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前半生:拿了一手烂牌,却打出了王炸

梨评历史 2025-02-06 17:18:33

嘉靖时期,南方除了倭寇之乱外,东北地区的统治也日益糜烂。

先是左翼蒙古东迁,后北方喀尔喀部里的五个部落为了响应察哈尔部南下,来到了辽西附近,不久兀良哈三卫又和大明交恶,让辽东的局势日趋紧张。

到了嘉靖末年,蒙古、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在辽东地区已经快连成一片了,更隐隐约约有了联手对抗大明的迹象,一旦他们闹起来,辽东永无宁日。

努尔哈赤

因而隆庆继位后,先册封俺达汗为顺义王,基本解决了北方边患问题,至于辽东,则安排李成梁为辽东总兵,处理糜烂的辽东局势。

李成梁上任后,没有学之前辽东总兵直接出兵围剿,而是恩威并施。

对于不断挑衅大明的土蛮汗、叶赫部以及建州女真王杲,直接进行强硬打击,至于女真中的恭顺者,则选择安抚,不仅提供一些官职头衔,更给钱给物,还高调宣传,使其成为大明在辽东的“模范部落”,比如海西女真的哈达部,就是李成梁重点扶持的女真部落。

01

万历十年(1582年),李成梁扶持多年的模范部落,哈达部的王台去世,哈达部也因此陷入内讧。

模范代表没了,叶赫部又蠢蠢欲动挑衅大明,更别说混乱无比的建州女真,因而李成梁急需在女真部落里扶持一个新的“模范部落”,帮助他安抚其他女真。

经过观察和考虑,李成梁有两位中意的人选,一个是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本名佟佳布库,另一个则在哈达部内讧中死了爷爷和父亲的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

女真各个部落分布

别看后来清朝大肆美化努尔哈赤的出身,说他的先祖是斡朵里部的首领猛哥帖木儿,但到了努尔哈赤爷爷觉昌安这一代,基本啥也没有。

觉昌安有五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合称为“宁古塔色俺达”,这里的“宁古塔”并非后世流放之地,而是满语“六”的意思,因而“宁古塔色俺达”可以理解为“六兄弟”。

而觉昌安子嗣也不少,其中第四子就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

可以说在这么一个复杂的家庭里,努尔哈赤既非嫡子,也非长子,更不是幼子,就算猛哥帖木儿传到这里有一些家产,但也分不到他的手上,更何况觉昌安和塔克世本是也不怎么样,从未获得明朝正式册封的官职,明朝人的记录里,觉昌安和塔克世都被称为“夷人”,毕竟要是有些地位,明朝都会加上“酋”字。

这么一个小透明,简直就是李成梁模范人物的最佳人选。

没啥背景,出身也不高,可以好控制,底子薄,没啥家产,意味着必须长期依靠别人才能生活,更何况此时的努尔哈赤不过二十四岁,人生阅历不多,资历又浅,完全就是一手烂牌。

李成梁画像

既然要扶持,自然要表现诚意,李成梁先给他二十道敕书,又挑选二十匹好马送给他,此后又上奏朝廷,赏赐努尔哈赤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以及建州卫的头衔。

这五十道敕书、五十匹马以及一个虚职,就是努尔哈赤现在所有的家当。

有人问,这敕书这么重要吗?居然排在马匹之前?说实话,挺重要的,这敕书本质上就是贸易凭证,一道敕书,就可以带一匹马的货物与边关进行贸易,如今努尔哈赤有五十道敕书,意味着可以进行五十匹马的贸易。

而到了明朝后期,建州女真各部的敕书也仅仅只有三百三十道,努尔哈赤一个人就有五十道,已经很多了,更何况努尔哈赤的敕书还和其他人不一样,是“都督敕书”,意味着努尔哈赤可以去京城朝贡,可见李成梁对这个模范还是相当重视的。

那李成梁看中的另外一个模范人物佟佳布库呢?他也没偏心,给了不少好处,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扶持两个,让他们互相竞争,自己好行渔翁之利。

李成梁老奸巨猾,其他人也不甘落后进行投资,这个人就是抚顺商人佟登。

他看到李成梁扶持努尔哈赤,想到了此前哈达部的故事,认为努尔哈赤奇货可居,当即送了他十三副过了押期的死当衣甲,还把自己女儿佟春秀嫁给他,既然嫁女儿,自然也有一笔丰厚的嫁妆。

