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大师费雪关于成长股的经典立论

有莘小老虎呀 2025-03-26 04:09:50

在投资领域,提起价值,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巴菲特格雷厄姆。而谈起成长,肯定想到的是费雪。这就是大师们的影响力。

华尔街没有新鲜事,有的只是一轮一轮的重复。而人性总是偏向于特殊性,相信这次不一样,其实每一次都一样。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说关于投资的底层逻辑,大师们早都在其著作《证券分析》、《聪明投资者》、《致股东的信》、《非常潜力股》里说过了,有时候我们听到的噪声太多了,向内求、向经典求反而效果更好。

本期,我们重温大师费雪关于成长股的一些经典言论,虽然都是七八十年前说的,但是一点都不过时,常读常新,发人深省。

细读这本书,发觉大众对费雪有很多"误解",给费雪贴了个“成长股”的标签。从费雪的言谈身教中,我能深深感觉到费雪就是个价值大师,他的很多观点和选股思路与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中描述的伟大企业具备的特质不谋而合。

如何选择成长股

针对如何选择成长股,费雪列出了15条要点。

1)产品是否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要大幅增长

大师首先提出了营业额这个财务指标,并指出公司的销售团队由于一般水平非常重要。只有营业额增长了,市场占有率提升,平摊的生产成本越低,公司才更有竞争优势。

这话放到现在一点都不过时,甚至是金科玉律。高毛利率和高市场占有率表征的都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我自己的一点体会,一家公司的市占率达到80%(28定律)就是巨无霸;80%的市场份额由2家公司瓜分,市占率达到40%就是二虎相争;80%的市场份额由3家公司瓜分,市占率达到26%就是三足鼎立。26%的市占率是一家公司具备行业优势、或者说是一个好行业的临界值,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市占率低于26%,鱼龙混杂,群雄逐鹿,这种行业内耗特别大。

关于第一条,费雪的观点如下。

a. 应以数年为单位衡量营业额的成长性,因为谁也无法保证每年上涨。营业额曲线上升,是投资一个优秀公司的先决条件。

b. 观察管理层目前及未来是不是一直很能干。

c. 新兴产业要买铲子股,因为弹性大。待行业成熟后要买基本面和市占率高的龙头公司。

2)管理层是不是有很大决心开发新兴产品,在当前主营产品成长潜力利用殆尽之际

3)和公司营收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发努力,有多大效果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研发支出/营收表征研发强度。至于怎么看效果,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看过去十年的研发支出对当前营收有多大贡献。

4)公司有无高人一等的销售团队

经营成功的公司,需特别重视并不断改善销售人员的素质。

客户因为服务满意而为公司带来的重复性营收,是考察团队销售水平的第一准则。

5)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

行业龙头通常具备最高的毛利润率。

6)公司做了哪些工作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对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公司未来的业绩。对公司来说,过去的利润率不重要,重要的未来的高利润率。

如果公司通过不必要的涨价(超出通胀水平)或者增加供给来创造更高的利润和利润率,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因为价格上涨抑制了需求,增加供给有造成供需错配的风险。

公司通过改善作业流程、更新设备、优化运输方式等措施提高内部效率、降低成本显而易见是一种更能持续的方法。

7)公司的劳资关系如何

劳资关系良好的公司,通常会尽力化解员工的不满。员工流动率高,随意大量雇佣和解雇员工,长久来看对企业是不利的。

8)管理层内部关系如何?

不要内耗

9)管理层后备力量如何?

很多公司都面临第一代优秀创业者退出如何维持的问题。企业的高管是从内部挖潜,还是外部空降,也是影响企业未来的一个重大因素。

10)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是否完整?

