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乾波出品 |睿诚研究院
外地朋友来长沙,一般多半会去大王山欢乐城打卡和游玩,靠近橘子洲、岳麓山,水路、地铁和陆路等都很方便,沿江而行,一路走来有李子健艺术馆、电影小镇、琶溪洲、左宗棠文化公园等项目,在人文、山水、人造景点方面,有许多要素,走马观花的话,至少需要大半天时间,如果深度参游,可能需要近两天的功夫。
每次,外地朋友来,晚上到渔人码头吃龙虾喝啤酒,白天走橘子洲-岳麓书院-大王山,成了一个必选的动作,我们都有严重的审美疲劳了,哈哈。
在感受厚重的湖湘文脉之余,再领略一下新兴的人文景观和湖湘美食等,令许多外地朋友赞不绝口,对此,我们只能一笑而过。
以上,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小故事,相信很多朋友皆有同感吧,就不多说了。
可以充分看出,河西大王山片区10余年来在文旅产业发展上的成功。
今日,本文不是来探讨旅游的,睿诚研究院将着重将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来观察一下本案例的思想及其举措等。
为有效梳理矿坑如何变欢乐城的轨迹,接下来,睿诚研究院将从时间脉络上做一些介绍。
据睿诚研究院观察:
◢1、过去
据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官微4月22日,发布的相关资料显示:
“湘江欢乐城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坪塘街道,所在区域为原坪塘镇湖南省新生水泥厂。基于较为丰富的石灰岩资源,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该区域陆续集聚了数十家建材、水泥、化工企业,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湘江欢乐城主体建筑所在地原为一个因采石而留下的深110米、南北跨度440米、东西跨度350米、岩壁坡度80—90度、面积近18万平方米的巨型矿坑。
而长期无序开采和粗放式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石基地永久地留下了一处巨型深坑,成为一个满目疮痍、杂草丛生的地表‘疮疤’。”
◢2、现在
自2020年7月开业后:
“累计接待游客超两百万人次,营收超2亿元。同时带动周边区域酒店、餐饮和商业蓬勃发展,土地价值快速上扬。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
湘江欢乐城的建设,大大提升了土地升值空间,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了工业废弃地环境更新、生态修复、转型发展、文化重建的目的,成为生态修复新典范、产业转型新样板、文化旅游新地标。”
同时,据了解,目前,湘江欢乐城与贵州天眼、上海世茂深坑酒店一同被称作中国三大深坑奇迹。
部分媒体说辞,摘录如下:
”长沙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内,已有欢乐雪域、欢乐水寨、欢乐天街奥特莱斯、桐溪湖、巴溪洲水上乐园、华谊兄弟电影小镇(长沙)等项目,拥有曾国藩墓园、坪塘老码头等历史文化资源,恒大文化旅游城、欢乐海洋等项目正加紧建设。交通方面,地铁3号线直达片区核心,长株潭城际轨道连接湘潭、株洲等经济重镇,通航产业园即将启动建设,“四纵四横”的交通路网基本完成建设。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具备发展大交通、 大旅游的基础条件,已初步形成一山(大王山)、三水(湘江、观音湖、桐溪湖)、一洲(巴溪洲)的景观格局,最终将打造成为一座集文旅、智慧、通航于一体的山水智城。”
由此可见,1958年的水泥厂百米矿坑,多年来,通过政府的精心打造,而蝶变为长沙旅游市场中一大亮点,也成为国内工业遗产旅游线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我们睿诚研究院独家认为:
