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锦秀拾光工业遗产类城更项目,在运营上还要大开脑洞?

波哥看楼市 2023-05-25 19:04:22

作者 |罗乾波出品 |睿诚研究院

近期,据长沙晚报等多个媒体报道,长沙首个老工业遗址有机更新试点项目——锦秀拾光5月20日开园试营业,实际上,显得很平淡,大家未看到什么涟漪。

在众媒体的新闻报道上,基本都是讲的要把该项目打造成长沙的又一个网红打卡点,如“厂牌潮中心”等。

类似的新闻很多,大家可以自行去搜索,此略。

比如,在长沙晚报5月21日的报道中:

“过去,长沙锦纶厂是‘厂牌潮流地’,未来,我们期待着以‘工厂旧改+商业空间+媒体艺术’的城市更新模式,借助0731的本土文化流量IP,要努力让这片老工业厂区转型升级为网红长沙的‘厂牌潮中心’!”黄映军信心满满地说。

“观沙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片区接下来将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发挥‘首店效应’,着力打造高颜值、高人气、高品质的区域消费样板间和新型消费增长极,让项目成为带动滨江新城消费升级、推动长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据睿诚研究院观察:

上述,两位负责人的说法基本一致,诉求的都是基于城市商业业态和新消费类的运作模式,也没有太大的问题,约5万方的空间内,如何有效填充优质内容,将是该项目面临的第一大考验。

如果,提升到滨江区域和全长沙的高度上看,也是对的,如果只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看。

但有几个问题,可能值得思考一下:

1、非主流区域的项目,在纯粹商业资源的引流上,其效力如何?

——做不到渔人码头那般的借城市景观资源生辉的湘江级网红的效果,而藏在城中

2、约5万方的纯商业体量,何时才能招商完毕?

——5年还是8年?

3、相对内城的空间,知名主力品牌的首店会不会来?

——不要说肯德基此类大路货了,而且也非首店

等等,其他问题就不多说了。

在城市更新专业领域内来观察,上面虽然挂了“厂牌潮中心”的帽子,据睿诚研究院团队观察,该项目在实际操作的战略和策略上,都是沿袭着城市商业的固有模式在运作。

而欲与五一路等网红项目一争长短,似乎不太现实,也将加大自己的运维难度。

该项目旁边的渔人码头,到达如今的状态,耗费了很长的时间,即使今日去观察,南侧的店面运营得比较好,相对北侧的部分项目就差强人意。

那么,不在湘江西岸区域核心区域的锦秀拾光项目,如果仅从城市商业角度来思考,未来能否PK过渔人码头还两说;更别说与坡子街等来较量了。

虽然,各区域项目都有其特质,也有其成功的独特要因。

太平街、潮宗街,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无可撼动,难以抗衡。

说这些,主要是要问一下:锦秀拾光项目,到底要拿什么东西来成就自我?

再从长沙各主流商圈的视角来看,锦秀拾光项目所处的长沙岳麓区石岭塘区域,虽在滨江新城商圈范畴,其具体的区位还是有点尴尬的。

滨江新城商圈还在成长中,其范围之内的锦秀拾光在人流和商流的聚合上,就比较吃亏,进而也将导致相关优势商业品牌主体进驻的困难,最后沦落为——只能导入二三流之类的商家。

上述所谓的“首店效应”,可能也会无从谈起,当然,对某些品牌而言,也是首店,只是能级和影响力差距甚远而已。

好了,就此打住,以免某些领导不高兴。

下面,再着重阐述一下,锦秀拾光项目在城市更新方面的价值及运维思考,以便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大家斧正。

其一、项目的独特价值

睿诚研究院独家认为,该项目是长沙目前唯一的工业遗产类改造项目,而且其体量相对较大,虽然政府将其界定为“有机更新的试点项目”,但因其更强的工业文化和遗迹的属性,这个印记会更浓烈。

完全不同于历史街区类的有机更新等类项目,有着鲜明的工业痕迹。

而且该项目也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工业空间等,但是,却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的有机更新项目,在核心资源要素禀赋和身份上面,造成错位和偏差。

