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国庆,32岁清洁工登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质问:谁让你来的

才灿看历史 2025-02-08 05:46:46

1957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

这是新中国成立8周年的日子,当地的居民、乃至大江南北的人们纷纷聚集到这里,共同庆祝这一伟大的时刻。

而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一名3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却与身边欢呼雀跃的人们显得格格不入。

他身穿一件粗布衣服,袖子、胸前、后背上打满了补丁,而且他的行动十分迟缓,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脸上深深的皱纹更是让他看上去满是沧桑,哪里像是三十岁出头的人,分明就像山沟沟里一把年纪的农家老汉。

虽然饱受着身旁人审视、嫌弃的目光,但他却毫不在意,仍旧兴高采烈地鼓着掌。

伴随着悠扬振奋的音律,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等领导人依次登上天安门城楼。

或许是此人的衣着打扮在人群中格外醒目,毛主席第一时间便发现了对方。

他迈着步子走向观礼台,眼神却始终没有离开那名中年男人。

走到近前,毛主席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是什么人?谁让你来的?”

突如其来的一席话,让他怔在了原地。

在看清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毛主席后,他赶忙站起了身,激动地语无伦次道:“毛主席……俺叫雷保森,是彭老总让我来的……”

闻听此言,毛主席倒显得有些意外。

他自然明白,对方口中所说的正是彭德怀元帅。

只是令毛主席感到费解的是,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彭老总为何会邀请他来天安门城楼呢?

就在这个时候,不远处的彭德怀也发现了观礼台上发生的这一幕,连忙走了过来,并附在毛主席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要知道,彭德怀可是十大开国元帅之一,革命年代立下过赫赫战功,在军队和人民群众中的威望甚高。

而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他更是深得毛主席的青睐,高度赞扬道:“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那么,眼前的这人究竟是谁?他为何能够得到彭老总的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呢?

而彭老总对毛主席说了些什么?事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1925年的一个冬夜,河南省考城县(今兰考县)的上空飘起了鹅毛大雪。

也就是在这大雪纷飞之际,张毛庄一户李姓人家却格外忙碌。

这户人家的妻子已经怀胎十月,这天晚上正值临盆。

折腾了整整几个时辰,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天际,而忙碌了许久的产婆也终于面露喜色,跑到门口朝着焦急等待的李家人吆喝道:“恭喜恭喜,是个男娃”。

由于家徒四壁,李家人都没有读过几天书,大字不识一箩筐,便象征性地给娃娃取名为“李耀祖”,把光宗耀祖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可惜这份喜悦并没能持续太长时间,来年夏天正值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李家人和无数穷苦大众一样,都面临着即将被饿死的窘境。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把家中的两个女娃送给地主做童养媳,只留下儿子李耀祖在身边,家中的余粮勉强能够糊口。

然而噩运却接踵而至,不久之后十里八乡爆发了瘟疫,李家夫妻二人双双离世,只剩下尚在襁褓中的李耀祖。

幸运的是,经好心人撮合,南大吴村的老秀才雷文将这个婴儿抱回了家中,并给他改名为雷保森。

雷文已年近六旬,耕读传家、家境殷实,膝下原本也有一儿一女。

可惜的是,女儿早已远嫁他乡,小儿子却早在多年前染病去世。

也正因如此,对于雷保森,雷文满是喜爱与宠溺,从他记事起不仅教导他读书写字,还传授了他许多为人处世之道。

1941年,雷保森刚满16岁,老秀才雷文撒手人寰了。

他留下的偌大家产,本应该由继子雷保森继承,可奈何族中长老以“雷保森并非雷家血脉”为借口,将他赶了出去,并侵吞了家财。

如此一来,年幼的雷保森宛如无依无靠的浮萍,只能在尘世间四处游荡。

1946年秋天,雷保森身在郑州一家饭店里做杂工,恰巧与暂住在这里的一名解放军团长结识。

见他人高马大、头脑又机灵,这名团长便问道:“小伙子今年多大了?”