特别是,在城市老工业区和工业旧址上的矿坑生态治理方面的焕新上面,大王山欢乐城案例,当可成为国内典型的矿坑修复类EOD和文旅项目样本。
也将成为中国城市更新或工业矿坑治理上的经典案例,从长沙角度解析了工业时代与后工业时代的众多变化和回归到城市发展怀抱的鲜活见证。
第二,该项目的主要改造手法之背后的核心思想,主要梳理如下:
在设计规划、施工单位或部分媒体所发布的新闻和文章中,用了比较“惊悚”的标题,譬如——“全球最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之一”、或“探索世界不可能完成的项目”等,睿诚研究院觉得,这些标题在宣传上虽然有夺人眼球之效,但太过夸张,也很难获得业内等朋友的认同。
比如,潇湘晨报,在2020年的一篇新闻中曾经说到: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经是一个因采石而留下的深达百米、面积近 18 万平方的巨型矿坑,如今变身‘世界唯一悬浮于百米深坑之上娱雪嬉水为一体的主题乐园 ’,也被视为国内生态修复的典型。据了解,该项目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和湖南湘江新区推动片区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质提升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项目由湘江集团投资建设,完全按照生态、绿色的建筑标准来设计和建设,减少了近 1000 万立方米土方施工量,下沉式矿坑形成的天然保温效果使综合节能率达到 30% 以上。
其建筑主体曾被美国 Discovery 频道称为 "‘全球最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之一 ’。从昔日的废弃百米深坑,到今天的欢乐奇迹,这也是其宣传语 " 地平线下的欢乐奇迹 " 的由来。
有其特殊性与众多价值,这么夸张,值得商榷了。
在技术层面,大型矿坑治理并非为一个核心或独家技术,在规划或工程层面都已然流于普通,部分设计单位等,将其推高到一个仿若“卡脖子”的高度,有点小题大做;期间,一些媒体也缺乏辨别力,落入人云亦云的狭隘视角,有失客观。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会随波逐流,并不奇怪。
110米深的矿坑,有那么复杂吗?不见得,请勿见风就是雨。
既不是首创,也不是孤例,上述说法只能说其视野有所局限。
为了商业及相关利益的需要,并没有错;然,过度拔高而失去基础就会有问题,而流于下乘。
技术是客观的,不会因为长沙大王山这个矿坑而改变,其他,依然类似。
你用的还是这些技术手段,只是在某些细节层面做了一点优化,难以支撑起你到处吹牛皮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说法,实乃不智。
经睿诚研究院独家观察,本项目在实际操作上,主要有两大方面值得思考:
其一,政府对区域开发的前瞻性思考和规划
纵观国内大型片区等的发展,说政府力量为第一源动力,这并不为过。
在长沙洋湖和大王山的发展过程中,也秉持着这一原则,如果没有市政府和湘江新区政府等方面的思考和拍版等,今天不可能有大王山这种巨大的变化和喜人现象的出现。
什么矿坑修复、欢乐城等,皆无从谈起。
多年前,不同级别政府,为了策动湘江西岸大王山片区的发展,耗费了不少脑细胞,诸如大王山北片区产业进化从文旅改变为科创,以及最近湘江科学城规划的提出等,都是政府的大手臂在不断牵引。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政府为了打造洋湖和大王山片区,也是殚精竭虑,耗费了十多年的时间才一步步成形的,而欢乐城矿坑的修复,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该片区整体发展战略下的一个项目性行动,因为,其占地有一定规模,一个大坑,对整体推进该区域的文旅进程是一个障碍,不然,也会打断北区与南区的有效联系。
南片区,在等待人和产业的到来。
为顶层设计使然。
其二,特殊地形下的文旅差异化破局选择
