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二十八将”是指追随光武帝刘秀平定天下,建立东汉政权中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位大将,由于他们的画像被刻画在了洛阳南宫的云台阁,所以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这种纪念模式以及命名方式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匈奴投降后,汉宣帝为了追忆那些辅佐功臣,在麒麟阁刻画十一功臣画像,这就是最早的“麒麟阁十一功臣榜”。
同样,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刻画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于凌烟阁,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
不过,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的那些功臣们,只有位列第十五位的马武知道这份榜单的存在,其余的二十七人都已经去世了,甚至连刘秀本人都不知道有“云台二十八将”。
原来,“云台二十八将”的设立者并非光武帝刘秀,而是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这跟麒麟阁功臣榜、凌烟阁功臣榜完全不同。
那么,这二十八将的构成都有哪些特点呢?
01.二十八将以豪门士族集团为核心我们都知道,东汉帝国是一个以豪族士族集团为核心的政权,它的成形就与“云台二十八将”有关。
当初,追随、投降光武帝刘秀的人很多,但刘秀选人的标准始终不变,那就是“出身”必须是士族集团,尤其是豪门士族集团。
事实上,刘秀之所以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登基为帝,就是因为获得了豪门士族集团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豪门集团属于“带资入股”,尤其是河北集团,他们都拥有私人武装,是刘秀起家的基石。
比如耿弇、耿纯、刘植、邳彤、任光、景丹、寇询等,出身最低的是臧宫和吴汉,二人都是低阶官吏,属于小士族阶级。
02.二十八将分属河南、河北两大集团历朝历代的功臣集团都存在内部争斗,比如西汉的“丰沛集团”与“楚人集团”、明朝的“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等。
东汉开国也存在两大集团,他们分别是河南集团和河北集团,前者包括南阳和颍川,后者包括冀州和幽州。
云台二十八将中,颍川籍7人,南阳籍11人,冀州籍3人,幽州籍6人。不过,南阳籍中的任光、吴汉的起家在河北,因此应该将他们归为河北集团。
从人数上讲,河北集团远不如河南集团,但事实上河北集团的重要性远大于河南集团,这跟刘秀的境遇有关。
刘秀出巡河北的时候还是刘玄的打工仔,不可能有私人武装,他最早的追随者都是南阳、颍川人,他们虽然有实力组织私人武装,但却在河北创业,家族资源用不上。河北集团在本土作战,私家武装正好排上用上,因此他们是真正的“资本家”,是功臣集团的基石。
而刘秀的两任妻子阴丽华和郭圣通,正好分别代表了河南集团和河北集团,这就是东汉开国之初两大集团的矛盾爆点。
03.二十八将都是在刘秀登基前的功臣东汉的统一战争一直持续到建武十三年,而“云台二十八将”的窗口期却很短,在建武元年刘秀登基前就“关闭”了,所以“云台二十八将”其实是早期的从龙功臣,不包括统一战争中的其它功臣。
最早追随刘秀的人是他的发小,也是大学同学朱祐。朱祐的母亲跟刘秀同族,他小时候经常去舅舅家玩,因此结交了刘秀兄弟。从刘秀兄弟起兵开始,朱祐就一直跟随在侧,他也是刘秀最信任的亲人。
除了朱祐,臧宫、傅俊、王霸都是在昆阳大战之前追随刘秀的,他们构成了刘秀第一阶段的追随者。
出巡河北时,又有祭尊、冯异、铫期、坚镡四人加盟,他们构成了刘秀第二阶段的追随者。
在河北遭遇王郎追杀的逃难途中,邓禹、陈俊、杜茂、耿弇四人先后加盟,他们构成第三阶段的追随者。
打败王郎的赵汉政权战斗中,邳彤、任光、李忠、万修、刘植、耿纯、吴汉、寇恂、景丹、盖延、王梁加盟,构成了刘秀第四阶段的追随者。
扫荡河北武装阶段,岑彭、马成、刘隆、马武加盟,构成了刘秀第五阶段的追随者。
至此云台二十八将全部到位,不久刘秀在这些人的拥戴下登基称帝。
04.二十八将关于座次排位的争议话题与一般的功臣榜“排名不分先后”不同,一般认为,“云台二十八将”的排名是按功劳大小排定座次的,这就引发了后人对“公平性”的争议。
争议最大的当属“邓禹排名第一是否名至实归”。
邓禹名气很大,但论战功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单,尤其是西征,他率领2万人马出发,结果只有24人生还,让刘秀攻取关中的战略意图彻底破产。因此,后人都说邓禹排名第一名不副实。
我个人不赞同这种说法,事实上,邓禹失败的主要责任不在邓禹,刘秀的猜忌和胡乱指挥才是失败的主因。邓禹在那种坏境下没有背叛,而是冒险回到刘秀身边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另外,邓禹有一个两个非常重要的特长被后人所忽视,一是他的识人之才,刘秀用谁通常都要征求邓禹的意见。二是邓禹的战略眼光,他就是刘邦的张良、刘备的诸葛亮,战略规划设计师,作用远不是将军们所能比的。
第二个争议点就是“谁的军功最大”?冯异、吴汉、耿弇,还是岑彭?