而在运营手法上,流于传统的城市商业的思路。

也即偏离了本底,而进入到比较窄的思维空间内,不但要去重新整合资源和培育竞争优势,还要看市场的脸色。

目前其招商,并不甚理想——能公示的品牌较少,也是当下有所困扰的一个表现。

也就是说,对长沙相对唯一的大体量工业遗产和文化类资源,对其关注度很低,多少有点“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感觉。

而一门心思杀入到城市商业和网红竞争的红海之中。

那么,政府为何要保留这么一个工业遗迹类项目呢?它对长沙有何意义?难道只是来做一个简单的网红类商业项目吗?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并未去思考。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锦秀拾光项目目前的打法,偏重于资产增值和运营的角度来思考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该项目背后的所代表意义的所在。

未来,即使搞得再怎么成功,也只是一个网红项目而已,代表不了国内工业资产焕新的经典案例的高度。

在其操作手法中,对工业遗产价值的挖掘基本没有,只是简单摆了几栋楼,这让过去35年的工业文明在长沙大地上的雄光难以有效彰显。

当然,这么讲,并非否定该项目目前的操作手法,只是觉得在实际的运维上,尚缺少一些更有价值何深度的思考。

长沙,是中国的长沙,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更新上,长沙还没有可以扛旗的载体,难道长沙的底蕴就这么空乏吗?

诚然,这也只是我们城更人的呼声,你可以参考,也可以不参考。

只是,往后,很难找到这样的载体了。

其二、从商业运作层面来看,当前模式并非有效良策

仅简单地去招商,而流于平庸的手法。

其中,虽然说了文创的想法,但还要花时间去整合有效资源。

其实,这个问题的提出,直指一个核心问题——工业遗产到底对我们有何价值?对具体项目的操作有何助力?

只是空间吗?只是场景吗?

粗浅的理解,只会带来浅陋的模式。

在这里,先声明一下:

本文仅从专业角度来探讨,对具体的人和事,无任何褒贬之意,请勿错会。

如上,该项目必定在商业品牌的导入和人气的聚拢遭遇困惑,人不旺、则商观望,是众多商业项目的一大难题。

谁来消费?消费客单价多少?还会不会来?等

是各个商业项目必须面临的灵魂三问。

从上述媒体报道之核心内容来看,该项目至少在使用核心资源、聚人和引流等方面,动作较少,效果不佳。

其直接的问题,就是观念上,被束缚了,只在城市商业项目的范畴里来思考。

例如

能不能发展工业遗迹的旅游业务,来吸引人气和导入人流?

能不能把该项目,塑造成长沙工业旅游必看的节点和景点?

能不能在相关工业生产性服务要素方面,做些文章,而跳脱出单纯的品牌招商的窠臼?

能不能用自己的核心文化性资源优势,来规划出合理的项目操盘模式,而成就自己的地位?

能不能变成长沙、省内乃至国内的工业文明的游学基地类项目?

其实可思考的问题及价值很多,就不再罗列。

再从项目的差异化竞争来看,我们睿诚研究院认为,该项目是用自己的短板去与别人的长板竞争,费力不太好,很无奈,而把一众招商人员搞得苦不堪言。

思维改变,模式改变,人流自然会车水马龙,不需要去看商家品牌的脸色了。

你觉得呢?

为什么,首钢项目能成为谷爱凌的起跳之地?

难道,只是首钢比我们牛叉吗?

各有各的优势,时空环境不同,我们认为,长沙的锦秀拾光项目也可以做出自己的亮点,毕竟,这在长沙和省内是唯一的,亦即其独特价值所在。

据睿诚研究院观察,目前该项目的打法,是被动被人筛选的套路,严重缺乏底气,很“软”。

难以彰显出湖湘智慧的厚重感和独立感。

这并非是来来套帽子,而是大家骨子里的浓郁情节。

离开湖湘文化,你或许什么都不是?

当然,这观点有点高和要求严,但,舍弃核心优势,来抓小为大的模式,你又能走多远呢?

风云变幻中,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一家之言,敬请各位不吝赐教为谢!

纸短情长,今天就不做总结了。

咱们回头再见!

本文为「睿诚研究院」(ID:hnrcyjy)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的敬请点赞和转发为谢!

其他专业资料持续发售中——

0 阅读:2
波哥看楼市

波哥看楼市

中国房地产+财经独立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