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大行稳增,小行承压

老唐说财 2024-05-01 15:54:36

随着2024年各家上市银行一季度财报数据的披露,中国银行业格局的演变愈发清晰。

我们通过对42家上市银行经营数据的深入剖析,我们不难发现,银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趋势在银行业中愈发凸显。

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银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也折射出中国经济金融环境的深层次变化。

今天,我们将通过对42家财报经营数据的分析,看看哪些银行表现优秀,哪些银行的表现是需要“打板子”的。

01

从资产规模及增速来看

首先,从资产规模及增速的角度来看,四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依然占据着绝对领先地位,其总资产规模均突破数十万亿元人民币,并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我们从六大行的表现来看,工商银行在一季度表现最优秀,无论是从总资产规模还是资产增长速率,都是排名第一,尤其是资产增长速度更是超过5%,达到6.49%。

与此同时,招商银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展现出强劲的扩张势头,总资产增长率远超平均水平。尤其是招商银行,在2024年一季度实现了4.46%的增长,是所有股份行中的资产规模增速最高的。

然而,在这一梯队之中,部分股份制银行的资产增速明显放缓,如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等,其总资产增长率甚至不足1%,显示出市场资源向头部大型银行集中的趋势。

在第一季度中,最让人感觉到意外的是城商行表现,常熟银行、成都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都实现了超过5%以上的资产规模的增长,尤其是常熟银行,成为2024年一季度中资产规模增长率最高的银行。

02

从贷款余额及增速来看

贷款业务作为衡量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增速同样呈现类似格局,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我们可知大中型银行贷款余额增速普遍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六大国有银行来看,邮储银行在2024年一季度贷款余额首次超过交通银行,这也意味着,邮储银行正式将交通银行超越,成为六大行中的第五大行。同时,也可知道在六大行中,贷款余额增速最高的是农业银行,达到5.47%,成为六大行中,贷款余额增长率唯一超过5%以上的国有大行。

从股份制行的表现来看,再次成为股份制行中表现最优秀的,无论是贷款余额还是贷款余额增长率都是最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招商银行的贷款余额与交通银行的贷款余额之间还有1.5万亿的差距,但基于招商银行持续这样的高增长来看,预计在不超过五年的时间里,招商银行的贷款余额是大概率会超过交通银行。

从城商银行的表现来看,以成都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速突出,有超过多家实现5%以上的增长率以及有2家实现达到10%及以上的增长率,显示出较强的成长性和市场拓展力,尤其是成都银行,成为所有上市银行中,贷款增长率最高的银行,达到了10.42%。

而部分银行如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贷款增速较低,反映出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承压较大。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厦门银行,其贷款增速只有0.4%,成为所有银行中,贷款增速最低的银行。

03

从存款余额及增速来看

存款业务的增速不仅直接影响银行的资金成本和流动性管理,而且是衡量银行竞争力和稳健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从存款的角度来看,根据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分析,42家A股上市银行的存款状况展现了显著的多样性。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总体来看,大型银行继续保持强大的吸储能力,存款余额基数庞大且增速稳定,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均达到数十万亿级别,并保持了4%-7%左右的增速,体现了其深厚的客户基础和市场影响力。

同时,招商银行的存款余额达到了85339.02亿元,只比交通银行的存款余额少了1459.99亿,按招商银行2023年的存款资产增长规模来看,招商银行在今年年底实现存款余额超过交通银行是大概率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型银行在存款业务上的表现差异较大。例如,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存款增速较快,分别达到了10.72%和16.08%,表明他们在吸收公众存款方面采取了有效策略,或者受益于所在地区经济活力的增强。而另一些银行如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则出现了存款余额增速为负的情况,这可能反映出这些银行在存款竞争中的短期压力增大,或是由于客户结构调整、市场利率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存款流出。

另外,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如常熟银行、紫金银行、张家港银行等存款增速也在4%-14%之间,展示了他们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和灵活的经营策略。尤其是常熟银行,存款余额增长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达到了13.74%,成为所有上市银行中,存款余额增长率最高的银行。