吴汉参与的战争最多,也有几次经典战役,但他没有立“方面军功”(独立搞定某个战区),打败公孙述属于沾岑彭的光。
耿弇最大的功劳是平定张步,那次战斗很精彩,因此他被刘秀称为“韩信”,但也算不上“方面军功”。
史书承认立下“方面军功”的只有冯异和岑彭二人,冯异搞定了关中,岑彭拿下南中国,外加半拉西南。
那么,冯异和岑彭谁的功劳更大呢?我个人认为冯异的贡献更多表现在“治才”,即拿下关中后的治理,军事上显得稍稍平淡了一些。
岑彭的军事才华在功臣中才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不是遭到公孙述的暗杀,他将是当时最伟大的军事家。
请注意,岑彭取得这些成绩其实相当不容易,因为一开始刘秀对他并不信任,甚至存在猜忌心理。岑彭凭借出色的军事才华逐渐征服了刘秀,以至于后来他宁可压制吴汉也要力挺岑彭。
请不要问我“贾复不该是第一吗”,我懒得说。
05.二十八将功臣榜外还有个四人副榜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还有个“云台三十二将”功臣榜的说法,比二十八将多了四个,怎么回事呢?
原来,二十八将榜单设立后不久,汉明帝又下旨在榜尾增加了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四人,这四人就被后人称为“副榜”或者“附榜”。
王常是绿林军首领,当初曾经帮助过刘秀的大哥刘縯,因为追随刘秀的时间略晚失去了上榜的机会。
李通是刘秀的妹夫,其实是最早的追随者。只是由于李通是皇帝的姻亲,为了避嫌而被排除在榜单之外,类似的情况还有阴识(阴丽华的哥哥)、邓晨(刘秀的姐夫)、来歙(刘秀的表亲)。
窦融是河西联盟的首领,虽然他在很早就宣布归顺刘秀,但那是在刘秀登基之后,而且那时候河西武装事实上还处于割据状态下,不能算是刘秀的直属部队,因此他也没能挤进二十八人榜单。
卓茂是榜单中唯一的文官,也是最名不副实的一个。此人是西汉的遗老,其实没什么难得出手的政绩。只是刘秀登基的时候天下到处始皇帝,光姓刘的就好几个。
为了宣誓自己的正统性,刘秀想起了“不仕王莽”的卓茂,将老先生抬出来为自己站台。所以,此人就是刘秀的“千金买死马”营销策划。
06.二十八将外那几位令人遗憾的遗珠我个人认为,相较于二十八人、三十二人榜单,单轮功劳,有四个人应该榜上有名,他们分别是前文提到的阴识、邓晨和来歙,以及一直没提到的马援。
阴识既是刘秀的大舅哥,还是刘秀的大哥刘縯的忠实粉丝。当初刘縯准备起兵时,阴识正在长安读太学,得到消息后,小伙儿书也不念了,跑回家乡变卖家产组织了一支军队加盟了刘縯。
正是在阴识的支持下,阴丽华才嫁给了刘秀。
邓晨是最早看出“刘秀有天命”的人,早年别人用“刘秀为天子”取笑刘秀,邓晨就对刘秀充满信心。后来刘秀犯罪成了通缉犯,正是邓晨为他提供了庇护。
后来邓晨不顾族人反对,以私家武装支持刘縯、刘秀。小长安之战中,邓晨的妻子、三个女儿全都死于非命。
来歙最令人惋惜,他既是刘秀的亲戚,还是刘秀的好友。后来他常年奔走于陇西,将天水军阀隗嚣搅得头晕脑胀,还差点当中刺杀了隗嚣。再后来,他以一己之力攻克落门,如果不是汉军行动迟缓,隗嚣早就败啦。
遗憾的是,来歙跟岑彭一样,被公孙述的间谍杀害了。
马援大家都很熟悉,只是由于他加盟有点晚,而且率军立功是在光武帝晚年时期,统一战争中他的贡献不大。
当然,这份名单外还有四位比较令人惋惜的“叛徒”,分别是李轶、彭宠、庞盟、邓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