准确、详细的细化各项成本,对投资者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此对紫金矿业、药明康德、中国海油、华润电力的年报提出表扬。

11)在经营层面,公司较同行业公司有何独到之处

比如,对于零售业,是单位销售额对应的低承租成本;

专利权多通常可以防止公司突然遭受激烈竞争,但并不代表公司有多么强大的竞争优势。相比专利权,保持工程设计领先、不断改善产品,是更有效的保障。

12)公司注重短期还是长期利润

13)为了成长而增发股票?

如果是一个优质公司,很容易按优惠利率接到行业最高负债率的债务。公司不借款反而增发股票,通常对持股人都是不利的。投资者需要计算新项目或者收购对象的资产质量,判断未来的利润和稀释后的EPS增长率。如果业绩增速只是小幅增加,很明显这是一个失败的增发行为。

14)管理层是否报喜不报忧

这一点在年报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投资者要注意管理层的措辞和数据的美化。还有股东沟通会是否避重就轻谈问题。

15)管理层是否正直可信

不好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给自己发放超高薪水;大股东把资源给优质资产,然后以远高于市价的水平卖给上市公司;更差的是大股东把垃圾资产以高价装到上市公司;内部勾兑,要求上游供应商通过内部人士和公司交易,内部人士通常是管理层的白手套,损公肥私。

买进良机

关于大盘股还是小盘股,费雪的观点是:投资历史悠久、根基牢固的成长股,即使遇到大环境不好,也只是暂时性亏损。大型成长股的长期增值潜力,虽然不及小公司,但整体而言,依然非常具备投资价值。

费雪作为成长股大师,他建议的买点也是逢低买入,而不是趋势派的不看价值、动量为王买入法。

费雪认为,公司利润即将大幅改善,但利润增加的展望尚未推升公司股价,这个时刻是合适的买点。

买点为什么会出现

成长股身处新兴行业,想象力十足,公司的资本开支处于爬坡期。大额的资本开支和大量的销售费用是这些公司的共同点。但是谁也无法保证产品研发一路畅通,而且这些新产品的上市时间表也是不确定的,这就给投资者带来了资本投机。

当公司公布新产品的研发计划,当为了匹配研发而新建厂房流水线时,投资者便蜂拥而至,生怕错过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会促使公司股价飙升,即使当前任何产品都没有。但是,一旦公司遇到始料未及的苦难,有些投资者出于恐惧便会不计成本择路而逃,造成股价暴跌。

这种高波动便会给真正的投资者带来买入机会。

买点

正是新产品的推出和新工厂的运转出现问题才给了买入机会。所以,投资者还是要基于15个要点对公司有坚定的信念,这是必须的,否则谈何买入。

投资者买进的公司应该有非常能干的管理层。他们所做的一些事情可能会失败,一些事情将遭遇各种小问题,但之后会否极泰来。投资者应该知晓这些问题属于暂时性,如果股价重跌,但可望在几个月而不是数年内解决,则是一个很好的买点。

优秀的公司会解决各种问题,也许在解决了新产品、新工厂的问题后,会迎来产量和营收的爬坡。而且随着公司经验的增长,新工厂效率的提升和更多新工厂的加入(后续的新工厂基于经验会顺利投产),规模效应越来越显著,公司的成本越来越低,业绩也迎来了爆发期。

卖出时机

第一种卖出:发现支撑原始买入的理由不成立,这个公司的当前情况欠佳。

第二种卖出:公司逐渐不符合成长股的15个特征。

一家公司经营不善有2个原因,要么是管理层水平退步,要么是主力产品退步。这都会导致这家公司不再符合成长股的定义。

另外,如果公司多年来在年轻的成长行业中表现突出,但由于时移势转,市场潜力枯竭,公司转而踏进不相干业务,别犹豫,卖出吧。

第三种卖出:发现另一支千载难逢的好股票。

其实这种卖出很多时候都是错误的。一旦一只股票经过审慎选择,而且久经时间考验,其实这比市面上90%的股票都要好,是很难找出理由替换的。

0 阅读:1
有莘小老虎呀

有莘小老虎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