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村的传统民俗中,祭祀最主要的形式,一般都是通过焚香点烛的方式来表达,至于是否要烧纸,那就不一定,得看具体祭祀的场合和内容了。
比如,一些地方,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在家里敬奉祖先的习俗。这种敬祖方式,一般只焚香点烛,不必烧纸。
也许焚香点烛才是我国传统祭祀中,最古老的方式,毕竟纸的发明是汉代以后的事。那时的纸刚刚发明,还很稀少,也就非常珍贵,上层贵族烧不起,普通百姓就更烧不起。那时也就没有这样的习俗。祭祀烧纸的习俗,是大约在唐宋时期才形成的习俗。具体是唐朝还是宋朝,历史学者之间还没有定论,存在很大争议。
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说,祭祀烧纸是我国数千年的民俗传统,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有祭祀时,焚香点烛,才是几千年的民俗传统。祭祀烧纸的习俗,也就大约一千年历史。
民间祭祀中的焚香点烛,有很多的民俗讲究,也可以说是民俗禁忌。比如,沐浴后才能焚香点烛,也就是如果第二天要祭祀,头天晚上必须沐浴,否则就是“不洁”,对祖先神灵不尊重。
另外,在上香时,单手不能插香,尤其不能只用右手一只手插香。所插的三支香必须得插正,我们家乡有句老话说“装香不装正,如同插根棍”。以上的这些要求,都是人们表示对祖先的尊敬。
还有一种祭祀中的民俗禁忌,那就是俗语所说的“烧香不烧断头香”,这是民间的一种传统禁忌习俗,也是本文重点要解读的内容。
断头香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元曲的人物对话之中,如《西厢记》、《长生殿》、《看钱奴》,后来的明清小说对话中也经常出现。
比如,《看钱奴》第三折:“这都是俺前生业,可着我便今世当,莫不是曾烧着什么断头香。”又如,《长生殿》的第三十二出中有李隆基哭杨玉环的话:“今日呵,我在这厢,你在那厢,把着这断头香在手添凄怆。”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理解其中的民俗含义,按照古代人的迷信说法,如果前世烧了断头香,来世就会遭到妻离子散或者断子绝孙等的报应。
这种迷信说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在农村的一些老年中,依然还讲究这种禁忌。
那么,什么是断头香呢?为什么断头香不能烧呢?
现在民间对断头香的定义,不同的地方,因风俗上的差异,或者不同人群理解上的差异,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是断折的线香或棒香为断头香。这是从烧香前,香的状态来说的,如果香在未烧之前,就被意外折断,不是完整的香,祭祀时就不能用,倘若用了就是所谓的断头香。
这种说法,现在民间并不普遍,只是少数地方和少数人持有这种观点。再说,祭祀本来是一件非常庄重的礼仪,祭祀用品都非常有讲究,不能随便或凑合,也不是为了节省为目的。断折的线香或棒香用来祭祀,是对祖先的不敬,当然也就不会用了。因此,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民间的普遍认可。
二是香的长短明显不一致,被认为是断头香。通常来说,制作香时,香的签棒规格都是一样的,做出来的香也基本一样长,不存在明显的长短不等的情况。但是,制作香的作坊不同,可能在规格上有差别。
如果将两个作坊制作规格不同的的香,混合在一起用,就会出现长短不一致,三支香相比,短一些的就好像断了一节,而断掉的这一节正好是香头,因此,这种情况就被一些地方人们称为断头香。
这种说法只是在少数地方的民间之中,得到当地人们的普遍认可,这也是民间对断头香的一种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在其他地方得不到认可。
三是插好后的香自己熄灭了,再次点燃就是烧断头香。香是由树木粉、香签、香料和黏合剂制作而成,都是易燃物质,容易在没有明火的状态下燃烧。可是,由于制作人在配料上出了问题,导致香的质量出现问题,在烧香时,也就容易中途熄灭。有些地方的民俗认为,中途熄灭的香(指自然熄灭,不包括人为熄灭),就不用再出点了,再点就成为了烧断头香。
这种说法,可能源自祭祀中,祭品和礼仪动作讲究要成单数,忌讳成双数的习俗有关。比如,装香时一般是三支(有的地方办丧事灵前只装一支),行礼(作揖、跪拜)三下等。如果再次把香点燃,就成了双数,民间认为不吉利。因此,这种说法在很多地方得到认可。
四是指早晚烧香,如果早上不烧香,晚上烧香就被视为断头香。这是从烧香的时间角度来说的。我国很多地方,农历每月逢初一和十五,人们有在家里烧香敬祖先(也有的敬佛)的风俗。有一句老话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指的就是这种民间风俗。
初一和十五烧香,在一些地方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早上忘记烧香了,那么晚上就不要烧香了,如果晚上烧香就成了断头香。这些地方把早上看成是“头”,早上烧香叫烧头香。如果早上没有烧香,晚上烧香,就是隔断了头香不烧,因此,这些地方称这种烧香的方式称为断头香。
不过,这种说法也只是部分地区的习俗,其他地方并不认可这种说法。尤其是现在的农村,很多人离开家里在外务工,能够心里想着祖先,赶回去在晚上烧香敬祖就很不错了。有的人敬了祖后,还得连夜赶回工地,进行第二天的工作。
以上四种说法,说明我国各地的民间风俗,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这四种说法没有对错之分。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各地的民间风俗是常动不息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这也就是民俗学上所说的民俗变异性和地域性。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断头香的禁忌,从古代到现代,在民间出现多种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民间所流传烧断头香的“后果”,应该是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迷信。然而,我们可能通过现象看本质,从以上四种说法来看,体现了古人祭祀祖先的庄重态度和虔诚心理,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祖先要尊重。因此,祭祀时不可马虎潦草,更不能亵渎祖先。
古人为了达到规范这一行为的目的,往往利用民间的愚昧状态和迷信心理,用所谓的不良“后果”来吓唬人,这种现象在农村传统俗语中,司空见惯。我以前的文章中多篇解析过,这里就不赘述了。因此,我们在理解这类民间传统俗语时,以科学的态度和辩证思维,认真鉴别。
阿白
誰說的祭祀不燒紙的
用户11xxx86
不烧什么事也没有
用户18xxx14
心诚则灵
女人如烟
我们老家传说,插好的三柱香出现有一支或者两只中途熄灭,才叫断头香!
燕泰楼 杨子
扯蛋。初一十五我知道很多是去寺庙拜财神或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