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25岁的师生情:美国女外教资助山东穷学生,分别23年不忘彼此

诺言的卿史录 2024-10-03 15:02:34
前言

1997年秋,18岁的袁存亮作为背负着家庭以及全村人的希望,走进了烟台大学的校园。

家庭的窘迫,让这位少年每一步走得都异常艰难。

万幸的是,他在校园中结识了一位改变自己一生的导师——来自美国的外教苏珊。

43岁的中年教师和18岁的青年学生,一见如故。

在苏珊的帮助下,袁存亮度过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四年。

直至今日,即便二人已经分别23年,但仍旧牵挂彼此。

这段充满温情的师生情谊,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1

“爹,我考上了!”

1997年夏天,袁存亮拿着烟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找到了在田间地头忙碌的父亲。

看到烟台大学四个大字,父亲红了眼眶。

这天晚上,家里破天荒地多炒了几个菜,从不喝酒的父亲,也打开了封存多年的老酒。

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让一家人看到了希望,但2600元的费用,却让父亲犯了难。

家里五个孩子,全靠老两口种地养活。

父亲极力掩饰微变的表情,但细微的变化还是让袁存亮察觉到了。

他有些犹豫了,甚至萌生了放弃的想法。

一家人手足无措之际,已经出嫁的大姐突然回到家中,拿着几张皱皱巴巴的纸币,放到了父亲手中。

“爹,俺也没啥大本事,只能帮俺弟这么多了。大学得上,就算砸锅卖铁,也得送小亮出去。”

大姐和父母

大姐的一番话,让一旁的袁存亮泪眼婆娑。

几天的时间里,父亲走访多家亲朋好友,虽然都穷得揭不开锅,但一听到“上大学”三个字,都纷纷接济了些。

袁存亮胸怀大志,来到烟台大学,可当真正开始学习生活后,他却认清了现实。

自己高考英语成绩优异,但来到大学后,他却意外发现高考“那一套”不再适用。

尤其是蹩脚的口语,常常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2

直到外教苏珊的出现,袁存亮的学习之路才终于步入正轨。

袁存亮跟着同学们一起走进苏珊的办公室,看着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用熟练的英语和老师交流,袁存亮低下了头。

苏珊注意到了躲在后面的袁存亮,于是在送走其他同学后,将袁存亮一人留在办公室中。

老师的意外举动让袁存亮更加紧张,在苏珊的耐心询问下,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我中学就没接受过口语训练,英语的学习大都集中在笔试,现在我甚至不敢开口讲英语。”

这位来自偏远乡村的孩子,身上透露出一股难以言表的韧性,可学习上的压力却让袁存亮变得越发自卑。

虽然成绩名列前茅,可平日里他却沉默寡言。

“袁存亮的家庭条件不太好,据说学费都是家里找亲戚借的。”

当得知袁存亮的家境后,苏珊心里很不是滋味。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苏珊萌生了资助袁存亮求学的念头。

老师的资助,让袁存亮内心十分矛盾。

平白无故接受他人的好意,心里总是过意不去。

可自己下学年学费至今没有着落,要是拒绝这笔资助,自己随时都有可能离开学校。

在苏珊的开导下,袁存亮逐渐走出了低谷。

二人之间的交流越发频繁,甚至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

是苏珊老师让袁存亮有了第一次坐飞机的体验,第一次走进西餐厅,走进麦当劳……

苏珊是真心实意想帮助这位学生。

她仔细想了想,垫付学费确实会给袁存亮造成心理负担,倒不如给他介绍些兼职。

苏珊介绍的兼职让袁存亮走出了生活困境,而老师在学业上的密切关注,也让袁存亮的英语口语水平进步飞速。

大三这年,袁存亮又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在苏珊老师的鼓励下,袁存亮萌生了考研的想法。

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他却犹豫不决,到底是继续深造英语专业,还是遵循心中所想,跨考历史专业?