不过,也有如厦门银行这样的银行,存款余额增速为负,而且增增长率超过了幅度很大,表明其在一季度中面临着存款增长的挑战。

因此,整体来看一季度42家银行存款业务的增速情况反映了不同银行在市场定位、客户维护、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自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不同效果。随着银行业竞争加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规律在存款领域也有所显现。

04

从金融投资余额及其增速数据来看

银行金融投资余额反映银行的投资领域的策略,下图为我们梳理的42家银行的金融投资余额及其增速数据: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42家银行整体的金融投资有如下特征:

1、头部集中度高:在金融投资余额方面,五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金融投资余额均超过了五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高达122,334亿元,显示了大型银行在金融市场投资领域的强大实力和资源优势。

2、增速分化明显:金融投资余额的增速在各家银行间存在显著差异。农业银行的金融投资余额增速最为迅猛,达到了11.36%,成为五大国有银行中,唯一一家增长率超过2位数的大行。然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的金融投资余额则呈现负增长,反映出了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在投资策略和市场判断上的巨大差异性。

3、中小型银行动态各异:中小型银行如重庆农商行、上海农商行、长沙银行、贵阳银行等在金融投资余额方面虽不及大型银行,但部分银行仍然保持了正增长,如常熟银行、紫金银行等的增速较高,显示了在特定环境下,一些中小银行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努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4、市场反应与战略调整: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包括降息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部分银行可能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投资策略,减少了金融投资的额度,比如招商银行、青岛银行等银行的金融投资余额增速为负。

总之,42家上市银行的金融投资活动显示了不同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大型银行在金融市场投资方面保持了一贯的活跃度,而中小银行则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机遇调整投资节奏,整体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05

从营业收入及其增速数据来看

营业收入及其增速能反映银行的销售能力和经营业绩。2024年一季度42家银行的营业收入及其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总体来看,大型国有银行与部分优秀的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区域性的城市商业银行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营业收入,但增速方面显示出不同的趋势。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尽管营业收入数额巨大,但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竞争态势影响,一季度营业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降幅在3%至4%左右。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在营业收入上实现了微幅正增长或基本持平。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营业收入表现不一,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一季度营业收入仍有小幅增长,但增速较慢,光大银行和其他一些股份制银行如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的营业收入则出现了负增长,这可能与市场环境、息差收窄、中间业务收入下降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光大银行,收入负增长达到了两位数,为-14.03%,成为所有上市银行负增长最大的银行。

相比之下,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如江苏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等在一季度取得了较好的营业收入增长,增速在5%至20%上下,尤其是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分别为19.39%和13.30%,都超过了2位数的增长,这显示出了这些银行在特定市场区域的竞争力和业务拓展方面的成效。

而更多的中小银行,包括农商行和地方性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差异就更加明显,既有像常熟银行、紫金银行这样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也有如张家港银行、苏农银行等增速为负的银行,反映出市场下沉过程中,中小银行之间的竞争激烈且业绩分化趋势加剧。

因此,从营业收入及其增速数据来看,市场资源正逐步向具备更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银行聚集,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渐弱”的马太效应。各家银行在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监管趋严以及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需要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运营效率,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增长。

06

从利差收入及其增速数据来看

利差收入是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它反映了银行通过借入低成本资金再以较高利率放贷从而获取的收益差距。2024年一季度42家银行的利差收入及其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利差收入依旧处于高位,但均出现了同比下滑的趋势,跌幅在2%-4%之间,这可能是受到市场利率整体下行、货币政策调控以及让利实体经济政策导向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在一季度中,利差收入实现了3.13%的增长,成为六大银行中,利差收入增长率最高的银行。

其次,部分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其利差收入同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也有一些银行如平安银行实现了超过2位数的幅度的同比增长,说明平安银行在调整资产结构、优化定价策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平安银行也成为一季度唯一一家利差收入增长率超过20%的银行。

