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家防中,非常重视“男女之大防”,袁家儿子没一个不怕袁世凯的,在他面前,不敢半分越轨,袁世凯推行帝制,几个姨太太为争皇妃封号,争吵不休
袁世凯家庭生活,极其糜烂。他在中 南 海 居 仁 堂 后盖了一个楼,姨太太们就住在那里。然而袁世凯夜间并不到各个姨太太房里去,而是姨太太轮流前去“值宿”。轮到哪一个姨太太“当值”的时候,就由她本房的女佣人、丫头们把她的卧具和零星用具搬到袁世凯的卧室里去。那时,大、二、三3个太太都已经不和他同居了,轮值的只有五、六、八、九4个姨太太。这4个人,每人“轮值”一个星期。其中只有九姨太太由于年轻,有时伺候得不如他的意,因而还不到一个星期,袁世凯就让她搬回去,另行调换别的姨太太。
袁世凯在夜间休息的时候,虽是采用姨太太轮流值宿的办法,但一到第二天早晨,却依然要五姨太太到他身边来伺候一切。当然,五姨太太值宿时,就接着在他身边伺候了。这位五姨太太平时对人极为严肃,但是每天早晨见到袁世凯的时候,却总是笑吟吟地叫上一声“大人”,然后再去招呼袁世凯的吃穿一切。其他的几个小些的姨太太也同样称呼袁世凯为“大人”,也同样地照料袁世凯的穿衣、吃饭以及其他琐事,却总不能象五姨太太那么合他的意。此外,袁世凯许可在他身边伺候的,还有几个扬州籍的丫头。因此,有关他拈花惹草的行为,有时就风言风语地传了出来。
袁世凯的家庭,是旧时代里很典型的封建家庭。他有1妻9妾,17个儿子15个女儿。此外,还有几十个儿、孙子、孙女。家里有管事的、账房、男女教师、中西医生、厨役、裁缝、花匠以及男女佣人,跑上房的跑各房的老妈、丫头等等,中 南 海中,总计几百人。这么多人则一切以袁世凯为中心,绝对听从他的命令,凭他摆布。他们的荣辱沉浮,完全由袁世凯的好恶来决定。而所谓好恶,又多半依自于袁世凯“钦定”的家规这些家规,包括嫡庶之分,姨太太们无论多受宠,见到正室于氏,也要请安行礼;新进门的姨太太,要听从早进门的姨太太管束;姨太太的娘家人来到袁府,不能当作亲戚来往,只能当作“下人”来看待;袁世凯对儿女们的婚事有绝对的支配权等等。
袁家家规中,非常重视女儿与外界的“男女之大防”。而相反,在这方面对公子们却马虎得多。
袁世凯的女儿们从所住的居 仁 堂后楼到于夫人所住的福禄居,也照样要坐人力车。这个人力车,无论冬夏都支着车篷,女儿们坐上以后,还必须放下车帘。侍候她们的,也只有丫头和老妈子。袁家儿女们,除去能见自家兄弟而外,就是一些“跑上房”的男孩子,其他成年男性基本见不到。
有一次,袁世凯三女儿袁叔祯在宫中实在憋得无聊,央求她大哥袁克定,带她出去看看。袁克定推脱不过,才偷偷带一妹、三妹,背着袁世凯外出。往返所乘汽车,必须撂下车帘。到了袁克定在外边的住处,即锡拉胡同,她们听的是王瑶卿、王惠芳的清唱,然而也必须隔屋而听。由此,可见袁家家规的严厉。
袁世凯对女儿们的读书,则很马虎,无所谓读不读。有一次,淘气的三小姐在专馆里把石笔研成细末儿,撒在讲桌下,使前来上课的董老师当场滑倒。对于女儿的这种举动,袁世凯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上一句:“你以后要不好好念书,就不给你饭吃。”倒是三小姐的生母三姨太金氏听说后,非常生气,将她关在屋中重重地责打起来。袁世凯知道后,虎着脸对三姨太金氏说:“以后你再敢这样打她,我也照这样打你!”
袁世凯对于儿女们的教育,主要是采用专馆教育,就是在家设家塾,专门请都师教自家子弟读书。一般只有官宦之家或有钱人,才办得起专馆。
最开始的专馆,只设了女馆,是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开始的。当时袁世凯的目的,就是让新进门的年轻姨太太读书,认认字。以后,女儿们大些了,也跟着读书识字。
儿子们都是在天津新学书院读书。当时,袁世凯给新学书院捐过大笔的银子,成为法定校董。学校里后来还专门设了宫保堂,袁家的儿子们就在这里读书。直到袁世凯进入中 南 海,才分别设立男馆、女馆。
袁世凯教育子女,除了专馆之外,便是一味的严厉,尤其对儿子们。有时甚至用皮鞭或木棍抽打。
在彰德,有一次,四公子克端偷偷跑到养寿园的池塘里捞鱼,正捞在兴头上,猛然听到岸上“哦”的一声,这是袁世凯的老习惯,吓得克端心惊肉跳,等一回头,却是五弟克权在故意捉弄他。第二天,他照样跑去摸鱼,同样又听到“哦”的一声,他认定是五弟又在捣鬼,便喊了一声:“好你个老小子!”不料,这一回真的是老爹袁世凯。
袁世凯叫人把袁克端拉上岸,不由分说,用棍子饱揍了一顿。
三儿子克良不爱读书,后来又娶了个唱戏的姨奶奶,袁世凯也常揍他,挺大的了,也照打不误。
所以,袁家儿子没一个不怕袁世凯的。在他面前只是俯首贴耳地垂手而立,不敢有半分越轨。
在中 南 海,长、次、三3个公子照例早起要向袁世凯请安。四、五、六公子如果放学早,也一样来请安。
他们进屋前,男佣人高声传报:“某爷来啦!”这时,只有袁世凯的许可,儿子们才敢跨门入内。他们进屋以后,先叫一声“爸爸”,然后温声细语地问:“爸爸!吃得好?睡得好?”然后恭候一边,静等问话。袁世凯照例哼一声,问句:“这几天干什么啦?”或“念书了没有?好好念书!”然后说声:“去吧!”儿子们只等这两个字出口,才再鞠一躬,倒蹭几步,转身出门。
至于袁家小姐来请安,也大概这一套,只是走形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