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开国上将辞职,毛主席拍案大怒:岂有此理,要答应三个条件

才灿看历史 2025-02-06 07:06:32

1969年3月20日清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

虽然已是初春,但天亮得仍旧晚一些,人们尚且沉浸在梦乡之中,而毛主席的寓所内却仍是灯火通明。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

一声怒喝,打乱了这片宁静。

年轻的卫士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连忙起身跑来查看。

推开房门的那一刻,只见毛主席背着身子站在桌前,左手紧握着一封电报,而右手则以握拳砸在了桌子上。

看到这一幕,卫士也有些手足无措。

因为平常时日,毛主席总是挂着笑脸,无论对谁都极为和蔼,这还是他第一次见毛主席动这么大的火气。

沉思了片刻之后,他壮着胆子走进了房间,轻踩着步子向前挪动,小心翼翼想要询问一番。

“主席……”

然而只说了两个字,背对着他的毛主席猛地一挥手打断了接下来的话。

长长地叹息之后,毛主席这才说道:“这个陈明仁竟然要走,还写信来说要回长沙去……”

话音到此戛然而止,整个房间重新陷入到寂静之中。

小卫士屏气凝神,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只能依稀听到墙上钟表传来的滴答声。

许久之后,毛主席终于平复好了心绪,继续说道:“要走可以,但没有那么容易,他必须答应三个条件!”

对于陈明仁,小卫士自然是知道的。

他原是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官,同时身兼湖南省政府主席、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长沙警备司令等数职,深受蒋介石器重。

后来率部弃暗投明、参加起义,并得到了极大的优待。

既然组织上摒弃前嫌,建国后仍旧委以重任,陈明仁为何执意要走呢?

对于他的离开,毛主席大发雷霆也就可以理解了,那么他所说的两个条件又是什么呢?

陈明仁曾经对好友说过一番肺腑之言,足以看出他对党和国家的感激。

“共产党教育了我,宽恕了我过去犯下了历史罪行,毛主席的宽容接纳,才终于让我重获新生”。

1949年2月,彼时尚在国民党反动派阵营的陈明仁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究竟是一条路走到黑,还是回头是岸呢?

每当想到这个问题时,他的心中总是莫名地升起一股烦躁。

陈明仁是黄埔军校一期生,正是这个身份,让他成为了蒋介石的嫡系。

然而,随着两人相处时间越久,他愈发地察觉自己的这位校长其实并不是一个值得追随之人。

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当着上万将士的面公然顶撞蒋介石。

那是1941年的冬天,陈明仁率领第二预备师在昆明西山地区修筑防御工事。

由于国民党政府层层克扣军饷、物资,第二预备师的将士们只能在寒风刺骨的冬天穿着单薄的秋衣干活。

更有不少人因为连年征战,军装早已破烂不堪,却没有能够替换的衣物。

那个时候,附近的公路上经常会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部队、以及国外记者经过,这样一支乞丐打扮的军队的确有损形象。

恰巧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途经此处,见士兵们衣衫不整的模样,顿时大发雷霆,还扬言要严厉惩办这支部队的长官。

陈明仁听说这件事后,当即闯进蒋介石落脚的别墅理论。

他理直气壮地说道:“我的部队没有衣服穿,只能怪你自己!衣服是军需处发下来的,他们把好布料、好棉花全都拿去换钱了,只给我们破烂衣服,穿几天就坏,更别提行军打仗了!”

蒋介石听罢自然感觉面子上过不去,便极为气愤地下令,要以“侮辱领袖”的罪名,把他交给军法处惩治。

话音刚落,陈明仁当即撕下了中将领章、甩手扔在桌上。

“我这个中将师长算什么?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我现在不干这个官了”。

最终在宋美龄、以及随行人员的再三劝说下,蒋介石才就此作罢。

只不过陈明仁以后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短短半个月后就被调到了71军担任副军长。

虽然看上去是升了官,但71军是支杂牌军,而且又是个副军长,根本算不上军事主官,这也算是变相地削了陈明仁的军权。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二人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已经达到了难以修补的地步。

而眼下,国民党主力部队已经被解放军消灭殆尽,蒋介石的独裁政府垮台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陈明仁动摇了。

恰巧在这个时候,陈明仁接到调令,要他前往长沙,就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任长沙警备司令。

也就是在这里,时任湖南绥靖公署主任、兼省政府主席的程潜登门拜访,商讨弃暗投明、举兵起义的事。

经他的一番劝说,陈明仁终于下定了决心。

于是在1949年8月4日,陈明仁、程潜通电起义,宣布湖南脱离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控制。

他的这番壮举,深受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赞赏,还邀请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1949年9月10日,陈明仁乘坐的火车抵达北平,刚走出车站,他就发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他们正是毛主席派来的迎接队伍,为首的正是时任北平市长聂荣臻。

而当他在六国饭店暂时住下之后,朱德总司令还亲自登门拜访。

为了表示对陈明仁将军的敬重,朱德在房间门口自报家门时,还特意谦虚地喊道:“报告陈将军,小兵朱德前来看望您了”。

能够受到共产党人的如此礼遇,这是陈明仁意料之外的,后来他还这样感慨道:

“过去我见蒋介石,都要并拢双脚,诚惶诚恐。而今朱总司令却到我住地看望,还喊‘报告’,真是新旧军队迥然有别,解放军胜利是有原因的啊!”