对于中小银行,它们的表现则更为参差不齐。如宁波银行、成都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等,在利差收入上保持了正增长,增速在7%至15%之间,显示出这些银行在特定区域市场或业务领域内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和市场适应性。而如贵阳银行、苏农银行、江阴银行等,则在利差收入上出现了负增长,这可能意味着在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这类银行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应对息差收窄方面面临的压力更大。

整体而言,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的利差收入增速数据显示出银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利差缩窄。

这一趋势迫使各家银行需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创新营销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资产配置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同时,加强对中间业务收入及其他非利息收入来源的拓展。

07

从手续费、佣金净收入及其增速数据来看

2024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增速情况进一步揭示了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竞争态势的演变,如下图所示:

首先,从手续费、佣金的总收入规模来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六大国有银行依然位居前列,但即便是这些巨无霸级别的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未能避免同比下滑的态势,降幅介于2.83%至18.3%之间,尤其是邮储银行,下降了18.21%,这反映出六大行在手续费及佣金业务上面临的共同压力,这可能是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监管政策收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成为了一个亮点,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速达到19.44%,远高于其他同行,显示出招行在零售业务、财富管理、银行卡业务等领域持续发力,成功抓住了非利息收入增长点。

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则遭遇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这既说明了这些银行在手续费及佣金业务的竞争中受到了冲击,也可能表明其在推动中间业务转型时遇到了一定困难。

中小银行层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波动幅度同样也较大。例如,南京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等部分银行取得了可观的正增长,尤其是南京银行实现了28.76%的增长,这显示出它们在地方经济活跃度较高、金融服务需求旺盛的地区具有一定优势,能够通过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服务来获取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

相反,诸如杭州银行、上海农商行等银行则面临了显著的负增长,这部分反映了它们在市场化竞争中遇到的挑战,没有做好中间业务,需要加强业务创新和服务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因此,2024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数据揭示了各银行业务结构转型进程中的喜忧参半,不同类型的银行在应对市场变革、调整业务重心、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上表现出了各自的优劣势。同时,这也预示着未来各家银行将进一步深化中间业务改革,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以应对传统利息收入受压缩的市场环境。

08

从归母净利润及其增速数据来看

归母净利润是最能衡量一家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2024年一季度42家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及其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从上表中,我们可知道,六大国有银行中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虽然归母净利润规模依然居于行业前列,但增速方面却普遍呈现负增长态势,降幅在1.35%至2.90%之间,只有交通银行实现了1.44%的净利润的增长,这反映出即使是行业巨头,在面临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利率下行、信贷风险上升以及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盈利能力受到了一定挑战。

其次,部分股份制银行如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尽管净利润规模小于国有大行,但在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上却表现出优于大行的趋势。例如,浦发银行实现了10.04%的正增长,平安银行的增速也达到2.26%,显示出这些银行在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和业务结构调整上做得较为成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

而对于一些区域性银行和农商行,如杭州银行、成都银行、常熟银行等,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尤为抢眼,它们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尤其是杭州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达到了21.11%,成为所有上市银行中,归母净利润增长率最高的银行,这些银行借助本地化优势、专注细分市场和小微企业服务,有效提升了盈利能力。

然而,也不乏部分银行如民生银行、重庆农商行、郑州银行等,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郑州银行在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下降了18.57%,成为所有上市银行中下降最大的银行,反映出在市场竞争加剧、资产质量压力增大背景下,郑州银行在应对市场变化和提升自身经营效率方面尚需加强。

整体来看,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及其增速数据显示出银行业绩分化日趋明显,头部银行的优势并未因行业挑战而削弱,而部分优秀的中小银行凭借灵活的市场定位和策略调整,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但另外一部分中小银行,则归母净利润及其增速则下降的非常大,这说明“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对于银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竞争要求。

再结合前面的利差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这两项关键盈利能力指标的变动趋势,再次验证了银行业内的“马太效应”。

多家银行的利差收入出现同比下滑,且这一现象在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中均有体现,反映了整个行业面临的息差收缩压力;