短短一年,努尔哈赤就从一个穷小子成为建州女真内部的当红炸子鸡。

02

有了哈达部的例子,努尔哈赤明白自己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意识到明朝是他不能招惹的存在,一边利用建州女真丰富的物产和大明交易互市,一边老老实实,为努尔哈赤征讨不服大明统治的女真部落。

初期的兼并,是得到李成梁允许的

第一个被扫平的就是佟佳布库,哈达部内讧的时候,古勒寨主阿台打算和叶赫部一起犯边,佟佳布库知道后,立即告诉了李成梁,引来李成梁大军的镇压,顺手将前来劝阿台投降的觉昌安和塔克世处死。

爷爷和父亲惨死,努尔哈赤自然不能怪李成梁,只能将杀父之仇安在告密的佟佳布库头上,更何况佟佳布库还是自己的“竞争者”,在不激怒李成梁的前提下,成功击败佟佳布库,既报了父仇,也成为李成梁唯一的模范人物。

李成梁虽然有些愠怒,但二人毕竟是竞争关系,佟佳布库既然打不过努尔哈赤,证明他不值得扶持,索性就承认了努尔哈赤的征讨。

此后在李成梁的默许下,努尔哈赤兼并了建州女真的南边五部,即素克素浒部、浑河部、完颜部、栋鄂部和哲陈部。

而在征讨期间,努尔哈赤严令部下不得犯边,又积极维护辽东秩序,如此乖巧听话,自是获得李成梁的肯定。

这么积极替大明稳定辽东,大明也对他特别赏识,在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时候,大明加封他为都督佥事,并在次年,获得到京城谢恩的机会,不仅允许在京开市三天,更开阔了眼见。

而和努尔哈赤积极向明朝靠拢相反,此前就不断挑衅大明的叶赫部,此时更加狂妄,不仅蚕食已经衰败的哈达部,更屡屡犯边。

建州女真内部

按照李成梁此前恩威并施的理念,叶赫部必须得好好镇压一番。

只是还没等李成梁行动,御史张鹤鸣直接弹劾他在辽东“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一笔笔弹劾如雪花一般送到万历帝案前,好在李成梁朝中有内阁首辅申时行这样的靠山,在辽东地位无可撼动,但随着申时行等人的去职,没了靠山的李成梁也免不了去职的危险。

万历十九年(1591年),万历帝下诏,罢免李成梁辽东总兵的职位。

03

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宁夏爆发了“哱拜之叛”,万历积极派兵镇压,不久丰臣秀吉从海上入侵朝鲜,而辽东作为最靠近朝鲜的地区,成为了明军在后方的基地,已经分不出精力来安抚辽东女真各部。

没了大明这个枷锁,女真内部的兼并战争加剧,当年九月,叶赫部联合科尔沁等蒙古部组成九部联军,意图灭了努尔哈赤这条大明养的狗。

叶赫部位置

经过两年的生死战,努尔哈赤在“古勒山之战”一举击溃九部联军,更斩杀叶赫匪首布斋,让努尔哈赤摆脱生死危机的同时,也让他和明朝的关系达到了巅峰。

表面来看,九部联军和努尔哈赤的战争属于女真内部的大战。

但在大明眼里,叶赫部本来就是桀骜不驯的女真部落,此时攻打投靠大明的努尔哈赤,就是趁着明朝援助朝鲜最关键的时刻出来惹事生非,制造边乱,实属大逆不道。

反过来努尔哈赤这边,击败了叶赫部,是替大明维护了辽东边疆的稳定,属于忠心可嘉。

因而当努尔哈赤斩杀布斋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朝廷内外交口称赞,甚至连被去职的李成梁脸上都沾了不少光,毕竟努尔哈赤是李大帅一手提拔上来的,能在明朝边疆混乱的时候挺身而出,欢换句话说,也是李成梁主持辽东军务的政绩啊,一时间,替李成梁说好话的大臣不在少数。

鉴于李成梁维护大明边境的功绩,朝廷册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属于散阶正二品,地位已经和当年哈达部王台一样。

沈阳博物馆:龙虎将军剑

04

对于努尔哈赤来说,此时的他已经做到女真人最高的位置了,也得考虑自己的未来了,是更进一步,还是安于现状,很显然,此时的努尔哈赤的心态有了些变化,甚至打算在万历援朝战争中浑水摸鱼。

根据《李朝宣祖实录》记载,早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八月的时候,努尔哈赤就上奏朝廷,希望可以领建州兵东征,为大明出力,朝鲜使团得知后,立即上书万历,希望朝廷能够制止努尔哈赤的行为。

