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碗楼市
提到PSL不经让人回想起2015年开始的房地产轰轰烈烈的一波牛市——
当年自从创设PSL这个抵押补充贷款这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之后,大量的货币通过国开行、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流入到棚改、水利等工程项目中,伴随着棚改货币化一举将房价推向了高峰,大水从一线城市冲到四五线城市,重新定义了全国的平均房价。
现在,大杀器PSL又来了!
2023年12月单月投放3500亿PSL,力度仅次于2014年12月的3831亿和2022年11月的3675亿!
新一轮PSL单月投放水平历史第三,投放力度很大。
并且像“三大工程”这种不可能一两年就能完成的项目后面继续扩张信用继续投放PSL的可能性极大。
简单总结,那就是水来啦!未来几个月水也会源源不断涌来!

PSL全名抵押补充贷款,由央行于2014年创设。
目的是:为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棚改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
发放对象是:国开行、农业发展行、进出口银行。用途为棚改货币化安置、重大水利工程、“走出去”项目等特定领域贷款。
发放方式是:抵押补充贷款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
央行通过PSL调节融资成本,引导其向需要提供支持的实体经济部门注入低成本流动性,以降低特定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推进信用扩张并扩大实体需求,带动微观主体信用扩张。
PSL在不同时期信用扩张带动的微观主体也不同。
2014年4月开始,央行发放PSL主要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安居工程、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一举解决了当时经济低迷和房地产库存囤积的问题,让中国经济走上了高速;
2022年9-11月,因为疫情冲击情况下使得国内经济增速乏力,央行这才重启了许久不用的PSL,为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
2023年12月再次投放,为“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和平急两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推动房地产新模式构建。

这次换玩法了。
10月下旬,住建部领导在地方调研“三大工程”推进情况,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10月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通稿涉及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11月8日,潘功胜行长在金融街论坛年会提到,从货币角度,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
11月17日,三部委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通稿提及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积极服务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上面态度相当明确,就像彭博社在11月发布“中国拟提供至少1万亿低成本资金,支持“三大工程”以稳定房地产市场”,这次就是要搞好“三大工程”这个增量市场,PSL就要定向投放到这个领域。

这次换了玩法,那么这次PSL投入市场之后会发生什么影响呢?
其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可以回溯——
2014-2019年PSL用于支持棚改。
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房价就开始涨幅回落,整个房地产市场销售萎靡且库存高企,去化压力逐渐加大,大家都很悲观,投资积极性严重下降,普遍开始观望。
之后随着一系列刺激政策出台,“930新政”、一线城市限购限贷政策放松在加上PSL对棚改货币化的支持,使得居民资产负债表得到修复,产生了大量购房需求从而完全扭转了地产周期,房地产市场的阴霾因此一扫而空,步入了新一轮牛市。
当时棚改项目普遍采取的方式是新建安置,纯货币补偿的比例控制在不超过20%的水平,之后有所提高但要求不超过40%,这种大规模的货币化安置才使得房地产市场有显著改善,直至2016年才开始全面回暖。
这个阶段,PSL是推动信用扩张的启动信号。
2022年PSL用于支持基建。
2022年9月,央行重启PSL并下调利率至2.4%以此来提振基建投资希望起到托底作用,并提供重要信用支撑,显著改善了企业中长贷的表现。
在内需不足,信心缺失的背景下,PSL并没有解决宏观困境。
这个阶段,PSL还是推动信用扩张的作用。
虽然两段历史PSL投向不同,但其实PSL扮演都是一个角色,那就是提振微观主体信用扩张,通过扩张修复负债,刺激信心从而扭转乾坤。
这次也不会例外。
2024年PSL用于“三大工程”。
没有意外,这个阶段,PSL的作用还是推动信用扩张。
PSL投入城中村、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三大工程”建设中能否在信用扩张中修复大家的资产负债表,让大家都恢复信心,产生大量购买力,从而扭转当前形势才是未来所期待的。
我个人还是期待直接“发钱”这种货币化的解决方式。
如果未来新的购买力是以货币的形式出现,那就和2015年棚改货币化一样,拿到钱又没有了房的拆迁户们只能把钱拿去租房或是买房,短时间大量的需求冲击市场,自然也就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上涨,无论是租金还是房价都产生了翻倍的溢价。
如果未来新的购买力是以房票形式出现那更好,大家就只能选择买房,去化压力一下就减少了许多。
当然了,当前PSL投放才刚开始,未来的持续程度和强度还未可知,可以期待一下。

从最近的政策观察来看,总给人畏手畏脚的感觉,不像当年高层直接发话,从政策放松到棚改发钱,上下齐心将经济活力激发,将地产拉出泥潭。
这次到目前这个阶段还有fzbc,此前的“王牌”新政无论是认房不认贷还是重新划定普宅范围变相免税都没有出现预想的效果,无论是从政策的连贯性还是从市场的反馈来看都不如以往。
合力一次次被打散,后面想要恢复,恐怕修复的时间要比想象的长,难度也要高许多。
不过你要是说经济起不来,那是不可能的。
身处政策市中,无论你是在楼市还是在股市,都不必怀疑政策所指向的方向,只要一心想要经济修复,让其重新活跃起来,那就必定能都实现。
PSL资金落地,各地项目也已经开始动工——
12月19日,国家开发银行在福州落地全国首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贷款2.02亿元;
12月23日,长沙市大泽湖片区城城中村改造也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全国首笔城中村改造项目1000万元配套贷款。

发稿前深圳也开始了“三大工程”行动,全市约40%的建面将进行城中村改造!不经让人越来越期待后续的PSL刺激了!
开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