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太子刘荣并无大过,刘启为什么要逼杀他?您看刘启是啥人

小姐姐讲史 2024-01-01 09:20:30

公元前148年,中尉府。忧愤悲惧的刘荣,万念俱灰,泪流满面。他把连夜写的《给父皇的一封信》,交给窦婴后,高呼:你不是想让我死吗?!你不是想让我死吗?!随即挥剑刺腹!

汉代中尉,不同于军衔今天军衔,该职最初也是负责军事的,类似于首都卫戍区司令。到了吕后时代,中尉又管理京城治安,就和后来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差不多。汉武帝时代改为执金吾,就是光武帝梦想成为执金吾的执金吾。

这刘荣就是汉武帝的大哥,他死在中尉府那汉朝的九门提督郅都,立即亲自向汉景帝汇报。

刘启先生正在看着临江王写给他的亲笔信,一脸不耐烦的样子。郅都的到来,更让他烦躁,嘟噜了一句:“又怎么了?”中尉恭敬而略带轻松但又让人觉察不到的轻松地说:“禀万岁,王爷畏罪自杀了!”

刘启随口一句:“知道了。你跪安吧!”刘启说罢,整个人看起来好多了,竟然还面带笑容。面对杀子之仇的郅都,竟然是让他跪安!

《汉武大帝》中的刘启是焦晃先生饰演的,可按照历史看来《美人心计》的汉景帝才符合事实,刘荣被逼死那年,汉景帝也不过40岁。

郅都是名副其实的酷吏、勇将,可他再酷再狠他敢逼死刘荣吗?且不说他是废太子,单单一个王爷身份,就是再犯罪,郅都也不能把事做绝!

这如同文征明在其作品《满江红》里所说“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这说的很明确,秦桧有什么本事害岳飞,还不是赵构授意秦桧执行嘛!郅都何尝不是这样!

刘启真毒啊!刘启的毒是遗传!他老爸汉文帝,为了称帝杀了四个儿子,汉景帝曾和吴太子下棋,一言不合就用棋盘把人拍死了。也算是为了未来杀废太子。

这未来就是秦皇汉武的汉武帝,但同样都是儿子犯得着非要赶尽杀绝吗?

皇帝太子被废怪妈,真是这么简单吗?

公元前153年四月己巳,大汉王朝迎来了两件大喜事,一是册封19岁的刘荣为皇太子,二是册封3岁的刘彻为胶东王。刘彻的生母20岁的王娡很开心,刘荣的生母栗姬更开心。栗姬觉得从此自己扬眉吐气了,两年前姓薄的太皇太后驾崩,太皇太后的远房孙女现在是皇后。可她这个皇后不受宠爱,夜夜独守空房,膝下没有一男半女。

按照周礼规定,母以子贵,栗姬对薄皇后又同情又轻视,只要薄皇后被废,自己一准就是皇后了。栗姬这个准皇后,对汉景帝后宫的那些女人们极度讨厌,是她们夺走了自己的丈夫,所以时不时的埋个小木人诅咒她们。当然她最讨厌的就是汉武帝的妈妈和小姨,她俩简直比后来的赵飞燕、赵合德还可怕。

想当初自己的丈夫多么爱自己,她一连生了三个儿子。她觉得自己跟窦太后很像,以后自己的孩子一准是皇帝,自己是一准是太后。自从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太子之后,王娡和她妹妹恭敬多了。就连自己的大姑子馆陶公主,也低眉顺眼地给自己的送美女,把连自己的女儿都送来了。她怎么想,栗姬太懂了,她是想让自己的女儿未来皇后。

栗姬果断拒绝,立即下逐客令,要么不是这个讨厌大姑子不停地给自己的老公找各种美女,自己怎么会被冷落?栗姬不屑一顾的,正是王娡求之不得的,馆陶公主见自己推荐的王娡最受自己弟弟的宠爱,就说准备把女儿嫁给小刘彻,这可把王娡高兴坏了。能攀上馆陶这个高枝,幸福人生基本就成了。馆陶和王娡联姻了,联手了,馆陶给汉景帝吹耳边风,王娡给栗姬吹枕头风。有趣的是,两人见到栗姬依然恭敬而客气,就差喊皇后了。

栗姬来自山东,山东大汉豁达,山东小嫚也仗义,可惜她太大意了。耳边风和枕头风说的汉景帝这个顺风耳一愣一愣的,尤其是汉景帝最讨厌巫蛊,她们说的最多。可说话的有证据,虽然汉景帝讨厌巫蛊,也不喜欢栗姬,但毕竟多年的夫妻了,这点信任还是有的。

馆陶和王娡见此计不行,就又表示让汉景帝装病考验一下栗姬。汉景帝架不住她们一直说,也就开启了考验模式。栗姬到底是没经得住考验,汉景帝假装卧床不起,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着栗姬说,自己时日无多,自己的妻妾儿孙还得您来照顾。栗姬看到汉景帝这个衰样,很开心,心想你也有今天。对汉景帝的态度极度不友好,汉景帝当时心里烦透了。