按道理来说,努尔哈赤为朝鲜出兵,也算尽一份力了,为何朝鲜积极反对的呢?原因自然是朝鲜对努尔哈赤的行为心知肚明。

和大明不同,朝鲜是女真实质意义上的邻居,和女真之间的冲突和交流也相当频繁,努尔哈赤所谓的东征,实际上出兵的是朝鲜附近的“六地藩胡”。

所谓“六地”,就是朝鲜北方六处重要的边镇,而这里的“藩胡”则是生活的零散女真人部落,这里的女真部落因靠近朝鲜,长期向朝鲜朝贡,并且接受朝鲜的颁赐的官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朝鲜自己构建的小宗藩的一部分。

说实话,还是很期待女真和日军打一仗的

努尔哈赤扬言出兵,其实出兵的地方就是这里,意图收拢这里的女真人口,壮大自己实力的同时,顺便在朝鲜北边占领一些地盘,这种挖墙脚的行为,朝鲜方面自然是不乐意的。

在朝鲜使团的不断上书下,朝廷拒绝了努尔哈赤的出兵,也让努尔哈赤失去了一次壮大的机会。

既然占据朝鲜北方无望,努尔哈赤将目光放在了建州女真内部,趁着朝廷无暇顾忌,努尔哈赤顺利兼并了建州北方三部,完成了建州女真的统一,更把目光放在了海西女真上,甚至还远征了东海女真。

这种激烈的征讨和力度,自然引起明朝方面的注意,也让明朝意识到此时的女真有一强独大的势头。

只是明朝有心遏制,但现在精力都放在朝鲜这边,属实有心无力,最终朝廷想到了老总兵李成梁。

05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八月,已经七十六岁的李成梁再度担任辽东总兵。

经过这么多年官场的洗礼,加上李成梁已经年逾八十,丢了进取精神,早就成为官场的老油条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而且耕耘辽东多年的李成梁也明白,经过高淮乱辽后,辽东现在就是一个纸糊的老虎,只要不动,凭借大明援朝积累的名声,足以威慑努尔哈赤。

纸老虎,也是老虎

为今之计,只能安抚愈加桀骜的努尔哈赤。

万历三十四年(1605年),李成梁和辽东巡抚商量,向努尔哈赤让出八百里之地的宽甸六堡,将百姓迁回明朝的内线地区,此举虽然有自保之意,但也存着保全辽东经济势力因素的原因在内,毕竟撤出宽甸六堡,本质上是坚壁清野的策略。

只是一昧退让也不现实,李成梁打算玩点阴的来制衡一下,比如扶持一下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

和哥哥不同,舒尔哈齐这辈子就是一个“稳”字,认为大明是不可撼动的存在,多次劝努尔哈赤不要触怒大明,屡遭老哥的训斥。

而李成梁知道舒尔哈齐有这个心思后,不遗余力拉拢他,不仅在规格和待遇上和努尔哈赤齐平,更让儿子娶舒尔哈齐女儿做小妾,在这个基础上,刻意挑拨兄弟二人关系,最终二人分道扬镳,舒尔哈齐带着部众来到明朝边境自立门户,打算靠明朝和老哥分庭抗礼,殊不知现在的李成梁根本没有出兵的实力。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六月,李成梁去职,可惜自李成梁之后,再无有其威望的人出现,更何况晚明党争厉害,各个派系在辽东的利益也错综复杂,没法沿着李成梁的思路继续制衡下去。

万历三十六年的局势

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吞并了哈达部、辉发部,只剩下死对头叶赫部和元气大伤的乌拉部,或许是为了感激李成梁,或许是为了麻痹大明,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去职的当月,和明朝来了一次和解,双方各让一步,在抚顺关外设立界碑,并立下盟约:

各守皇帝边境,敢有窃逾者,无论满洲、汉人,见之杀之;若见而不杀,殃及不杀之人。大明国若负此盟,广宁巡抚、总兵、辽阳道副将、开原道参将等,必受其殃;若满洲负此盟,满洲必受其殃

06

虽然立了盟约,但努尔哈赤一家独大已经成为了事实,羸弱的乌拉部和叶赫部现在已经没有和努尔哈赤对抗的实力,不得不向明朝求援。

此时的明朝也不在乎当年叶赫部是如何桀骜不顺了,打算扶持叶赫部制衡一下努尔哈赤。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努尔哈赤主动出击,打算一举扫平叶赫部,面对强敌,叶赫部拉来了乌拉部、内喀尔喀蒙古,顺利扭转了局势,迫使努尔哈赤退兵。