袁存亮向苏珊老师讲明了心中困惑。

让他没想到的是,苏珊这一次并未给出实质性建议,而是鼓励他出去看一看。

3

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袁存亮顺利考入南京大学历史专业。

在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苏珊老师。

为了不给家里面添负担,袁存亮在填写志愿的时候,选择了公费生的方向。

可导师的一番话,却让袁存亮陷入沉思。

“咱们学校世界史专业,只有两个公费生的名额,根据你现在的成绩还不能确定达不达标,倘若不达标,就只能自费读研。”

“自费读研”四个字对袁存亮来讲,恍如晴天霹雳。

毕竟一年的学费高达8000块,对于二十多年前的农村家庭来讲,好几年也不一定能攒出这笔巨款。

此后的日子里,袁存亮如坐针毡,甚至几度萌生放弃念头。

直到最后结果出来,一切终于尘埃落定,袁存亮争取到了公费生的名额。

再次回到烟台大学校园,此时的袁存亮终于放下了心中的负担,并订好了回村的票。

临行之际,没想到苏珊老师找到了自己,“查理(袁存亮的英文名),我想去你的老家看看!”

在袁存亮的陪同下,二人踏上了前往小村庄的旅途。

当一家人看到这位大恩人后,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一大家十几口人挤在小屋中,向苏珊老师表达着无限的感恩之情……

4

数月时间一晃而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送人千里,终有一别。

袁存亮也即将离开这位让自己受益匪浅的人生导师。

分别之际,袁存亮终于开口道出了多年的困惑:“苏珊老师,您为什么要如此帮助我?”

面对学生的询问,苏珊老师微微一笑,给出的三个理由。

首先是因为袁存亮独立的性格。

为了不给家庭添负担,他勤工俭学,做兼职的同时,又以出色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其次便是他的善良。

第一次见面,这位从偏远乡村来到校园中的学生,就给苏珊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袁存亮与人为善,即使身陷窘境,也一直尽力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最后便是他的上进心。

对于袁存亮来讲,一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可谓困难重重,但他总能有条不紊地攻坚克难,并且还考上了南京大学的研究生。

他身上展现出的这股韧劲,一直深深打动着苏珊老师。

当袁存亮再次听闻苏珊老师的消息,却是一则噩耗。

苏珊老师患上了癌症。

可每逢节假日,自己总会通过电话和苏珊老师聊上几句,可她为何没告诉自己这个消息?

原来那个时候袁存亮学业任务繁重,并且还响应号召前往伊犁地区支教。

苏珊老师不忍心将病情告诉袁存亮,就是怕他分心。

袁存亮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拨通了苏珊老师的电话。

可电话那头的苏珊,却一直安慰着哭成泪人的袁存亮,并让他不必太过担心。

因为病情发现得早,及时做了手术,只不过后续每年都要前往香港复查。

2016年,苏珊前往香港复查。

此时在深圳工作的袁存亮,第一时间来到香港找到了苏珊老师。

二人在香港中文大学留下一张合影,这张合影也记录了二人之间最后一次见面。

从那之后,苏珊老师被山东省政府授予“齐鲁友谊奖”。

对其多年以来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推动,做出了高度肯定。

退休之后的苏珊回到了美国,但一直与袁存亮保持着联系。

结语

直至今日,苏珊老师仍旧是袁存亮的精神支柱。

大学四年期间一幕幕动人场景,总会在袁存亮脑海中不断浮现。

老师的鼓励、叮嘱与开导,为袁存亮带来了无尽的动力。

让他从迷茫中找到曙光,让他在困难中找到方向。

2021年,袁存亮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当他站到领奖台时,曾经经历过的温情,在那一刻又形成了完美闭环。

当初苏珊老师将温情传递到了袁存亮心中。

而此时的袁存亮,又为更多的学生送去了温情和希望……

0 阅读:21

诺言的卿史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