您猜汉景帝再想啥吗?他想这栗姬会不会以后和吕后一样,等自己万年之后,就杀我的孩子,祸害我的爱姬呢?当初,父亲为了江山,怒斩吕氏正妻,杀了自己的吕氏所生的四个哥哥。自己绝不能让她得逞。

公元前151年九月,薄皇后被废打入冷宫。栗姬对皇后之位望眼欲穿,但自己是当事人又不能说什么?前150年正月,汉武帝的妈妈来了,表示姐姐的心思我最懂,我愿意找人帮姐姐说话,这事不能拖,越拖越夜长梦多。再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栗姬很感动,也很开心,王娡找的大臣果然在朝堂说了,结果汉景帝不仅这个大臣杀了,而且还把栗姬打入冷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皇太子刘荣就这样突然被废了。

从逻辑上分析,薄皇后被废,理所应当由栗姬上位,成为栗皇后。就是不王娡不找大臣说这事,也会有大臣说这事的。大臣说母以子贵,非常正常,就因为这么一说就杀大臣废太子幽栗姬,根本就不合理嘛!这个事情很大,但很合理。当初,栗姬怒怼汉景帝,汉景帝不及时报复,现在才报复于理不通啊。

这样以来栗姬巫蛊没有证据,栗姬怼汉景帝只是一家之言。咱们分析一下,栗姬就是再情商低,她恨馆陶公主和汉景帝的后宫,她敢恨汉景帝吗?再说汉景帝都已经说软话了,她在宫里多年,常识性的错误不会犯吧。说白了,就是汉景帝嫌弃她年纪大了,青春不再了,也就没有爱了。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刘荣太冤了,但主要还是馆陶公主和王娡太毒了。这时的汉景帝就像历史上的赵武灵王一样,见一个爱一个,爱她的人更爱她的儿子。的确栗姬三十六七了,而王娡也二十来岁,王娡和刘荣年龄相仿。

想当初,王娡和她妹妹王皃姁入宫,一个十八一个十六,尤其是王娡在乡下经历了结婚、生子,性情开朗,聪明毒辣,也很会讨男人欢喜,自然把汉景帝迷得晕头转向。而栗姬则老了,青春不再,汉景帝看着也是审美疲劳,再加上栗姬爱妒忌,自然皇帝不喜欢,后宫的嫔妃们也讨厌。

《美人心计》里王丽坤饰演王娡,邓莎饰演栗姬,无论从年龄还是面相王丽坤都比邓莎更成熟,这个跟实际不符合,更何况邓莎的颜值看起来比王丽坤的高一些。应该突出表现为16、18岁与30来岁的差异性。个人认为应该找20岁左右的演员来饰演王娡姐妹,30岁左右的女演员来饰演栗姬。

您知道吗?刘荣这个当初的最大赢家,他的赢其实就是权宜之计。窦太后喜欢小儿子梁王刘武,总时不时地向大儿子汉景帝表示,咱不搞什么父死子继,要搞就搞兄终弟及,国有长君是社稷之福嘛!我这都是为大汉万年江山考虑的呀!话都这样说,汉景帝也没办法,尤其是老太太还在大庭广众之下也这么说,汉景帝只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都听妈妈的。

当时,七国正蠢蠢欲动,而且汉景帝必须和母亲和弟弟搞好团结工作,事实证明汉景帝的敷衍非常正确,在平定七国之乱中,梁王刘武十分卖力,感觉就想跟自己打天下一样。搞定七国搞事情的问题后,汉景帝曾经说过的话就风吹云散了。果然立了刘荣为皇太子,这让窦太后和她的小儿子感觉被涮了,非常郁闷。

等到刘荣被废后,窦太后再一次将小儿子也要当皇帝是为江山社稷着想讲给汉景帝听。汉景帝是皇顾左右而言他。刘武却凭着功劳,赶紧又开启了一波要当皇太弟的强烈愿望。老太太自然一万个支持,可大臣们不同意,尤其是袁盎坚决反对。刘武知道了,十分生气,你一个曾经是吴国的国相,还害死了晁错,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反对,我要杀了你。刘武做事就是有效率,执行力真的是太强了。很快派了刺客去刺杀,刺客也完成了任务。

梁王帝王梦从此结束了,因为很快被查出,汉景帝要说梁王的事,结果老太太一边哭一边闹,说皇帝要杀我的儿子了!汉景帝非常尴尬也非常无奈,都是你的儿子,你这也太偏了吧。汉景帝只好对梁王高抬贵手,一家人又愉快地团结了,但这是表象,三人心中谁都不舒服,当然最不舒服的就是汉景帝。

王爷自杀怪妈、怪爸又怪己。

汉景帝虽然心里不舒服,但这下彻底断了梁王的痴心妄想也算可以。他再不向上次母以子贵了,他执行了子以母贵。先册封大美女王娡为皇后,再册封刘彻为皇太子。如此以来,刘彻就成为汉景帝的嫡子,册封皇太子乃至未来继位都是天经地义的。