雷保森自然不以为意,毕竟常年在饭店里迎来送往,跟人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他像往常一样应付道:“回爷的话,今年21岁了”。

岂料对方仍旧不依不饶,继续开口问道:“21岁不小了,还心甘情愿地在这儿打杂?”

听到这句话,雷保森抬起头来望向了他。

而对方也没有再多说什么,顺手写了一张纸条递过去。

看过这张纸条他才知道,对方竟然是解放军山东军区的一名团长。

而且对方还许诺,只要自己想当兵参加革命,就拿着纸条到兖州去。

考虑了许久,雷保森最终动摇了,他连夜收拾好行李、带着纸条上了路,抵达兖州后,便被接头人带到了黄河一大队特务连。

入伍之后的日子雷保森历历在目,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还要执行侦察任务,久而久之他也从别人口中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娃娃、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雷保森跟随部队先后转战开封、睢县、鲁南、济南等地,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尤其是在淮海战役时,他所在的78师第234团奉命参加小鲁庄战斗。

当234团抵达小鲁庄附近时,眼前的一幕不禁让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敌人早已在此构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且岗哨众多,如果正面强攻的话,光是山寨门前的那处地堡就能让我军伤亡惨重。

就在团长、政委一筹莫展之际,担任机枪手的雷保森噌地站了起来。

“首长,给俺几个炸药包,俺先去把那座地堡炸个稀巴烂”。

为了让首长相信自己,他还特地立下军令状,不成功便成仁。

当天夜里,雷保森便带着炸药包,小心翼翼地朝敌人的地堡匍匐过去。

靠近之后,他果断引燃了炸药,随着一声剧烈的爆炸声,那坚固的地堡瞬间四分五裂,变为断壁残垣。

敌人自然发现了他的踪迹,6名反动派士兵包围过来,亮出刺刀打算将他擒住邀功请赏。

他们不知道的是,雷保森身手了得,近身作战可是他的强项,一眨眼的功夫就把这几名乌合之众撂倒在地。

雷保森想着,自己的任务是炸掉地堡,没必要对他们下杀手,等大部队抵达之后,还能把他们俘虏回去进行思想改造。

于是,他转身便打算离开。

可没想到的是,背后枪声响起,雷保森的右腿被子弹击中。

看着鲜血从伤口处不断涌出,雷保森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抽出背后的大刀便冲敌人冲去,将对方6人全部消灭。

解决掉了身旁的威胁,雷保森也因失血过多昏迷了过去,好在大部队及时赶到,才将他送到后方医院抢救了过来。

1950年夏天,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悍然出兵入侵朝鲜,并且不断侵扰我国东北边境。

为了保家卫国,彭德怀率领志愿军队伍跨过鸭绿江,帮助朝鲜人民抵抗侵略者。

而在1951年3月,也就是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临近尾声的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扭转战场颓势,调集机械化部队朝着志愿军阵地发起了猛烈反扑。

七峰山,这座扼守交通要道的险峻山峰,成了敌我争夺的焦点。

山腰处,一条公路蜿蜒穿过断崖,崖壁因早年修路被削出三米高的陡峭断面,公路如蛇一般从崖底钻过。断崖之上,草木丛生,遮蔽了志愿军234团9连4班战士们连夜挖出的“月牙形”战壕。

身为班长的雷保森,正伏在战壕中凝视着公路。

就在三天前,他带领全班9名战士进驻这片代号为“299.3”的高地,配属的唯一一具火箭筒成了他们的“杀手锏”。

雷保森深知,面对美军的钢铁洪流,唯有智取。

“咱们不守山头,就在这断崖后头挖战壕,等敌人钻进‘口袋’!”

他指着地形图,声音低沉却坚定。

而战士们也在他的指挥下,连夜改造假工事,布下“迷魂阵”,只待瓮中捉鳖。

3月27日午后,天空阴云密布。

美军第3师一个坦克连逼近七峰山,车轮碾过水泥桥的震颤声让大地微微颤抖。

坦克后方,百余名步兵缩着脖子,紧跟着钢铁巨兽的尾烟。

雷保森从望远镜中看到,敌人共有12辆坦克。

就在这个时候,最前面的坦克突然停在了桥头,转动炮口对准山顶,开始疯狂地倾泻火力。

敌人打击的目标,正是雷保森连夜带领战士们做的假工事。

炮弹炸起漫天尘土,假掩体瞬间化为齑粉。

隆隆的炮声,令众人热血翻涌,一个个紧握着手中的钢枪,随时准备冲上前去。

雷保森自然发现了这点,连忙压低了嗓音说道:“不要急!”

