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国军!苦苦坚守边境4年,见到解放军:现在又换军装了吗?

輚武聊过去 2024-04-08 00:23:48

最后的国军,坚守祖国边境4年,见到解放军:你们怎么才来啊!

1950年,解放军战士来到赛图拉哨所驻防时,竟然发现这里还有8位国民党士兵在镇守,他们个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已经在赛图啦哨所驻守了四年之久。见到解放军战士,他们激动地说到:“你们怎么才来啊!现在又换军装了吗?”

赛图啦哨所位于国荒芜的西北戈壁上,海拔高达3800米,距离皮山县城全程424公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线之一,也是列成古丝绸之路必经的最后一个居民点,由此可通往印度,同时也是南北疆之间的一个战略要地,可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自古以来,为了守卫边疆,历朝历代都在我国漫长的边境线上设立无数个哨所,其中就包括了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赛图拉哨所。从清朝开始就有无数将士驻守在此,正因如此,我国的国土才得以保全,国家才能安定长久。赛图啦哨所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代。因为从汉到清末之间,我国地大物博,综合国力比较强,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再加上当时交通闭塞,对外贸易并不发达,因此当时并不重视边防。

但是到了清末,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被西方列强步步紧逼。

1875年早已盯上我国领土的英国和沙俄企图侵占新疆地区。同时台湾也被日本侵占,海疆局势刻不容缓,整个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然而对于重海防还是重边防强政府一直拿不定主意,可以说各执己见。当时很多政府官员认为应该放弃边防,海防发展更为重要。而且之前已经两次在海战中战败,如果不继续加大力度发展海防,那么带三次也没有胜算。同时他们认为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属于贫瘠苦寒之地,即使遭到侵占,对我国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一说法当时还得到了李鸿章、鲍源深等大臣的认同。

好在不是每个人目光都这么短浅,左宗棠对这种观点极其反对,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海防和边防都关乎国家的安全,都同等重要。如果不重视边防要塞,沙俄便有可乘之机,轻而易举就能侵占西北地区。当时沙俄已经把哈萨克、安集延等地区收入囊中,况且其已经觊觎我国新疆地区很久了,如今其扩张势态已经越来越接近边疆了,一旦新疆被沙俄侵占,那么北京沦陷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在左宗棠强有力的言论之下,清廷很多官员都被说服了,于是清政府把保护边疆的重任交到了左宗棠的手中,他也被任命为西征主帅。

1876年,左宗棠率军出征,为了表明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特意给自己准备了一副棺材,抬棺出征,很多士兵看到左宗棠此举,顿时间士气大增。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经过整整一年的苦战后,收复了除伊犁外新疆大部分被倭寇占领的地区。

1877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地区后,边疆局势逐渐平稳,祖国的边境也得到了保全。可突然有一天,驻守在一线的士兵快马加鞭给左宗棠传来急报,称英国军队已经从印度进入到了赛图拉边境了,而且已经着手修筑工事,看起来像是要修筑城堡。左宗棠此时感觉到大事不妙,他知道赛图啦作为商贸通道的重要交通线之一,而且通过赛图啦,前可进南疆、退可进印度,一旦被英军占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左宗棠亲自从清军中挑选了100名将士组成了敢死队,命令他们带上干粮,前往赛图啦地区设防。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克服了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赛图拉。在敢死队和当地居民的协作努力下,当时海拔最高的边疆哨所赛图啦被成功地建立了起来,此后清政府都会派兵驻守此地,这样的惯例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而在赛图啦以外的地方也陆续地建立起了分卡,规模大到足以遍布整个喀喇昆仑山脉。

自此之后,驻守在赛图拉哨所的将士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那就是沿着长达800公里边境线进行巡逻,据说完整的巡逻一趟下来足足花费3个月的时间,可见巡逻范围是有多大了。除此之外,赛图拉的自然环境更是十分恶劣,因此将士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如果想要取暖就只能烧牛粪而且牛粪也很有限,有时候能吃上玉米面糊糊、肉干已经算是好的了,天冷的时候由于衣物单薄,将士们只能挤到一起互相取暖。由于天气极度寒冷,经常会有人被活活冻死。再加上赛图拉冬季特别漫长,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处于冬季,而且高原地区氧气含量低,因此一直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就这样年复一年,将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在赛图啦一待就是好多年。

