题时,极易引发焦虑、失眠、抑郁等心理症状。而这些情绪,往往也会反过来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对康复造成负面影响。

朱迅在确诊后也曾经历过短暂的心理低谷。嗓子刚做完手术时,说话发虚发哑,她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回到主持岗位。但她没有压抑情绪,而是用一种科学的方法进行疏导——写情绪日记。她每天写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今天嗓子说话吃力”“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有点想哭”,有时是一段话,有时只是几个字。这个方法被称为“情绪表达写作”,在心理学上被证实可以有效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睡眠和调节免疫功能。
从朱迅的做法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个要点:术后康复不仅是身体的修复,更是情绪的重建。定期向医生寻求心理支持,或者通过书写、冥想、正念训练等方式舒缓压力,是癌症康复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第三件事:主动“断线”,给身心足够的休息权利
朱迅每年都会给自己安排一次“彻底断开的假期”——离开城市、关掉手机、远离社交。她去过西藏林芝看桃花,去过大理发呆,也曾在青海湖边静静坐一下午。她说:“哪怕只有三天,我也要让大脑、身体和情绪全部关机一次。”

这一做法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身心恢复性干预”。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压、快节奏环境中的人群,免疫细胞活性会降低,内分泌系统紊乱。而定期“远离信息”和“低刺激环境”,可以帮助人体进入自我修复状态,提升抗病能力。朱迅的这个习惯,实则是一种深层的“生活疗法”。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不一定非得去高原或湖边,哪怕每周留出半天时间,关掉手机、不看消息、在公园走一走、什么也不想,也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一种调养。
(注:《回顾:朱迅甲状腺手术后17年未复发,总结3点经验,建议了解》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