但平安银行等个别银行仍能实现利差收入的显著增长,这得益于它们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及服务优化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方面,多数银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尤其是中小型银行下降幅度更为显著,唯有招商银行等少数银行逆势上涨,表现出较强的非利息收入增长能力。

09

从拨备前利润及其增速数据来看

2024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的拨备前利润及其增速数据也揭示了银行业绩的显著分化现象,如下图所示:

从上表中的拨备前利润总额来看,四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依然稳坐头把交椅,但较上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显示出即便是在资产规模庞大的基础上,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影响,大型银行的盈利空间也在受到挤压。

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的拨备前利润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兴业银行和浙商银行等增速超过7%,显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然而,像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的拨备前利润则出现下滑,表明在市场竞争和资产质量压力下,这些银行在盈利改善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在中小银行阵营中,分化现象更加明显。杭州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等银行的拨备前利润增速较高,显示出良好的盈利增长势头;而张家港银行、苏农银行等银行虽然规模较小,但仍能保持较好的盈利增速,体现了其在当地市场的竞争优势和稳健的经营策略。

总体来说,站在拨备前利润数据来看,银行间的盈利能力差距在加大,头部银行虽然整体上保持了较大的利润规模,但增长动能减弱;而部分中小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通过精细化管理、特色化经营以及有效的风险防控,实现了较快的利润增长。

同时,银行机构需要继续关注宏观经济走势、行业政策变化以及自身资产质量,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确保长期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10

从资产质量及风控数据来看

根据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42家A股上市银行在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这三个重要的风险和资本充足指标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格局和银行业内部的风险管理水平差异,如下图所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在不良贷款率方面:

大部分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特别是几家大型国有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不良贷款率均控制在1.4%以下,尤其是中国银行的不良率,是四大行中最低的,只有0.84%,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成都银行等更是保持在1%以内,尤其是成都银行只有0.66%,是所有银行中,不良贷款最低的,显示出其优良的资产质量控制。

然而,部分银行如郑州银行、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表明这些银行在贷款风险管控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压力。

2、从拨备覆盖率方面来看:

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普遍较高,反映出行业对潜在风险的充分准备。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紫金银行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超过300%,尤其是常熟银行,达到了539.18%,是所有银行中拨备覆盖率最高的,体现出其稳健的风险缓释能力和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

在拨备覆盖上,即便是不良贷款率较高的银行,如华夏银行和郑州银行,其拨备覆盖率也在160%至193.44%之间,表明银行在面临信贷风险时有一定的缓冲垫。

3、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来看:

多数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保持在8%以上,显示了良好的资本充足水平。

其中,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等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高,都超过了10%以上,这有利于支持其未来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抵抗能力。

尽管如此,也存在部分银行如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略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提示了在资本补充和资本结构优化方面的需求。

总结起来,42家银行在风险控制和资本充足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分布,大型银行通常拥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充足的资本基础,而部分中小银行在某些风险指标上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这要求银行管理层在保持业务发展的同时,注重风险防控和资本管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

总体来说,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等风险指标亦揭示出行业分化态势。

尽管大多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部分银行如郑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偏高,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挑战;而像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则凭借较低的不良贷款率及高额的拨备覆盖率,体现出良好的风控管理水平。同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高低不仅关乎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间接影响其业务扩展速度,数据显示,部分中小银行虽然资本充足率达标,但在市场竞争中却难以匹敌资本实力雄厚的大行。

11

结论

总之,2024年一季度我国银行业在规模、业绩、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现象。

一方面,大型银行和部分成长迅速的区域银行通过加大贷款投放、提升服务质量和强化风险管理,巩固并扩大了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一部分中小银行由于资产增速放缓、盈利能力减弱、风险暴露增加等问题,使得市场地位逐渐边缘化。

这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提醒我们必须关注银行业内在结构的优化调整,尤其是在监管政策引导下,如何促进银行业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为中小银行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发展与改革的重要课题。

0 阅读:417

老唐说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