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之时,最强的是赵国、其次是魏国、再次是韩国。大概魏国夹在北边的赵国和南边的韩国之间,有一种夹心之痛吧。同样是开国之君,魏文侯成为三国最杰出的君主。
在求贤上,刘备拜访诸葛亮都是跟他学的,不过他比刘备做得更好!
魏文侯之后二百年出了一个叔孙通的方士,他对汉高祖刘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意思很明确,打天下靠武,治天下靠文。
魏文侯一千年后,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提出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观点。
其实这些,魏文侯早就做到了,他的弟弟魏成子尤其对这事热心。
魏成子拿出俸禄的90%,用于结交各国文化名流,它采用的手段就是态度非常谦卑真诚,送出的礼物非常贵重。为此,他结交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文化界的大佬。
知识分子都很傲气,虽然他们不想后来的祢衡对曹操那样,但也摆谱摆得高,拿架拿得高,尤其是这个段干木。
卜子夏、田子方的出山,是魏文侯亲自去,直接拜卜子夏为师、认田子方为友、请段干木为相的。
这卜子夏乃孔子的高足,他比孔子小44岁,是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商。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他提出的观点就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啥意思呢?学习学得出色,就要学以致用,去做官,造福一方。当官当得好,也要继续强化学习。总之,就是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推动理论。
田子方是卜子夏的师侄,他的师兄是孔门十哲的子贡。
子夏学问高,子贡口才好,田子方则是直接继承了子贡的口才,这个我们以后再讲。卜子夏、田子方,魏文侯请他们出山时,只要谦卑、尊重、重礼、高位即可,而段干木就不一样了。
他很可能是老子李耳后代,史载李耳有子李宗,是魏将封在段干,成为了段干氏的发源地。
段干木,自幼家贫,为了生活,努力挣钱。曾经做过牙商,牙商就和今天的中间商一样,实现了货币自由后,又拜卜子夏为师,成为子商最得意的高足。
魏成子、卜子夏、田子方都极力推荐段干木,他对治理国家很有见解。
魏文侯求贤若渴,晚上听说段干木的大才,饭不吃、觉不睡,看着月亮驾着车,直奔段干木家。
段干木也是个怪认,他有一身治国才能,也有一腔抱负,可他就是报着“不为臣不见诸侯”的原则。
魏文侯敲门后,仆人开了门迎了国君的大驾,可您猜怎么着?这段干木竟然跳墙跑了。好大一锅闭门羹啊,魏文侯尴尬到了极点。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魏文侯这人也是执着,他不怕失败,反而觉得自己诚意不够,让被段干木拒绝的。
魏文侯总是去段干木的家,在他家门口再扶着马车向段干木行礼。他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感动天感动地也终于感动了你!
这期间,魏文侯的老司机都不耐烦了,他一个乡巴佬,你贵为一国之君,面子给得他够够的,他怎么不吃敬酒啊?难道要吃罚酒呀?
魏文侯说,“这你就不懂了吧,他这是干木富义!段干木真是个人才,他不趋炎附势,是个君子。身处陋巷,名扬万里,我怎么敢不对他尊重呀?他的荣耀来自德行,我的荣耀来自权势。他是仁义的代表,我是财富的代表。权势不如德行,有钱远逊仁义,这个人正是我学习的榜样啊!
段干木是一位贤者,他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节操,有君子之道。他虽隐居于贫穷的里巷,而名声却远扬千里,我经过他的住所,怎能不表示出对其的敬意呢?他因有德行而取得荣誉,我因占领土地而取得荣誉;他有仁义,我有财物。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这个人正是我应该学习、尊敬的呀!
您看看,魏文侯比刘备有诚意吧。人家天天去,天天行礼,只到把你感动哭,跟着他干为止。
周安王元年(前401),秦敬公出兵阳狐,准备攻打魏国。秦国谋士劝秦公说:”魏国有段干木协助魏文侯治国,军民一心发展经济和军事,这样的国家是难以战胜的。秦敬公听闻此事,立即班师回朝。
魏文侯对人才是这样,对普通认、对国外也做到了仁至义尽。敬请关注明天的《资治通鉴》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