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雄主: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却都与一统天下失之交臂

借古论今事 2025-02-18 09:45:27
前言

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可老重要了,那两百多年里,出了老多人才和厉害的君主了。当然,战国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世。

乱世常常和英雄分不开,战国这两百多年也不例外,出了不少英雄人物。今天,就要讲讲四位差一点儿就能统一天下的君王。

一、秦昭襄王

首先得讲讲秦昭襄王,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奠基人。他这辈子相当辉煌,是个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很厉害的霸主。到秦昭襄王统治后期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秦国和其他六国打仗的走向了。

秦昭襄王可是秦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谁能想得到,他一开始根本没机会当皇帝,而且年少的时候一直在燕国当人质。就这么坎坷的前半生,把他的性格磨炼得特别坚毅。

秦昭襄王,他可是秦惠文王和宣太后的儿子。不过在那个时候,他压根就没什么机会能继承王位。为啥?因为秦惠文王和王后生了个嫡子,就是秦武王,就是历史上举鼎把自己给搞死的那个君王。秦武王一死,整个秦国就乱成一团糟了。

秦武王没儿子,可皇位总得有人继承不是,那就只能从他兄弟里选。这时候,立哪个公子当皇上就成了最要紧的事儿。就在这个时候,赵武灵王插了一手,秦昭襄王就顺顺利利登上王位,然后一个新的时代就开始。

秦昭襄王刚登基的时候,他可没法自己掌权。在封建王朝,行冠礼才算是成年,当时秦昭襄王还没到这个时候,还不能亲政,大权都被他妈妈宣太后攥在手里。宣太后可算是开了太后掌权的头,外戚干政也是从宣太后这时候开始的。

秦昭襄王可不是一般人。他长大一点后,就把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里。他选拔贤才,让范雎做丞相。在范雎的协助下,制定出了远交近攻这么个正确的方针。说真的,就是因为有这个政策的助力,秦国才一步步变得强大起来的。

而且在秦昭襄王那个时候,秦国出了个特别有名的大将军,这人就是白起。就因为白起特别能打仗,特别勇猛,秦国在跟齐国、楚国这些国家打仗的时候,都能打赢。

特别是长平之战,那可把整个战国都给震住了。不过,随着战果一点点地增多,秦昭襄王到了晚年也难免有一些失策的地方。邯郸之战就失败了,这可让秦军死伤老多了,之前积累的那些战果一下子就没了。

二、赵武灵王

接下来要讲的就是赵武灵王,不得不说,他在赵国君主里那可是功绩最为辉煌的一位。后世的梁启超就把他称作黄帝之后的“中国第一雄主”。

赵国能开始走向兴旺,那可是多亏了他!赵武灵王刚称王的时候,赵国的情况可不妙,老是被别的国家欺负,可又能怎样?没实力就只能挨着打呗。

赵武灵王刚登基的时候才十五岁,根本没法自己亲政,不过他一直都在虚心学习。想当年,赵国在中原争霸的时候老是打败仗,就因为这个,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好几个国家都派了上万人来参加葬礼。

咋看都觉得不对劲,要是参加葬礼的话,只派个使者就成,可他们不但带着军队来,还是精兵。别的国家都想趁着赵国皇权交替、局势动荡的时候来捞点好处。这时候的赵武灵王尽管年纪不大,却很有智谋,结果那五国最后只能白跑一趟,啥也没捞着。

赵武灵王开始亲政以后,首先就想把赵国的战斗力给提上去。你想,赵国在中原争霸的时候,打不过别的国家也就罢了,可就连周围那些游牧民族都能来欺负赵国,这哪行?所以,赵武灵王就根据当时的局势,提出了胡服骑射这个法子,好让赵国变得更强大。

赵武灵王可真是特别有远见!他刚登基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王号给取消了。光有个王号的空名儿有啥用?到了战场上还不是得被人欺负。而且,晚点称王就能从那几个争得特别凶的国家之间退出来。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发展自己的实力。

赵武灵王统治赵国的时候,赵国的国力慢慢就变强了。赵武灵王和秦昭襄王一样,特别看重开疆拓土,他后半辈子一直在攻打别的国家。

赵武灵王这人,一辈子就有一个毛病,啥毛病?就是在选太子这事儿上。他老是犹犹豫豫、摇摆不定的,结果,把赵国搞内乱了不说,自己的命也搭进去了。

三、齐湣王

齐国在战国历史上一直有着重要地位,为啥?就因为一开始它的实力超强。齐湣王田地刚登上皇位的时候,满怀着雄心壮志,打算把父辈没干成的事儿给干了,也就是吞并其他国家,年轻气盛的他也确实这么干了。

齐湣王刚继位的时候,齐国在当时那几个国家里实力就挺强的。想当年,齐湣王有个灭掉秦国的机会,结果没抓住,就这么失之交臂了。齐湣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98年的时候,齐湣王拉上韩、魏两国一块儿去攻打秦国。这一打可不得了,一下子就把函谷关给攻破了。函谷关都失守了,秦王当时就赶紧说要割地求和,好让这场战争停下来。

你知道吗?秦王,他不但割让了土地,还送了一位公主过来。齐湣王一看,得嘞,就不再继续攻打秦国了。可就这一次放弃进攻的决定,让齐国打那以后,就再也没本事和秦国对着干。

可齐湣王没这感觉,这时候的他早让胜利给冲得晕头转向了,连自己有多少斤两都不知道。接着,他就开始到处打仗。打败燕国之后,齐湣王就觉得这世上没人能打得过自己了,就想统一天下了。

但他没想到,齐国打了这么多年仗,这时候还有实力去跟人抗衡吗?没一会儿,其他五国瞅齐国不顺眼了,就联合起来攻打齐国,齐国被打得大败,齐湣王也在这场战争里死翘翘了。

四、燕昭王

最后得讲讲燕昭王。燕国在他的治理下达到了鼎盛时期。齐湣王就知道一个劲儿地打仗,燕昭王可不一样,他明白怎么趁着其他国家混战的机会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简单来讲,这就跟卧薪尝胆似的。燕昭王登基之后,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大的野心,而是把心思全放在治理国家上了。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世道里,说他没野心,谁信?

后来,燕国那仁义又谦卑的态度,吸引了好多能人异士投奔过来。就靠着这些厉害的人,燕国的经济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还有,燕国好长时间都没打仗了,它的经济和生产也慢慢恢复。

同一时期,战国的局势也在悄然改变。燕昭王和齐湣王身处同一个时代,他们都是君主。齐湣王到处大肆打仗的时候,燕国却在默默休养生息。齐国齐湣王这种做法,很快就引起了众怒。

这时候,燕昭王察觉到自己的大好机会来了。他就联合另外四个国家,一块儿朝着齐国发动攻击。结果,不但把齐国给打败了,还让齐湣王在这场战争里送了命,燕国也因此迎来了繁荣兴盛的时期。

结语

这四位雄主,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想把国家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不过在战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时期,稍微不小心就可能前功尽弃。

要知道,想实现天下统一,天时地利人和那是一个都不能少。可惜,好几个国家都没抓住这个机会。不过,秦国经过六位帝王的努力奋斗,终于达成了天下统一的心愿。

0 阅读:21
借古论今事

借古论今事

借古论今事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