美军轰炸了一番,见对面山头上毫无动静,便继续向前推进。

第一辆坦克缓缓驶过断崖北端,眼看就要脱离伏击圈,雷保森猛然挥手,火箭筒手黄辛田扣动扳机,一枚火箭弹呼啸而出,精准命中坦克尾部。

浓烟腾起,钢铁巨兽瘫在路中央,堵死了整条公路。

“狠狠地打!”

随着一声令下,战士们的子弹如暴雨般扫向敌人步兵,将人群压制在桥南。

失去步兵掩护的坦克群顿时成了困兽,挤在200米长的“口袋”中动弹不得。

而雷保森则抓起手雷,纵身跃出战壕,与其余9人分两路、朝着敌人坦克首尾两端冲去。

南端,第12辆坦克驾驶员惊恐倒车,却被雷保森追至近前。

他拉响手雷引信,奋力掷向履带。

“轰”的一声,坦克尾部燃起熊熊大火。

另一侧,战士们从北端突袭,手雷接连炸响,第二辆至第六辆坦克相继瘫痪。

而在混战之中,一辆美军吉普车突然杀出,车上的三名美军士兵也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

雷保森眼疾手快,一颗手榴弹凌空飞掷,不偏不倚扔进了吉普车之中,瞬间将其炸成一堆废铁。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美军11辆坦克尽数被毁,仅剩最后1辆仓皇南逃。

这场战斗,缔造了步兵反坦克战的神话。

然而,次日清晨,美军的大部队便展开了报复性的反扑。

潮水般的敌人疯狂地涌向阵地,仅凭雷保森和身边的9名战友,压根就无法抵挡。

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敌人也近在咫尺,雷保森大喝一声:“我死也不做你们的俘虏!”

余音还在山谷中回荡,雷保森却已纵身一跃跳入深渊。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结束之后,志司认为234团9连4班战士已全体阵亡,身为总司令的彭德怀还亲自授予了雷保森“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记一等功,同时授予4班“反坦克英雄班”称号。

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雷保森虽然跳下了悬崖,却并没有牺牲。

就在次日清晨,两名朝鲜猎户发现了重伤昏迷的他,见他身穿志愿军军装,二话不说便带回村子里治疗,挽救了他的性命。

等到伤势基本痊愈后,雷保森回到了河南老家。

虽然他是战斗英雄,却从此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默默地找了份清洁工的杂活,过上了普通人的日子。

后来,作为雷保森的老首长、时任志愿军26军政委的李耀文感觉事有蹊跷。

既然雷保森跳崖牺牲,那么必然会留下尸体,可打扫完战场却并没有任何发现。

所以,李耀文心中有了个大胆的猜测,或许雷保森没有死。

于是,李耀文开始了四处打听,甚至还在报纸上刊登了寻人启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他找到了雷保森的下落。

不久之后,李耀文便将此事层层上报,最终汇报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彭德怀那里。

得知一等功臣竟然还在人世,彭老总自然十分高兴,恰逢当时临近1957年国庆节,于是便邀请雷保森来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由于此事彭老总并未向其他人提起,所以当毛主席看到衣衫褴褛的雷保森时,才会如此疑惑。

而当彭德怀介绍了他的身份后,毛主席也不禁点了点头。

“原来你就是雷保森,闻名不如见面,果然是个大英雄,你带着一个班摧毁美军11辆坦克,我听说过,有胆识、有魄力”。

国庆典礼结束的当晚,毛主席还特地邀请雷保森来到了中南海菊香书屋共进晚餐。

这份晚餐,既是为雷保森远道而来接风洗尘,也是祝贺他以战斗英雄、一等功臣的身份重获新生。

0 阅读:10
才灿看历史

才灿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