同年十月,休整后的努尔哈赤打算再度出兵,却遭到明朝方面的武力干涉,这算是努尔哈赤兼并一来,明朝第一次武力威慑,考虑到明朝现在依旧很强,努尔哈赤选择了妥协,选择出兵明朝难以顾及的乌拉部。

当然这件事也成为明朝和努尔哈赤矛盾公开的标志,毕竟此前双方就算有矛盾,也是私下解决,表面上,努尔哈赤还是大明的龙虎将军,现在双方算是公开撕破脸了。

辽东参

当然,公开撕破脸之前,双方早在经济上撕破脸了。

众所周知,女真出产上好的人参,加上晚明时期,大家迷信能够根治百病,一根上好的辽东人参已经和黄金等价了,当然收购价肯定不是这样,药商的收购价基本都是一两人参一两银子,但运输到南方后,能卖到一百两银子,纯属暴利。

除了人参,辽东的貂皮同样需求广阔,只是定价权都在明朝商人这边,而且赚的最多的也是他们。

如此暴利,岂能轻易让出去,在顺利统一女真后,努尔哈赤已经获得了人参主要采掘地,有了货源就有了话语权,因而努尔哈赤通过囤积人参,然后徐徐卖出的方式,来操控辽东的人参价格:

东夷奴儿哈赤,擅参为利,该道欲于市易中默寓裁减之意,使商贩渐稀,参斤无售,彼之财源不裕,自将摇尾乞怜

07

不过矛盾归矛盾,大家顶多打打嘴炮,还没上升到直接动手的地步,毕竟真的动手,那真的是不死不休了。

努尔哈赤是自身实力不足,在没有足够的实力面前,根本不敢出兵,而明朝方面则是有心无力,万历三大征已经掏空了国库,没有精力却扫平辽东,这才有了双方立下界碑的事情。

只是这个界碑对双方边界的界定非常模糊,纯粹是按照此前的传统约定俗成罢了,这就导致很多地方说不清道不明到底属于谁。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四月,清河守关游击需要采伐大量木材来修缮营房,就来到了关外,正好遇到了女真扈尔汗正在寻边,双方爆发了冲突,明军居然死了五十人。

这算是一次严重的边关事故了,离谱的是,大明和努尔哈赤都想大事化小,和平解决这事。

大明这边提出,交出扈尔汗后既往不咎,但无问题是扈尔汗是努尔哈赤心腹,也是五大臣之一,自然不肯交出,经过一番扯皮后,明朝直接扣押努尔哈赤这边的十一个谈判代表,要求努尔哈赤交出十一个人命才能放人。

努尔哈赤无奈,找出了十一个叶赫部的俘虏,当着大明的脸,直接砍杀,算是解决这件事。

当然,双方矛盾自然是更加恶化,只不双方还在克制中。

但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克制不住了,因为再不转移一下矛盾,自己就先崩了。

这一年之前,长白山遭遇山洪水灾,建州内部饥荒四起。

本来努尔哈赤起家在于素克素浒河的山林河谷地区,并在这里修了佛阿拉城,一开始,他也没想到自己家业那么大,谁知兼并越多,收拢过来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当然最多的还是叶赫部和乌拉部的人口,毕竟在眼皮子底下才是最放心的。

一次军事冒险换来三百年江山

这也导致佛阿拉城附近人口暴增,处于人多地少的地步,本来资源就很匮乏了,恰好洪灾爆发,建州立即陷入饥荒的境地,其他各部又打算趁乱蠢蠢欲动。

饥荒愈演愈烈,没有粮食,部落就会逃散,其余部落就会趁机搞事,努尔哈赤这么多年兼并,仇敌无数,搞不好被斩草除根,努尔哈赤急需对外扩张来转移矛盾,目标也唯有矛盾不断的大明了,毕竟造反大明失败处死的风险可比现在被仇家弄死的几率低多了。

努尔哈赤起兵本来就是一次军事冒险,谁能想到,居然为女真带来三百年江山,这里是万历没想到的,也是李成梁没想到的。

后人将努尔哈赤的崛起归咎于李成梁的养贼自重玩脱的原因,实际上八旗崛起的原因有着各种复杂的原因在内,既有努尔哈赤自身的努力,也有明朝自己内部自己作死,更有对外援朝这些外部因素,一句话,时也命也!

0 阅读:32
梨评历史

梨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