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房屋养老金”的消息沸沸扬扬。
8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住建部透露: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目前22个城市正开展试点: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南京、武汉、长沙、青岛、郑州、西安、合肥、福州、厦门、宁波、无锡、苏州、济南。
“北上广深”带头试点,南京、武汉等重点城市也赫然在列,昭示着房屋养老制度或将轰轰烈烈地推行。
把目光聚焦到普通民众,讨论的重点集中在两点:一是钱从哪里来?二是房屋养老金制度有没有必要?
房屋养老金的钱从哪里来?
在住建部释放“住房养老金”信息之后,便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议论。
有网友调侃:原以为买房养老,没想到先给房子养老。
更有网友担心,如果自己在修房子之前卖掉房子,这钱岂不是白交了?
有媒体称上海房屋养老金收费标准曝光:以房屋面积和楼层为标准分出不同层级,收费金额为50元/㎡—144元/㎡。
若按此标准,一套建面约100㎡的高楼层住宅需缴纳14400元。
这相当于在首付、房贷、物业费、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等原有居住成本上,陡然新增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因此引起了网友广泛讨论。
虽然这张截图被官方媒体火速辟谣,但网友新疑问接踵而来:房屋养老金的钱,究竟由谁来出?
对此,住建部官网连发5条专家解读,“不给群众添负担”、“不需要老百姓直接出钱”等关键词,打消众人疑虑。
官方表示,房屋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组成。其中,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建立起来,而公共账户则与制度同步建立,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土地出让金、维修资金的增值收益、财政补贴等公共资金。
以现有信息总结就是房屋养老金的钱,来自个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政府(财政资金)。
目前房屋养老金机制具体如何运作尚未明确,但基本可以推测,相对于缴存基数有限、使用流程复杂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由多项资金来源组成的公共账户,或将确保账户有稳定资金来源,同步优化使用流程。
住房养老金制度有没有必要?
许多人认为,房子是由耐磨损的水泥、钢筋组成,属于耐用品。最初交付时出问题一般由开发商进行整改,后期又有物业维护,很少有房屋损坏到需要大笔资金维修的情况。
就算随着房屋使用年限的增加,可能会面临更大型的维修和改造需求,如电梯更换、外墙修缮等,这些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有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小区公共收益等打头阵。
因此网友热议的另一个重点是:单独且专门设立房屋养老金是否有必要?
目前来看,小区后期维修的主要来源是住宅专项维修基金。房主按建安成本(建筑成本和安装成本) 的一定比例缴纳房屋维修基金,用于保障小区公共部位日常维护以及设施维修。
但商品房小区的土地使用年限多在70年,仅靠最初缴纳的基金难以满足小区数十年的损耗需求。
经历过小区大项整修的人都知道,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缴纳基数有限,使用申请环节复杂,且后期续缴难度大,因此业主基本主打“能免则免、能省则省”。
比如锐评君所在小区,某栋楼的电梯出现故障需要更换,业主在征集意见时猛然意识到“维修基金不是印钞机、用完了就没了”,于是有业主提议集资,也有业主坚持动用公共维修基金,众口难调、难以统一。
最终不得已爬了几个月楼梯后,业主签字、物业申请维修基金,两部电梯也仅更换了一台,可见小区集体的维修基金动用难度有点高。
同时,近些年来房屋老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有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房屋占比已接近20%,且比例还将随着时间而增加。
据住建部披露,自部署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累计更新改造水、电、气、热等各类老旧管线管道超过30万公里,加装电梯12万部以上,改造增设停车位300多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11万多个,还增设了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超过7.2万个。
以南京为例,今年更新改造105个老旧小区,共涉及775幢房屋、约2.45万户居民,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
这意味着需要维护、改造的老旧房屋数量规模已非常可观,为保证住房安全性,建立房屋养老机制有一定的必要性。
因此也有专家为之定义,房屋养老金制度是为保障房屋安全所作的兜底性制度保障,
房屋养老制度对楼市有何影响?
首先,房屋养老制度有助于提升房屋质量,很大程度会提升购房者对房屋价值的判定,对楼市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对于业主来说,房屋养老金给房屋增加新的价值,持有成本增加,房屋再次交易的价格也会有所影响。
对于买家来说,意味着置业成本的增加,也会影响购房者的置业心态;同时,部分老旧房屋可能会因为得到妥善维护而重新进入市场,给楼市库存增压。
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都具有两面性。
房屋养老制度既有利于提高民众房屋居住安全,但未来执行中或许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待解决。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住房养老金制度或将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为你好啊[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