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武帝萧赜:一生纵欲享乐,偏又刻薄寡恩,拱手将江山送给旁系

梨评历史 2025-02-02 17:14:31

南齐是宋、齐、梁、陈四个南朝里国祚最短的,仅仅只有二十四年,之所以如此短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南齐第二位君主齐武帝萧赜一手造成的。

一方面齐武帝萧赜在位时间最长,有十年之久,十年足够改变很多事情了,另一方面,他刚死没多久,江山就被旁系萧鸾夺取,齐高帝萧道成一脉统胤此时已经算是覆灭了,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南齐亡国的这口锅,萧赜是跑不掉的。

齐梁帝王陵墓石刻

萧赜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嫡长子,萧道成成功创业这一年已经五十三岁了,因而登上皇位的时候,必须得想好谁继承自己的皇位。

虽然嫡长子萧赜不错,奈何嫡次子萧嶷同样出色,萧嶷除了比萧赜小四岁之外,不管是人望还是才能上,都不落于哥哥萧赜。

萧赜在平定刘子勋之乱、沈攸之之乱中展现其才华,而萧嶷不仅参与平定沈攸之之乱,还平定蛮族叛乱和抵挡北魏的入侵,能力和才华不逊于其兄,甚至因萧嶷能力过高,一度被宋后废帝刘昱盯上,企图杀了他削弱萧道成的羽翼。

如果一个儿子优秀还好办,但正因为两个儿子同样优秀,身份又相当,功勋又差不多,甚至威望都一样,这让老父亲犯了难。

两个儿子都优秀,这让老父亲犯了难

但他一想到宋文帝因废长立幼惨遭弑杀的例子,最终还是立萧赜为太子,萧嶷则被封为邑三千户豫章郡王,当然,除了爵位之外,萧道成还封他为尚书令,还有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等一系列头衔,算是安抚这个次子。

但萧嶷会安分守己吗?且不说刘宋帝国兄弟相残的惨剧犹在眼前,就说现在,兄弟二人都在南齐建立中立下功勋,不论是朝廷还是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帮班底和臣僚。

其中站在太子萧赜这边的是军中元老王敬则以及雍州藩帅柳世隆,而萧嶷这边则是勋贵荀伯玉和地方强藩桓崇祖,算是旗鼓相当。

而他们的斗争也随着萧道成的日渐老去而日趋白热化。

建元三年(481年),萧嶷被征召入京,期间路上因染病而拖延了长达半年才到了建康。

听闻萧嶷染病,萧道成爱子心切,直接动用大赦天下的举措来为他祈福,在萧道成眼里,这不过是为儿子健康考虑罢了,但在其他人眼里,这种过于寻常的溺爱相当于给他们一个信号,即要废长立幼。

南齐疆域

荀伯玉趁着萧赜一帮人出宫拜陵未归的时候秘密上奏,说萧赜和亲信张景真有违制悖逆之举。

萧赜本就是一个专横跋扈之人,萧道成也有所耳闻,当即下令检校东宫,果然搜到了一些东西,气的萧道成立即派人飞马召太子回京。

这边萧赜听闻后也吓得半死,马不停蹄回宫,萧道成正在气头上,一直到早上才放他入宫,这就是“失旨案”。

随着萧嶷一党的不断上奏,加上太子萧赜忧惧称病不敢露面,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不得不说,萧嶷一党真会抓时间。

此前萧道成因萧嶷染病而大赦天下,似乎给很多人一个信号,而大赦之后,南齐居然出现日蚀的天象,古代讲究天人感应,日蚀被认为君道有亏,太子是储君,自然也是不错的矛头,恰好这个时候,太子一系出京拜陵,没法自辩。

不过仅仅因为“失旨”就废太子就太过儿戏,萧道成也仅仅惩戒了萧赜,诛杀了张景真,没提废立之事。

虽说萧道成没有废立,但难保萧嶷一党还有其他动作,太子党核心人物禁军大将王敬则凭借萧道成信任,直接入宫为太子说情,甚至簇拥萧道成来东宫举行家宴,算是消除了父子之间的芥蒂。

萧道成

尽管史书记载这是源于王敬则的原因,但王敬则只是一个台阶而已,事实上,萧道成也是深思熟虑过废太子之事,毕竟他能得国,纯粹是因为刘宋的兄弟内讧,有前车之鉴,他自然不会真的废长立幼,更不希望自己的家族出现这样的惨剧。

