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忠若虚在浙江余姚担任县令,政绩卓著,声望很高。一天傍晚,有一个老头将其儿子扭送见官,指控他大逆不道,不孝顺父母。县令立即提讯。原来父子俩都是鞋匠。父亲诉说儿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而且总是恶习不改,以致家里缺钱少米、揭不开锅。
县令听完老人的陈述后又问儿子,其子沉默无语,未言一句父过。县令沉思了片刻,慢条斯理地问道:“你们父子俩都没吃晚饭吧?接着让差役从里面拿出四百文钱,给每人各半,说:“你俩先去吃饭,吃完后再来等候审理。”父子俩不明白县令是何用意,肚子早就饿得咕咕直叫,拿了钱就向街上走去。
过了一会,县令继续升堂问案。这时父子俩在堂下已等候多时,县令先讯问那父亲:“你吃了饭没有?”“谢大人的恩赏,我已经吃过饭了。”那老人答道。县令又问:“二百文钱还剩下多少?”那老人解释道:“还余三十来钱,因为我吃饭又吃菜,饭吃一盘够了,菜多吃了些。”
县令心想,饭菜再贵也不值一百七十文钱,一定是老头胡乱花掉了。于是他用怀疑而严厉的眼光望着老人,继续追问。老人见此情景只得低头说:“实不瞒大人,小人有个癖好,饭后又去抽了袋鸦片烟,所以花了不少钱。”县令命令他退到一旁,又传讯其子共花了多少钱?那儿子问答说:“仅用去三十文,还余下一百七十钱。”
县令故意问道:“为何这样节省?是不是不敢吃饱?”那儿子解释说:“我不能吃得太多,晚饭后又不做活,过饱也无用。”县令听完此言深知其尚能勤俭持家,并非骄奢淫逸之徒。接着他以规劝的口吻对那老人说:“你和你儿子的情况我都清楚了。凡是抽鸦片烟的人一定是懒人,虽然有了手艺,实际上和游手好闲一样。家中只靠你儿子一人做事收入不多,当然满足不了你的奢望。这并非你儿子不孝,而是你的恶习所造成的。今天你来控告儿子大逆不道,这就是你的过错了!”
老人自知理亏,解释说:“不得已我才来控告的。”县令继续规劝并开导他:“凡游荡者肯定会花费钱,今天你儿子吃一餐饭只用了三十文,而你却用了一百七十文,可见你平时耗费之大。你儿子只是一个鞋匠,终日辛劳也满足不了你的要求,你欺骗本大人说儿子不孝,可你自己却抽鸦片烟,这是有罪的。你儿子是一个孝子,在此种情况下都不言及你的过失,是多么的难得呀!难道你还不应该珍惜吗。今天,在你儿子面前,本大人不忍用刑,你回去后要好好想想,父子间要和睦相处,安分守已己,勤俭持家,做一个善良的百姓!
县令的话句句在理,加上他的循循善诱,使那老人感动得抱着儿子哭泣不止,即头拜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