有人欢喜有人忧,栗姬这下彻底看透王娡了,可看透有什么用?还不是被忧死。忧死不是愁死,虽然她非常的愁,非常的恨,但依然被汉景帝害死了。汉景帝让废太子担任临江王,上一代临江王是刘荣的同母弟刘阏。刘阏在位三年就薨了,有老婆没老婆不清楚,但一定没有子女。汉景帝就让刘荣“过继”给弟弟刘阏,做了第二代临江王。这的确是够恶心的,够然人伤心的。

刘荣当了两年的临江王,出事了。被人告发,刘荣为了建造宫室,把皇家祖坟的外墙给推了。刘荣的违建工程,激怒了汉景帝,这是不忠不孝啊!汉景帝直接命酷吏郅都审理,郅都以皇帝的名义令刘荣受审。刘荣不认罪,要求见父皇,被拒绝。要求写信,被拒绝,好在窦太后堂侄魏其侯窦婴偷偷派人给刘荣刀笔,刘荣连夜才写完一封信。您想啊!汉朝的字又是篆字,又是文言文,还要用刀在竹片上刻字,用一夜写好一封信也没有办法的事。

刘荣写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我试着推理一下。李荣封地远在江陵(湖北荆州市,临江王的首都在江陵),他在荆州建造宫室又怎么侵吞祖坟的地盘呢?

西汉的皇陵都在西安(那时叫长安)附近,汉高帝刘邦的坟墓长陵在陕西省咸阳市窑店街道三义村北,汉惠帝刘盈的坟茔在咸阳城东18公里处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村,汉文帝的坟冢霸陵在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江村东部的台塬上。刘荣能把自己王宫建在西安吗?退一万步即使刘荣在西安建临江王宫,侵犯了祖宗陵寝城墙,也罪不致死吧。

刘荣虽然人生非常不幸,但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好王。刘荣善待他人,造福于民,他兴修水利,深受臣民的爱戴和同情。被废太子,自己就是躺中枪;被郅都逼死,也是冤枉至极。他虽然非常倒霉,但他人品很好,人也老实,尤其是被贬为临江王后,更是如履薄冰,怎么可能做出作奸犯科的事呢!

违建且冒犯陵寝城墙之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根本就不可能有。

刘荣被押送京师时,他自信父亲能听他解释,哪怕是看了他信就会为他主持公道。可他的臣民都知道,这次临江王京师之行,必然是有去无回。他们爱戴且同情他们的国王,他们一路恭送一路哭,并喊着“我们的王爷回不来了。”

从临江国臣民的表现就足以知道,刘荣受了多少委屈,刘荣结局也会因这次进京而注定。汉景帝做事这么过分,就连一直刘荣的奶奶窦太后都忍无可忍。窦太后的确是想让刘荣的叔叔取代刘荣的接班人地位,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她听说孙子自杀,勃然大怒。我从老太太的愤怒,临江国臣民的哭泣,就知道所谓的刘荣违建问题,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这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老太太立即找到刘启皇帝,就问他郅都逼死孙子,你这当爹准备怎么办吧?汉景帝没办法,就把郅都撵回家了,老太太见不到郅都还以为大仇已报呢!

郅都上位还是窦太后的功劳呢!当初,汉景帝和爱妃贾姬去上林苑玩,贾姬去卫生间,结果野猪冲进去了。汉景帝让郅都去救,郅都不去说要保护皇帝。汉景帝一恼,自己操起利剑准备冲向厕所,却被跪在地上郅都死死抱住,说:“天下女人千千万,贾姬一样漂亮贤惠的人哪里没有?你是皇帝得考虑江山社稷、太后祖先啊?”窦太后听闻,对郅都大肆奖励,郅都从此进入了升官快车道。

郅都有才,执法严明人人生畏,而且郅都行军布阵也很有一套。汉景帝惜才,就偷偷启用郅都为雁门太守,专门对付匈奴人。匈奴人非常怕他,却也无可奈何,后来窦太后听说了。立即命令汉景帝处死郅都,汉景帝不愿意,说郅都是大大的忠臣。窦太后立即怒怼“你的亲儿子刘荣就不是忠臣吗?你这爹是咋当的?”话都说到这种地步了,郅都的死也就成为了必然。

结语

从我的讲述和分析来看,刘荣刘启逼杀曾经的太子刘荣,的确是爹毒!至于娘愚蠢,很可能是子虚乌有,更不要说刘荣是激动地作死了。

因为无论是栗姬还是栗太子,怎么能犯低级的常识性错误呢?这不符合常理!刘启废栗姬、废太子甚至杀临江王都是为刘彻扫清障碍。毕竟刘彻太小,刘荣太大,万一自己去世之后,刘荣对刘彻取而代之怎么办?

更何况,朝里有同情刘荣的朝臣,民间有同情刘荣的民众,这很容易形成一股势力。刘荣想不想,敢不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避免一切影响刘彻未来地位的可能性。

0 阅读:115

小姐姐讲史

简介:讲述精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