毕竟萧嶷和萧赜背后势力差不多,真的强行废立,必然人头滚滚滚,而且萧赜儿子萧长懋深受自己宠爱,是自己心中的第三代接班人,自然把皇位传给他这一系。

当然更要命的是,这件事过去没几个月,他就病了,在时日无多的情况下,万一废立,朝中必然混乱,出于这些考虑,萧道成更不会废长立幼了。

建元四年(482年)三月,萧道成驾崩,萧赜继位,是为齐武帝。

因为萧嶷一系此前的动作,登位的齐武帝必然有所防范,先下诏让各地镇、州郡长官行丧三日,不得擅离职守,其他出镇宗王,没有诏令,一律不得回京,就是害怕萧嶷政变。

等丧期过了之后,先提拔自己的亲信,委以重任,有对前朝旧臣加官晋爵,稳定人心,然后立萧长懋为太子,其余子孙为宗王,巩固自己这一系权力。

排除异己,巩固这一系权力

至于萧嶷一系,则明升暗降,比如萧嶷晋位太尉,但剥夺侍中之职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安抚,算是暂时稳固了自己的皇权。

谁知来年齐武帝居然病倒了,更要命的是有人告发江谧,说他鼓动萧嶷趁齐武帝病倒之际兵变夺权,江谧是萧嶷旧部,齐武帝得到这个消息后是又惊又怒,立即赐死了江谧,但还不解气,开始对萧嶷一系进行了彻底的清算。

首先就是荀伯玉、桓崇祖这两位老臣,直接诬陷他们勾结江北流民,下狱处死,而后又处死了另一个老臣张敬儿,张敬儿的姻亲谢超宗为其鸣不平,也惨遭赐死。

这些人虽然是萧嶷一系的人,但也是萧道成称帝的青、齐豪族,萧道成临死前多次告诫齐武帝,不要杀荀伯玉:“此人事我忠,我身后,人必为其作口过,汝勿信也”。

但齐武帝不听,直接处死。

但这次清算中,处于风暴中心的萧嶷却没有被牵连,一方面有父亲的善待遗命在,一方面也是因为其背后势力盘根错节,加上这段时间萧嶷也是对自己奉礼谦退,既然其核心班底被铲除,就顺手保全其性命。

但问题是,清洗青、齐豪族已经动摇了南齐的根基,更何况齐武帝清洗后没有提拔新的将领替代,整个齐武帝一朝,能够重用的将领还是曾经的老将王敬则等人。

王敬则这个人能力一般,纯粹是追随萧道成才得以高官厚禄,但这个人也是墙头草,当年支持齐武帝就是因为萧道成没有废立之心才坚持拥护的,要说对齐武帝有多忠心到不见得,毕竟齐武帝一死,立即就支持夺位的齐明帝萧鸾。

当然,王敬则不怎么对齐武帝忠心,纯粹是齐武帝为人刻薄,比如处死功臣和宠将陈天福。

永明三年(485年),富阳人唐寓之起兵反叛,声势浩大,但他的起义并非是底层农民起义,而是不满朝廷检籍的豪强既得利益者。

所谓“检籍”,就是东晋一来,因士族享有特权,不少人在户籍上弄虚作假,冒充士族,以此来避免缴税,长此以往,导致朝廷的税源越来越少,待了齐武帝时期,强推“检籍”,清查户口,导致不少既得利益者的反抗。

士族

而平定唐寓之起兵的就是禁军将领陈天福,但禁军军纪一般,乘胜大肆劫掠百姓,群情激愤,齐武帝直接处死陈天福。

陈天福是禁军将领,禁军治军不严,岂是一位将领造成的?齐武帝将其处死,连辩解机会都没有。

而除了刻薄,齐武帝又吝啬于施恩。

永明九年(485年),萧鸾因弟弟去世而大病一场,以至于“因遘沈疴,绵留气序”,不得已,萧鸾请求解卫尉一职休息一段时间,却惨遭齐武帝的无情拒绝。

如此刻薄寡恩数不胜数,以至于他刚刚驾崩,就有人议论说:“齐氏微弱,已数年矣,爪牙柱石之臣都尽,命之所余,政风流名士耳。”

