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至宁元年(1213年)八月,一统蒙古诸部的成吉思汗带着大军直逼金朝的中都,一时间,金朝上下人心惶惶。
前两年,蒙古军就曾逼近中都,靠着城防坚固死守,这才击退蒙古军,但这次,是成吉思汗亲征,而且契丹人也趁机作乱,能不能保住中都,只能寄希望于守军了,因而卫绍王完颜永济不断派人视察,看看防御工作做得到不到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3a1c56239daba276cdb9245f9219f1c.jpg)
蒙古军再次征讨金朝
只是没想到,使臣回来报告说防守中都北面的右副元帅胡沙虎每天就是游猎,丝毫不把战事放在心上,这让完颜永济很是恼怒。
这个胡沙虎前两年就在蒙古军南下的时候临阵怯逃,丢了西京,自己不仅没有怪罪,反而继续重用,没想到这厮不思报国,反而游猎无度,岂不是误国误民?当即又派人去严词督促一番。
胡沙虎本来就是贪生怕死之徒,遭到完颜永济责问恼羞成怒,当即带兵回京弑杀了完颜永济,拥立金章宗完颜璟异母兄完颜珣为帝,是为金宣宗。
至于胡沙虎则自封太师、尚书令、都元帅,掌控朝政。
如今大权在握,自然不必去前线送死,就让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好生防御,没想到他也和完颜永济一样,看术虎高琪连吃败仗,就警告他,如果再败,军法处置,然而现在的女真人可不是当初纵横天下的状态了,一遇蒙古军就溃退,术虎高琪害怕被杀,也学胡沙虎弑君一样,直接带兵回京,诛杀了胡沙虎一家,带着胡沙虎人头向金宣宗请罪。
金宣宗感谢他诛杀权臣来不及呢,怎么会怪罪呢?
内患虽除,外敌还在,如果不击退蒙古人,大家都不安稳,可如今金军这战斗力,抵抗蒙古人够呛,即便这次守住了,那下次呢?因而不少人提议迁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23410be6dbf991d281c282c6bf4eb3.jpg)
红色为中都
事实上,早在海陵王完颜亮时期就曾迁都过一次,金国原先的都城在上京,也就是今天的哈尔滨市附近,这里是女真人的兴起之地,自然是定都最好的地方。
只是金朝疆域的不断扩大,金朝南边的边疆已经到达淮南、秦岭一带,距离上京两千公里,实在不好控制,因而完颜亮趁进攻南宋的时候,下令迁都燕京,即中都。
当时完颜亮迁都一方面是为了征讨南宋,另一方面是当时蒙古高原没有强大的敌人,这里可以靠阴山、燕山等地理进行防御,只是谁能想到北方草原又诞生了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这些地理优势彻底荡然无存,也让中都屡遭蒙古人的围困。
事实上,现在不迁都也不行了。
从大安三年(1211年)开始,金朝屡遭大规模战败,短短三年,金军的精兵锐卒已经所剩无几了,居庸关、古北口等重要边防关隘几度沦陷,金朝在军事上已经不可能扼制蒙古军攻入中都京郊地区,金人能做的也仅仅靠硬堆人力和坚固城防保住中都城。
只是一次两次守住还行,但三次、四次甚至五次呢?能保证金军每一次都能守住吗?蒙古人可以年年南下,但金朝可没有这么高的容错率,失败一次就得北狩,上演一出金朝版本“靖康之变”,或者直接叫“贞祐之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a1ebf8ee9d1c85b50b4c9b188d75e5.jpg)
一次两次守住还行,但三次、四次甚至五次呢?
即便上下坚守,不肯迁都,那又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吃饭问题,事实上饥荒已经蔓延中都了,根据《大金国志卷24.宣宗纪上》记载:
蒙古军复围燕京。燕京乏粮,军民饿死者十四五……时燕京乏粮,白金三斤不能易米三升,死者不可胜计
这才几个月,中都就爆发了严重的饥荒问题,三斤白银都无法换取三斤的白米,城内的粮食坐吃山空,城外的漕运也被蒙古游骑阻断了,《潞州录事毛君墓表》里记载了当时的漕运情况:“游骑充斥,道路阻绝,篙工役夫日议逃避。”
可见现在继续固守中都,是要兵没兵,要粮食没有粮食,纯属死路一条。
除了中都已经无力为继之外,中都附近的山东、两河地区的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众所周知,蒙古军的破坏力相当惊人,自深入华北腹地之后,大批金朝官员惨遭杀害,丁壮男子要么死于兵祸,要么直接被掳走,大量州县城市被付之一炬,农业生产直接瘫痪,由于没有官府统治,大量州县充斥着盗贼、土匪,百姓纷纷逃走。
比如泽州,蒙古退兵后,泽州括户共得九百七十三户,一州只有千户,可想而知其他州县,泽州下一次被括户还是蒙古人统治时期,距离这次已经过了二十年,这次括户有多少呢?泽州平均每一县不足三百户,可见兵祸之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e4e646c1399db3ec6afe15ca7847473.jpg)
蒙军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
当然,其他州县也好不到哪里,卫州(城郭为墟,恭骨如莽)、冀州(凶焰所灼,里陌为萧条)、蠡州(寻州破,邻乡多被屠掠)、祁州(城邑几废,遗黎无依)、济州(民居官舍皆被焚)、忻州(北兵屠城)、绛州(贞佑之兵,荡焉无余)。
可以说整个山西,都被蒙古人打成了废墟,而这里也是金朝人口最为稠密、农业生产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金朝的赋税来源,更别说这里的地方官都被蒙古人杀死。
这些官员不少是科举出身的士人官员,兵没了可以征,但优秀的官员往往需要十几二十年的培养,这些兵乱严重动摇了金朝在华北地区的统治,也加速了地方秩序的崩盘。
而随着地方秩序崩盘的同时就是地方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到处都是拥兵自重的将帅。
此前就有契丹人耶律留哥就在辽东举兵反叛,后有山东红袄军起义,金朝不仅要应对蒙古军的南下,还要镇压内部叛乱,客观上形成了两面作战的不利态势,而他们的目标都是中都的金国皇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c7bcc926b93afb2f40c7a46f00a5bc5.jpg)
不仅要应对蒙古军的南下,还要镇压内部叛乱,客观上形成了两面作战的不利态势
一旦耶律留哥的契丹叛军西进,红袄军北上,加上蒙古军南下,三路进攻中都,金国立马就崩了。
而原来的金军溃兵沦为流兵,到处劫掠为生,加剧了地方矛盾。
可以说金朝目前除了陕西、河南以外,北方基本大势已去,在有外敌和内患的情况下,金朝短时间内是不可能重整统治秩序的,所以迁都之议一提出,就得到了金宣宗的支持,当然,反对的也不少。
反对的认为中都是国之根本,一旦放弃这里,岂不是动摇人心,人心一散,日后收复旧更难了。
比如宰相高汝砺劝谏:“百姓见军户尽迁,必将惊疑,谓国家分别彼此,其心安得不摇?”