该矿坑所在位置,刚好处于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等项目之南侧,而且该区域内也缺乏能为文旅配套的酒店及游乐项目等,在众多思考叠加下,基于北片区的整体文旅定位的要求,“借坑发挥”,在南片区打造欢乐水寨、欢乐雪域和天坑酒店等,一步步从地里生发出来。
水没什么好说的,“雪”为长沙的一大区域性反差,“酒店”是区域开发和城市、文旅配套的需要,也无需多言,原来,政府想打造的洋湖柏宁地王广场的酒店,随着柏宁公司的哑火而徒留遗憾,诺大一个区域,如果没有一个像样的酒店,在核心商业配套上面,就是一个缺失。
“冰雪”之题材,对南方人来说,有较强吸引力,故而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
所以,该项目运营方或媒体,把“冰雪”题材,作为了其中的核心吸引点。
譬如
2020年4月27日潇湘晨报,就推出了“探秘长沙18万平深坑改造的‘悬浮雪国’湘江欢乐城将于今年暑期开园”之类的宣传稿。
再者,加上,该项目酒店项目的“大雪鞋”或“大拇指”的独特造型,在地表上看,有一定独特性,对游客或喜欢打卡类人群有较强的吸引力。
而变为大王山片区的一大标志,加之110米天坑的故事,是一个比较好的旅游故事。
最后,总结一下:
综上所述,睿诚研究院分析观察,上面已经从该项目的历史大致情况、工业实际遗迹、区域发展规划和发展需要等层面,做了一些初步说明与分析,基本可以看出一些原来水泥厂所导致的大矿坑的过去及现在的巨大变化。
亦可充分见证,洋湖、大王山等片区和长沙城市的整体大发展的闪光足迹。
从矿坑修复、生态治理和城市更新的角度来看,长沙湘江欢乐城项目,有两个典型价值,可以为大家所参考:
1、城产融合心法:基于片区开发和区域生态治理及提质的思维
大王山这个矿坑项目的修复案例,与其他许多项目的情况不甚一样,他人基本是就项目而项目,我们是在相对更宏观角度下的区域性或单一项目的表现。
上述,有朋友所说的贵州天眼、上海世茂深坑酒店的情况,与我们长沙这个项目的差异很大。
前者,在山区,与大王山项目不可同日而语;后者,为上海松江国家风景区佘山脚下的天马山区域的单一项目;而长沙大王山项目,彼时,并非城市核心的风景区内,有更多的难题,不像上海项目那样纯粹。
而且,作为长沙河西城市区中的一个重点要素来思考和打造的,相对而言,长沙项目更位于一个城市母亲河流的西岸城区,既无山区之渺远、亦无知名风景区之束缚和单纯。
站在何种角度来规划和基于多久的时空来构想?
当时,无有效参考案例。
最后,形成的区域性文旅定位+冰雪游乐项目+天坑酒店的组合打法,而非一个简单项目就可以解读的,有更强烈的片区开发、城市更新和产城融合的想法在里面。
比如,在城市更新角度,工业遗痕下的大地伤疤,比比皆是,为什么大王山项目变成了长沙的一大城内的工业改造类网红?就值得思考。
2、因人而兴远见:湘江西岸必炙手可热,发展战略和规划尺度需面向未来构建
当然,这样说,某些朋友可能会说这是马后炮。
但,从整体来审视大王山欢乐城的发展,并非如此。
如果没有早先的富有前瞻性的众多思考,今天,也不会看到欢乐城区域的兴旺。
一个简单的天坑酒店可以促进区域的繁华吗?
显然不可能。
其功能太单一,如缺乏城市和区域各类优质资源的支撑,欢乐城最多是一个酒店和冰雪内容的项目而已,不可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就。
城市和区域不加持,为何别人要来长沙大王山打卡?
难道是长沙这个酒店更好看吗?
一江两岸,必为城市的中轴和核心,为自古以来主流城市的繁华区域。
新的区域,既是传承,也是添砖加瓦创新之行动。
工业腾笼换鸟、采石矿坑生态修复、区域产业升级转型等,是城产演化趋势下的必然要求。
只是,长沙大王山,走得更早一些,走得更稳一点。
这也即,当下国内城市更新发展探索进程中的一个可有效参考的长沙样本。
城,因人而荣;
产,因人而兴;
境,因人而造。
湖湘思想,可给你充分启发。
本文为「睿诚研究院」(ID:hnrcyjy)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的敬请点赞和转发为谢!其他资料持续发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