1912年溥仪逊位,清政府灭亡。此时中华民国成立了,但赛图拉哨所上的清廷士兵却依然在岗,他们似乎被遗忘了。

赛图啦地理位置这么重要,按道理来说民国政府应该马上派兵前来驻守才对,可当时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接替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此时局势动荡,军阀割据混战,所以当时的政府根本无暇顾及这个偏远荒芜的边疆哨所。直到1928年,当时担任新疆省督军的杨增新看到北洋军阀被北伐军之后,才心甘情愿地归顺于南京国民政府,但才归顺6天之久,杨增新就遭到迫害不幸身亡了,南京国民政府才派兵前往赛图啦哨所换防驻守。由于赛图拉哨所的地理位置实在是过于偏远,几乎与世隔绝,等到国兵到达的时候发现驻守的士兵依然还穿着清朝的军服,军服上缝缝补补的痕迹特别明显,而且他们竟然还不知道清朝已经灭亡了17年之久了。当时剩余的清兵就只有几个了,大部分驻守在此的清兵病死的病死、老死的老死了。

其中有一位还活着的老人已经拄着拐杖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被告知清朝已经灭亡十七年之后,老人承受不住打击便倒地不起了,是誓死捍卫国土的意志让他坚守到了生命的尽头。虽然不确定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发生的,但是这也给赛图拉哨所增添了悲壮的色彩,让人更加动容。

南京国民政府在接管赛图拉地区之后,这里的边防驻守力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他们还在当地修筑了多处城堡,而且还设立了边卡队,此后边卡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从1933年到1937年仅仅4年的时间,边卡队的总人数就达到了200人,这对于生存条件恶劣的边疆地区来说,已经是很大的一个人力规模了。等到1937年盛世才接管新疆地区之后,派往赛图啦地区驻守的士兵就达到了一个团的兵力。之前由于驻守人数不多,所以长达800公里的边防线巡逻的压力并不小,人数不断增多之后巡逻花费的时间由三个月减到了两个月。这么看来似乎士兵们巡逻的压力就少了很多,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赛图拉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还经常下大雪,有时候厚厚的积雪都能没过士兵的膝盖,行走异常的艰难,而且因为温度极低,因此很多巡逻的士兵支撑不住被活活冻死在路上了。到了夏天士兵们的日子才算好过点,冬天很冷的时候他们甚至几十个人围抱在一起,用身体互相取暖。如果不注意防寒,不但极其容易感染风寒,还有可能被活活冻死。

赛图拉哨所用电也是一大问题,因为地区偏远,电力难以输送至此,所以每到晚上,整个哨所都是漆黑一片。就算是点煤油灯对当时来说也是很奢侈的,一般只有在晚上有紧急情况或者开会的时候才会使用点煤油灯。因此到了晚上士兵们只是寒暄几句便早早睡去了,也只有睡觉才能熬过这漆黑又寒冷的夜晚。不仅如此,给哨所输送补给物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通常把物资顺利送到哨所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驻守的士兵们就只能省着吃之前剩下的的存粮。有时候存粮都消耗尽了,他们就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可以充饥的食物,长期这样下来,士兵们基本上看起来就很明显的营养不良,瘦得皮包骨,完全失去了刚到哨所时的精气神。这样艰苦的生存条件真不是一般人能经受得起的。

驻守的士兵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站岗的时间赶紧结束换下一批人。但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眼前依旧是白雪皑皑,一个人影也没有等到。

当时国民政府就明确规定,赛图啦哨所一年一换防。一年中一半的时间需要用来巡视长达800公里的边防线,剩下的时间就在哨所里站岗。即使需要换岗,但是国民政府还是能难动员更多的士兵前往赛图啦,很多人听说自己要被调往此地,甚至不惜花高价贿赂自己的上司把自己调往其他条件稍好的地方。而那些老实巴交、不善交际的人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去赛图啦哨所换防,甚至每隔两三年就得驻守一年。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按捺不住,一心想要独裁,阴谋发动内战。

当时蒋介石把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起来和中共打仗,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兵力调到赛图拉哨所换防,而且当时蒋介石只一门心思打胜仗,所以更没有心思和精力去顾及这些驻守在哨所的士兵们。当时哨所的士兵们因为消息不通都不知道哨所之外是什么情况,只是迟迟未见有人来换防,他们只能默默地等待。