但问题是迁都还有收复的可能,不迁都立马原地自爆,所以反对声很快被现实淹没了。
如今就是迁都到哪里的问题,有人提议回到上都,毕竟这里是龙兴之地,借助老祖宗的英灵,说不定能够反推,但问题是上都早就被完颜亮夷为平地,再说上都附近人口和经济远不如中都,无法进行有力的抵抗。
除此之外,东北还聚集这大批心怀叵测的契丹人,金朝只要敢去东北,契丹这帮遗民们立即生吞活剥他们,再说蒙古人也可以从不儿罕山和克鲁伦河向南进击,崩的更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b0fa7ca1d05c37efdc62a661563c6a.jpg)
女真人
翰林学士赵秉文认为,既然要钱要粮,不如去山东,可惜也不现实,山东无险可守,再说山东还有红袄军呢,这个提议也被否决,那到底迁都哪里呢?
首先新的都城必须是一个大城市,能够容纳朝廷百官,且要有宫室、官衙可以用,其次新都城要雄据险关,至少有足够的地利,最好能够离蒙古草原远远的,即便蒙古人南下,也有足够的时间组织防御,另外,新都附近土地肥沃但人口也不能太多,毕竟迁都后人口暴增,很容易引起土地矛盾,眼下金朝境内也就河南合适,而河南也就汴京和洛阳合适。
最终金宣宗打算迁都汴京,一来河南未大规模遭受兵祸,有五代北宋现成的宫室,还有黄河天险,二来临近山东等地,可以运粮,再说,还可以劫掠南宋不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aa299aa562879619f6a75b25a22b393.jpg)
迁都汴京
可以说此时的金宣宗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还打着南宋的主意,毕竟南宋在他眼里,就是一头肥羊,自己在蒙古人失去的,自然得从南宋这里夺回来。
相比后世崇祯能跑犹豫不决,金宣宗这边的迁都还是相当果断的,而且贞祐二年(1214年)这个时间段的金朝事实上已经不能在中都固守了,也没有固守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要想不被蒙古人一锅端,大战略方面只能迁都到一个大体安全的地方重整旗鼓,死守中都的结果就是在中都等死。
而靠着这一步妙棋,金宣宗为金朝又延续了二十年的国祚,避免自己成为亡国之君。
但后世有人认为,就是金宣宗迁都导致金国的覆灭,这话明显不对,事实上当时迁都是明智之举,只至于后面玩崩纯粹金宣宗本人的能力问题,非要“取偿于南”,除了许古、胥鼎少数几个汉臣想拉住金宣宗不伐宋之外,其余重臣都认为南宋是软柿子,可以继续捏捏。
毕竟北边被蒙古一顿抽,人口、财帛、土地丢了不少,想要恢复元气,只能从南边想想办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af4d26b719ee1f7233072cdcc6ed61.jpg)
金宣宗驾崩前疆域
纸面上来看,现在金朝的军事力量还是比南宋强很多的,但也没强到能够消灭南宋的程度,这个时候金朝南征就出现一个问题,既然不是消灭南宋,那南下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岁币而已。
南宋停了岁币,其实是看到金的衰落,但此前因韩侂胄覆辙,史弥远不敢冒然与金翻脸,以漕运梗阻为名推迟交岁币,一方面又派人提议是否可以减少一些岁币,但傲慢的金宣宗一口回绝,打算通过武力迫使南宋再次屈服。
动用武力虽然没问题,但武力是为谈判服务的,重要的是和南宋谈判,只要拿了岁币,就行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ed83051ec5be1fbc1b1e8ed5d7b0af1.jpg)
宋人还是之前的宋人,但金人不是以前的金人了
况且南宋虽然还是老样子,但金朝可不是以前金朝了,现在已经龟缩了,还态度蛮横的继续向宋索钱索粮,甚至谋划从南宋抢汉中、四川,逼的南宋不得不全面反抗,直接导致金朝晚期恶略的外部局势。
等金哀宗继位后,才主动和南宋示好,但金朝已经过了恢复元气的时候了,最终在宋蒙南北夹击下,金朝覆灭。
可见金宣宗迁都没问题,错的在于迁都后的战略,而非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