而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天之后,毛主席竟然邀请自己一起去天坛公园游玩,陪同的有刘伯承、陈毅、粟裕等人,都是解放军中赫赫有名的将领。

一行人游经祈年殿时,毛主席更是笑着向他招了招手。

“陈将军,我们两个还是单独照张相吧,彼此留个纪念”。

听到这番话,陈明仁更是深受感动,连忙来到毛主席的身边合了张影。

拍完照之后,毛主席还语重心长地说道:“后天我们的政协会议就要开幕了,社会各界的人士都有,唯独缺的就是老蒋的嫡系,而你的到来,就像是久旱甘霖呦”。

话音落下,陈明仁倒显得有些难为情。

毕竟在多年之前,他也是随部队进攻闽赣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一员。

对于当年所犯下的过错,陈明仁当着毛主席的面、做出了深刻的检讨。

看到他一脸诚挚的模样,毛主席伸出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这样一个动作,也表示了对他的理解和原谅。

而在之后的闲谈中,毛主席问起他以后的打算,陈明仁则吐露心扉道:“我做了一辈子的军人,往后还想留在军界……”

说到这里,陈明仁微微一顿。

他看了毛主席一眼,随后踌躇着说道:“我手下的那支队伍,现如今还顶着国民党反动派的番号,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接受解放军的改编”。

对于这个请求,毛主席当即答应了下来。

不久之后,陈明仁的第一兵团便被改编为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包括陈明仁在内的众多国民党起义将领、以及各界民主人士受到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

看着远处人山人海、群情高涨的景象,他的心中深受触动,也为自己做出了正确决定而感到自豪。

在陈明仁离开北京之前,毛主席还特地请他到中南海吃了一顿家常便饭。

席间,毛主席还特意交代他,路过济南的时候可以去探望一下杜聿明、王耀武等人。

毕竟他们也都相熟,彼此间还是有一定友谊的。

虽然杜聿明、王耀武等人现在是俘虏,但以朋友的身份去看望,也不算是违反原则。

陈明仁铭记毛主席的叮嘱,乘坐火车抵达济南时,特意去临时关押战俘的监狱中去探视了一番。

见面之后,他还不忘劝说众人好好接受改造,积极配合、争取能够得到宽大处理。

虽然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边疆地区仍旧匪患猖獗,尤其是大西南地区的土匪,肆无忌惮地劫掠百姓、甚至还嚣张地袭击当地政府机关。

1950年初,中央军委作出决定,派遣部队前往西南地区消除匪患。

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明仁率领第21兵团开赴广西。

在长达16个月的时间里,第21兵团捷报连连,先后打掉了陈与参、黄宣威、覃忠、覃石林、黄德心等大股土匪的据点。

随后,将士们便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地毯式搜索,清理那些躲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小股土匪。

1951年4月,广西匪患彻底得到平息,二十一兵团在陈明仁的带领下,更是取得了歼灭土匪42.9万余人、收缴枪械近42万支的巨大战绩。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开国授衔仪式正式开始。

按照早先拟定的名单,负责此次军衔评定工作的罗荣桓,并没有打算授予陈明仁军衔。

毕竟他一直以来都是国民党反动派阵营的将领,建国前夕才弃暗投明,对于我党的革命历程并没有什么重大的贡献。

然而,当毛主席看到授衔名单后,却提笔在上面添上了陈明仁的名字,并且建议授予他上将军衔,享受行政五级待遇。

对于如此破格提拔,罗荣桓表现得极其不理解。

而毛主席却说道:“革命不分早晚,陈将军能够在关键时刻带兵起义,让长沙的老百姓免受战火侵扰,就是大功一件了”。

就这样,陈明仁最终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时间来到1969年,彼时的陈明仁已经年近七旬,身体状况十分不乐观。

尤其是他身患慢性风湿病,常常疼痛难忍,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之后,陈明仁最终向中央提交了辞呈,希望能回到长沙休养。

当毛主席看到这封辞呈之后,却大发雷霆。

“要走可以,但没有那么容易,他必须答应三个条件!”

毛主席向来对陈明仁青睐有加,为何在此时却“刁难”起对方了呢?

原来,陈明仁在辞呈中还提到,自己退休之后希望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并恳请组织上收回自己行政五级的待遇。

对于这一点,毛主席无论如何都是不会答应的。

沉思良久之后,他作出了批示。

“其一,长沙政府拨一处房子,供陈明仁将军居住,配备警卫员、司机、以及一辆专车;其二,中央下发的文件,需及时送到陈将军住所,重要会议也必须邀请参加;其三,保留陈将军行政五级待遇不变”。

陈明仁逐字逐句地看着毛主席的亲笔批示,眼泪竟难以抑制地滴落下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毛主席竟如此厚待自己,不禁感叹道:“倘若我参军之初,就一直在毛主席的手下就好了……”

然而,等到陈明仁回到长沙后的第三年,不幸染上了重病。

湖南省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当即将他送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广州军区总医院进行治疗。

可一连过了半个多月时间,他的病情却迟迟不见好转。

这件事自然也传到了毛主席的耳中,在他的亲自过问下,陈明仁又被紧急转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总算是稳定住了病情。

担心他独自一人在医院中寂寞,组织上又特意将其家人接到了北京。

可惜的是,陈明仁年事已高,自身的抵抗力根本难以维持。

在弥留之际,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抓住妻子肖毅的手,再三叮嘱道:“替我……把所存的那笔款子交给国家……”

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在医院中病逝,享年71岁。

而肖毅也没有辜负他的临终所托,将存折中的一万六千元全部上交。

3 阅读:806
才灿看历史

才灿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