就这样,即使赛图拉环境恶劣,这些士兵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从未离开,因为他们知道,现在自己驻守的地方是祖国重要边防线,事关国家安危,在换防的士兵没有到来之前他们就有义务守护好这里的一切。而最后这一班国民党士兵总共8个人在赛图拉一待就是四年。四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但足以让外面的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溃败逃到了台湾。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国家局势不再动荡,人民开始过上安定的生活。

到了1950年3月,中央派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务连前往赛图啦哨所驻守,历尽艰险解放军战士终于来到了赛图啦哨所,可眼前的一幕让他们不敢置信,只见8个瘦骨嶙峋、穿着满是补丁的国民党军装的士兵围坐在哨所里。解放军战士们以为国民党逃亡台湾之后,国民党士兵也不会继续驻守在这里了,没想到这8个士兵还没有离开赛图啦。

那8个国民党士兵看到一下子来了一百多号人,全部激动地站起来握着解放军战士的手,含泪说到:“你们怎么才来啊!现在又换军装了吗?”看着这些衣衫褴褛的国民党士兵,解放军动容地问道:“你们在这里待了多久了啊,难道都没人来换岗吗?”国民党士兵的边防队长回答说:“我们在这里驻守四年多了,也不知道外面什么情况,政府跟我们说一年一换防,但这几年来一直是我们这帮人在这里,始终等不到换防的人呐。”解放军听完这番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耐心地跟这几个国民党士兵讲述了这几年来外面发生的事情。

当知国民党下台,现在已经是新中国之后,他们都大吃一惊,没想到这几年的时间发生了这么多他们不知道的大事。解放军战士等他们缓过神来之后激动地跟他们说:“现在我们来了,这里就交给我们吧,你们辛苦了这么久,是时候该休息了,你们现在就离开这里吧。”于是国民党士兵与解放军交接过后就离开了他们待了四年的“生命禁区”赛图啦。

在接手赛图啦哨所之后,解放军发现这里交通闭塞,不利于边防事业的发展。

因此结合了当时交通事业的发展情况,解放军决定弃用赛图拉哨所建立新的哨所,1958年神仙湾哨所修建完成,这是继赛图啦哨所之后又一个为守卫边疆防线而生的钢铁哨所。赛图拉哨所被弃用之后并没有被摧毁,而是被解放军设立成了遗址。在赛图啦哨所遗址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土堆,这些土堆里都埋葬着曾经驻守在赛图啦哨所过程中去世的士兵。他们直至生命的尽头也与赛图啦哨所同在,在赛图啦没有悲壮的哀乐,只有无尽的凄凉。

解放军战士在进驻赛图拉后就开始执行巡视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竟然发现了一具被冻成冰雕的尸体,他穿着国民党军服,面容已经辨认不清了。解放军战士将其搬运到了哨所遗址附近安葬了下来。虽然没有隆重的葬礼,但也算是有了一个安身之处。

如今,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哨所的条件也不像以前那么艰苦了,现在不仅可以供氧到士兵们的床头,而且还配备了富氧训练室。以前哨所一点信号也没有,现在通讯信号也已经全部覆盖了整个防线,更可喜的是,士兵们还可以种上各种新鲜的大棚蔬菜,这里也不再是人们口中的“生命禁区”。2010年,赛图啦地区在距离赛图啦哨所15公里外的地方设立了集镇。镇上居住着上百户柯尔克孜族人,经过不断地发展,镇上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生活超市、各种餐馆应有尽有。在国家的建设下,赛图啦镇用水用电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居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了。在住房方面也得到了国家的补贴,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两居室,因此赛图拉也有着“喀喇昆仑第一镇”的美称。

现在的赛图拉哨所遗址依然还屹立在那遥远的边疆地带,但已是满目疮痍。我们无法想象先辈们是怎样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守护好这片土地的。不论是清兵还是国民党士兵和解放军,正是他们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寂寞,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压力,尽心尽责地守护好祖国的边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定生活。赛图啦哨所给世人展示的不仅仅是它的历史,更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戍边英雄们的伟大无私,他们是我们无法忘却、永远敬仰的生命之歌!

0 阅读:0

輚武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