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38岁,在过去几个月中她常感到右上腹疼痛、恶心和呕吐,发热也是反复存在。每次发热时她便前往诊所输液,输液后情况便会好转一些,但最近她的高热一直持续不退,于是家属便把她送到了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医生对张女士进行了常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其中,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数值为32x109/L,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肝功能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分别为83 U/L和71 U/L,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处于正常范围;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壁呈现明显的增厚,并出现胆囊积液。
综合所有的检查结果,医生判断张女士所患为胆囊炎,依据目前张女士的身体状况,医生为其提供了两套治疗方案:一是采取保守治疗,控制炎症;二是进行手术切除发炎的胆囊。但张女士对手术具有抵触情绪,于是便选择了保守治疗。
三天后,她的情况丝毫不见好,反而却越来越差,白细胞并没有降低的趋势,且发炎的胆囊愈发增大,再发展下去的话不仅原发疾病未好转,甚至还会引发众多重症疾病,于是医生建议张女士行手术治疗,可以从根本上治疗。
深思熟虑后张女士选择遵从医生的建议,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她的感染终于得到了控制,高热也退了下来,她和她的家人都松了一口气。一个周以后,张女士身体状态恢复良好,医生予以出院。
由于胆囊已经切除,医生建议张女士平日一定要注意饮食习惯,不可食用得过于油腻、过度饱胀,否则可能会并发胆汁反流、消化不良等后遗症。张女士出院后遵守医生的建议,更改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健康,目前暂未发现有相关的后遗症。
鉴于张女士的症状较为严重,且得不到控制,于是医生判断胆囊切除手术是最佳的选择,它可以从根本上缓解疼痛、减少感染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但此类手术对于众多人来说还是一时无法接受的,胆囊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不应该将它弃如敝履,视如草芥。但其实人体就如同一个机器一般,如果拿掉某个已经坏掉的零件,但机器还仍然可以运转,那为何不丢弃它呢?
一、胆囊究竟该不该切除?什么情况下需要切除?胆囊是人体内一个囊状器官,位于肝脏的右侧上腹部,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进食时,胆囊收缩并释放胆汁进入小肠,帮助分解和消化脂肪。
胆囊切除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涉及到医学、疾病治疗和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大部分人群对于手术还是十分惧怕的,内心更加偏向保守治疗。
但其实,手术与否并不是医生所决定的,其中包含有诸多影响因素,如病情严重程度、症状频繁程度、并发症风险以及手术和术后风险等。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当胆囊出现严重病变时,为了个体的健康和后续并发症的问题,切除胆囊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者胆囊息肉等,都属于该手术的适应症。
1.胆囊炎
胆囊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是由于胆囊内的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炎症,常见的症状包括剧烈腹痛,通常位于右上腹部,可能会放射到右肩膀或上背部,还可能伴随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后者是指胆囊长期存在的炎症状态,主要症状包括间歇性右上腹痛、消化不良、恶心、饱胀感等。
病情较轻的胆囊炎是不需要切除胆囊的,保守治疗预后也是良好的。但若是急性胆囊炎引起胆囊穿孔、胆囊脓肿等严重情况可能需要紧急切除胆囊[1]。长期迁延不愈的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也会导致胆囊壁增厚、粘连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也会考虑切除胆囊。
因此,当发现自己存在上述症状时,最好及时就医,避免拖延引发更严重的病情,最终不得不经历手术。
2.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的形成多与胆汁中溶解度的改变有关,胆汁中含有胆固醇、胆盐、磷脂等成分,当其中某些物质的浓度超过溶解度时,就会逐渐形成结晶,最终发展成结石[2]。
当结石堵塞了胆囊的引流道,胆汁无法正常流出,导致胆囊细菌感染和急性胆囊炎,情节严重者便需要考虑是否手术。大型结石或多个结石聚集在胆囊引流道中,可能导致胆囊梗阻,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这会导致剧烈腹痛、黄疸、发热等严重症状,此种情况也是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之一。
除以上两种情况外,胆囊结石还可能引起胆囊穿孔、胆囊脓肿、胆囊壁憩室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切除胆囊是治疗甚至是急救的必要手段。