可见人心早就没了。

史书记载,齐武帝年间不闻兵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因而有“永明之治”之称。

但这个“永明之治”却是虚的,为啥?因为齐武帝对百姓依旧严苛。

前面不是说了“检籍”么,出发点是不错,但执行的时候一团糟,因齐武帝御下不严,所谓的“检籍”完全沦为官吏剥削百姓敛财的工具,理应退士籍的不退,无须退的强退,搞得民怨四起,而齐武帝也不明察,直接将却籍的百姓全部发配远疆远戍,也难怪唐寓之振臂一呼,从者无数了。

除了“检籍”之外,齐武帝为人重刑重赋,以至于很多人通过自残来逃避徭役:

乃有畏失严期,自残躯命;亦有斩绝手足,以避徭役

顷市司驱扇,租估过刻,吹毛求瑕,廉察相继,被以小罪,责以重备

有人说,齐武帝不是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吗?但这些减免的诏令基本是一纸空文,未能执行下去,盘剥依旧,所得钱财,全被他一个挥霍了,这就不得不说齐武帝的纵欲好色了。

齐武帝生活奢侈,后宫多达万余人,以至于太乐、景第、暴室都住满了还不够,又占百姓地起园林,生活上更是“凤华晚构,香柏文柽,花梁绣柱,雕金镂宝,颇用房帷,赵瑟《吴趋》,承闲奏曲,岁费傍恩,足使充牣,事由私蓄”,奢侈的很。

当然,好色奢侈不足以评价君主,但齐武帝去世两年后,南齐和北魏交战,国库很快就空虚了,可见齐武帝敛财,都让自己享受了,丝毫没有用在治国上。

永明十年(492年),太子萧长楙薨逝,齐武帝又面临老父亲当年的困境了。

不过萧道成是在儿子里纠结,而齐武帝则是次子萧子良和长孙萧昭业之间纠结,不管立谁,都有例可循。

不管立谁,都有例可循

按照儒家来,立嫡长孙更加符合规范,但如今这个局面,萧昭业年纪轻轻,威望太低,选择更加成熟的嫡次子似乎更有利于江山的稳固,而且这个时间段,齐武帝身体也不大好了。

他用了三个月时间,才下定决心立萧昭业为储君,只是萧昭业根基台浅,更要命的是病重的齐武帝也没来得及为其建立稳固的班底就去世了,去世前先安排嫡次子萧子良辅政,但又害怕他夺位,最终拉了旁系的萧鸾入宫辅政。

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齐武帝驾崩,在武陵王萧晔和萧鸾鼎力支持下,萧昭业得以登基,萧子良老资格,萧鸾握有兵权,两派人马斗的不亦乐乎,也让萧鸾在此期间权力陡增。

好巧不巧,萧子良和萧晔又先后去世,萧昭业登基不过半年,哪里来的资本和萧鸾斗?仅仅几个月,就被萧鸾拉下皇位来。

值得一提的是,萧鸾上位距离齐武帝驾崩仅仅一年,原先的旧臣老将都在,但萧鸾篡位的时候,“朝之旧臣皆引参谋策”,朝廷之上,居然没有一个忠义之士捍卫齐武帝一脉,更别说萧鸾屠戮齐高帝一系的时候都作壁上观。

如此一来,岂不是证明齐武帝在位期间是不得人心吗?

对比在位五年还是旁系上位的萧鸾,梁武帝篡位的时候,袁昂、马仙琕竭力抵抗,后被迫投降,张冲、房僧寄抵抗二百余日而死殉国。

马、袁二人均为齐明帝萧鸾旧人,至于张、房二人,也都表示“未荷朝廷深恩,实蒙先帝厚泽”。

酱油的齐和帝,治书御史颜见远为之死节,造反失败的萧遥光,都有陆闲、崔慰祖、刘沨、司马端、柳叔夜等为其死忠,哪怕是齐明帝第六子萧宝夤孤身一人逃难的时候,也有百姓帮助其藏匿以避追兵。

但齐武帝刚死一年,一帮旧臣眼睁睁看着萧鸾篡位而无动于衷,两相对比,实在说不过去。

萧遥光和齐和帝有何功业?都有一大批死忠,可见功业并非效忠的必要条件而已。

齐高帝一脉几乎绝嗣,南齐短命,可以说是齐武帝这个南齐在位时间最长的人一手造成的

所以,齐高帝一脉几乎绝嗣,南齐短命,可以说是齐武帝这个南齐在位时间最长的人一手造成的。

0 阅读:15
梨评历史

梨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