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科学家大量回国,但美国人万万没想到居然是这个原因

诺言的卿史录 2024-10-01 11:27:16

从去年开始,在美国工作的众多华裔科学家们集体有了新动向。

很多人放弃美国稳定的生活节奏,选择回到国内,一切重新开始。

美国的社会评论家们对此很不理解,其实早在几年之前,华裔科学家回国的数量就在增加。

但去年属于大量增长的情况,他们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科学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几十年前,华裔科学家是否在结束国外的留学生活之后选择回国,这是一个相当敏感的社会议题。

有的科学家展现出来的态度和品行,完全符合人民群众对于民族英雄的期待。

比如钱学森,他就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

哪怕在美国遭到过残酷的迫害,哪怕回国的道路上危险重重,随时可能丢掉性命,他也无所畏惧。

但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回国。

虽然当时有正当理由,可免不了还是会受到争议,甚至是抨击,比如杨振宁。

那些年的中国正是需要人才归国,齐心协力搞建设的时候。

正因为人才资源难得,人民群众才会对科学家们的选择如此敏感。

可是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是今非昔比。

我们的科研事业全部稳步提升,科研经费的投入更加充足,科研人员以及人才梯队的建设也是相当理想。

因此现在,那些愿意留在国外的华裔科学家,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承受太多舆论的压力了。

可他们的选择,却好像和几十年前反了过来。

现在没有压力,没有舆论抨击,没有人强迫他们做决定,他们却纷纷主动选择离开国外,回归母亲的怀抱。

就拿待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来说,进入2020年之后,这批人群里选择回国的人数越来越多。

尤其是去年和今年,大量科研人员甚至选择结伴归国。

看到去年这个微妙的时间节点,一些敏锐的网友想到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美国拜登政府颁布的亚裔细分法案。

这个法案顾名思义,就是把来自亚洲的人种从普遍的社会公民中剔除出去,将亚裔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打上特别的标签。

有了区分,那么之后的社会生活中,政府要想对亚裔区别对待,那就更加容易。

他们可以捏造社会冲突事件,并且把脏水泼到亚裔的头上。

以此来抹黑亚洲人的国际形象,甚至直接损毁亚洲国家的声誉和地位。

并且通过这样的手段,他们能够光明正大的限制亚裔,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合法权益。

亚裔不得参政议政,不能平等的享受社会资源,不能享受福利待遇,诸如此类,一步步蚕食亚裔的人权。

区分亚裔还不够,他们还要在亚裔群体中再次进行细分,把华裔给单独分离开来。

华裔人群,身体里流着来自中国的血脉,美国人一旦抓到他们的把柄,又或者是强行制造把柄,政府都能顺势把矛头指向中国。

亚裔细分法案,一方面是对亚裔群体直接的打击,另一方面也折射着美国政府更深层次的政治阴谋。

这个手段,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和平演变政策一样。

那个时候的美国强行向苏联输出西方式的民主人权,不遗余力的给苏联民众洗脑,以至于许多苏联人对共产主义丧失了信仰。

当社会意识形态的根基不再稳固的时候,上层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而上层建筑往往会对经济基础起到反作用,所以苏联的经济状态也变成了一团乱麻。

通过这样歹毒的手段,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摧毁了苏联人的精神,也摧毁了东方世界的庞然大物。

当他们最开始散布和平演变政策的时候,大多数苏联人还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厉害之处。

而等到苏联反应过来时,整个国家已经到了无力回天的局面。

现在,美国想用亚裔细分法案来故伎重施,通过针对亚裔,继续打击华裔,再通过打击华裔,直接剑指中国。

而中国人的反应速度,显然比三十年前的苏联人快上许多。

也多亏了他们的前车之鉴,让中国人对温水煮青蛙的招数有了提防。

于是,华裔科学家们不再留恋于美国高端的科研环境,也不再执着于高层次的科研项目。

而是成群结队地收拾行李,拍拍手回到中国。

至少回来之后,他们不必被当成“特异群体”,在社会生活中被排挤,还得时刻担心被迫害。

亚裔细分法案的颁布时间,和华裔科学家大量回国的时间,基本上能够对应。

因此我们也能看出,这件事对国际人才的去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然,促使他们回国的因素,不单纯是美国政府毫无格局的打压。

中国和美国之间差距的缩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让我们再次把时间轴调回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那段时间,当时一部分科学家放弃回国。

并不是因为美国给出的诱惑难以拒绝,而是美国本身的科研环境难以拒绝。

要知道,那些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科学家,他们的理论不具有直接的实践性,而需要进行学科加工,才能应用于实践当中。

所以就算他们回国,中国的科技研发水平也不会因此而飞跃。

比如1964年原子弹爆炸之前,那些做基础物理研究的科学家,其实并不能为研发小组提供太多的帮助。

而从事二级学科的科学家,反而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但是现在不同了。

在经济发展水平足以支撑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的情况下,中国的基础学科也在以蓬勃向上的姿态发展。

即便是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也能在国内找到自己可以发光发热的地方。

时代不同,环境变化,具体个体的选择当然会有所改变。

而当大量个体选择同一个方向时,一股潮流便凝聚而成。

此外,中国现在能够为华裔科学家们提供的保障,也不会比美国更差。

无论是资金保障,还是科研设施保障,又或者是政策支持,中国都在积极协调,为他们保驾护航。

在美国流露出明显恶意的情况下,中国以包容的姿态接纳他们的回归。

就算抛开最基本的朴素爱国主义情怀不谈,他们的选择也是必然的结果。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不容忽视,在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禁止高新技术企业向中国出口商品,逐渐丢失巨大的消费市场之后。

很多高水平的科学家,都无法将自己的科研价值转化为更具象的经济价值。

比如研发芯片,从前的美国芯片公司能够在消费市场的刺激之下。

不断进行自我迭代,推出更高水平的芯片产品,迎接市场的挑战和检验。

但是现在,许多芯片公司就连自身的经营和运转都难以维系,更别说把精力放在产品的改革上。

供给端出现问题,研发部门的成员自然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而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科技研发在受到封锁之后,反而愈发具有冲击性。

正所谓触底反弹,遇强则强。

当国家政策和社会氛围对科研投以高度重视的时候,两相对比,华裔科学家何去何从也无须多言。

从美国颁布亚裔细分法案开始,或者在更早之前,就有社会学者断言,美国盲目排外,主动进行自我切割,未来必定会作茧自缚。

如果新上任的美国政府不对此做出调整,那就一起等着看美国的好戏吧。

参考资料:

人民网 《纽约州“亚裔细分法案”引争议》

0 阅读:8

诺言的卿史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