通常,高血脂、肥胖、高年龄段人群是该疾病的高危群体,此部分人群更应该了解并警惕相关的症状,这样才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3.胆囊息肉或多发息肉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内表面突出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它通常是胆囊黏膜上的肿块或突起,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其大小和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可能只有几毫米,而有的则可能达到几厘米大小,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但也有极少数可能是恶性的。
对于小型的单发性息肉,通常会密切监测其大小和性质,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等来评估可能的变化,一旦胆囊息肉有恶变的迹象或者引发胆囊炎等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切除胆囊。
此外,还有胆囊的恶性肿瘤、胆囊功能失调、急性创伤等因素,都有可能是切除胆囊的手术指征。病情危重时若是执意保守治疗,那么疾病可能会反复发作,损害身体健康,还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胆囊穿孔、脓肿形成、胆囊瓣膜破裂甚至发展成恶性肿瘤。
除去突发疾病而不得不切除的情况,还有就是预防性的切除。如果患者在过去曾经有胆囊结石或胆囊炎的历史,并且疾病在治疗后仍然复发或反复发作,医生可能会建议切除胆囊,以避免疾病的再次发作;家族中有胆囊癌的人,也会被建议预防性地切除胆囊。当然,预防性切除这其中的利弊医生会仔细地跟患者交代清楚,完全取决于患者自身的选择。
不过,在胆囊切除后,一些人可能会遇到饱胀感或消化不良等的后遗症,但这些问题多数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缓解。
二、胆囊切除后,有哪些后遗症?1.胆汁反流
在胆囊切除后,胆汁缺乏了停留的地方,会直接从肝脏进入肠道,这种直接流入肠道的胆汁无法像胆囊一样进行调控和释放,容易导致胆汁的反流。当胆汁过量进入肠道时,它可能会逆流至胃部,引起胃灼热、胃酸过多和酸味嗳气等症状。
此外,由于胆囊切除后没有了胆汁的储存和集中功能,肠道的胆汁浓度可能会更高,这也可能引起肠道刺激,导致腹泻和消化不良。
总之,胆囊切除后的胆汁流动的改变和胆汁的缺乏调控,容易导致胆汁反流和与之相关的消化问题。适应这种胆汁反流需要一段时间,可通过饮食的调整和其他措施来减轻不适。
2.增加患胆管结石的风险
手术切除胆囊意味着胆汁不再能够在胆囊中进行浓缩和储存或者该功能会大打折扣。此时,胆汁会直接从肝脏进入胆管,胆管会代偿性的代替胆囊的一部分功能,胆汁会在胆管中短暂地储存和浓缩,其中的胆固醇和胆盐浓度增加,从而增加胆管内结石形成的风险。
此外,胆囊切除后,胆管的压力可能会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胆汁需要被胆囊存储和释放,以维持胆管内的正常压力,然而,胆囊切除后,没有了胆囊调节压力的功能,胆汁在胆管内积聚,导致胆管扩张和结石形成。
3.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胆囊切除综合征(PCS)是指在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的情况,如恶心、呕吐、胃灼热和腹胀等。
胆囊切除后,胆汁直接从肝脏进入肠道,这可能导致胆汁的混合,使其与胃酸和消化酶直接接触,刺激消化系统,引起症状如恶心、呕吐、胃灼热等。
一些人还可能会经历消化不良和腹胀的问题,这是因为胆囊移除后胆汁的排泄速度改变,导致脂肪和食物消化不完全,引起腹胀和消化不良。
此外,无胆囊后,胆囊括约肌失去了对胆汁排泄的调节能力,胆汁的过度排泄可能导致胆管括约肌功能紊乱,增加胆汁逆流和胆管痉挛的风险,引发上腹痛和消化不适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在胆囊切除后都会遇到以上后遗症问题,准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也无需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即便是出现了以上情况,也是可以通过饮食方式的调节来改善的。
术后的患者应该避免摄入高脂肪食物,因为它们会刺激胆汁分泌;建议将餐食分成几餐小而频繁的饮食,而不是少量大餐,有助于减少扩张胃部和胆汁的反流;平时还应该减少摄入如辛辣食物、咖啡因、酒精和某些酸性食物,以减轻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还是要及时就医,他们会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办法来帮助患者克服这些后遗症。
张女士因为前期盲目地在诊所输液,未找到真正的病因,导致感染严重,耽误了最佳保守治疗的时机,于是便只能采取手术治疗,好在术后并未出现相关的后遗症,以后也不需要担心胆囊炎症再次复发。
综上所述,胆囊切除确实会造成一些后遗症,如胆汁反流、消化不良或腹泻等问题,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干预而缓解的。且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该术式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患者们更不用担心会遇到大出血、重感染的情况了[3]。
所以,在关乎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是否切除胆囊的决定权其实并不在于患者或医生,而在于病情,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只要切除胆囊能够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那就一定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旭东.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09):56-58.
[2]刘天鹏,孟宪志.无症状胆囊结石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3,26(02):164-166.
[3]李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286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