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派谭纶去浙江说服胡宗宪,目的就是阻挠改稻为桑的实行。
谭纶是裕王的心腹,派他去是因为,他和胡宗宪是旧相识。
清流认为谭纶去了浙江,可以影响胡宗宪,进而延缓改稻为桑的进度,他们有机会倒严。
其实清流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胡宗宪是公忠体国的人,他要为浙江百姓,甚至海上抗倭负责任。
他考虑的是大局,是浙江的安稳,而不是严党还是清流的各自党派的利益。
胡宗宪的困境
他是大明媳妇,夹在几派势力之间为难。
胡宗宪表面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但又被严世蕃排除在严党核心之外。
胡年轻时是王阳明的心学的崇拜者,他很在意名声,所以胡宗宪后来说,家乡为他建了几座牌坊,他不想被拆了。
从手握马宁远毁堤淹田供词,既不交给清流党改换门庭,又不交给严党,可以看出来胡宗宪想保持中立,起码要保住自己的抗倭任务。
清流此时安排谭伦到胡宗宪身边,直接把严党内部分歧变成了党争,此时胡宗宪再想争三年改成已经不可能了。
清流和胡宗宪分歧
清流是要倒严,他们一句“让浙江乱起来”,完全不顾百姓,浙江的稳定。
严党小阁老为了补国库亏空,同时私心又是为了兼并土地。
两党各自的私心会让浙江陷入一片慌乱中,为了多织30万匹丝绸,浙江出来30万反民,然后倭寇再一闹事,大明朝立马就乱了。
这个责任是要胡宗宪负责的,其余人都会甩锅给他。
胡宗宪有自己的立场,先要考虑自己的第一职责,浙江不能乱,他要与海上倭寇决战。
谭纶和胡宗宪的谈话
其实这两个人对政局的看法不在一个层次上,谭纶只是一个书生。
胡宗宪在和谭纶的对话中就说得很透彻了:
“你们都自以为知人,自以为知势。可是有几个人真知人知势的”
“这么多人都想借着这个国策兼并田地,可是眼下的浙江一旦这么多的百姓失去了田地,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后年必反。外有倭患,内有反贼,到时候浙江就乱了。”
胡宗宪因为这个缘故,不惜得罪严世蕃,上疏请求延缓改稻为桑。为此,他可以说是彻底得罪了严世蕃,与严党这些人决裂了。
严世蕃还是一意孤行,完全不听劝告,让手底下的人把浙江九个县给淹了。
为此,几十万的老百姓都没了生计。严世蕃是希望老百姓没有生计,只能贱买自己的田地,这样改稻为桑就搞成了。
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则是希望改稻为桑中一旦饿死了百姓,弄出事情,就能够从浙江烧一把大火,推倒严党。
清流的目的只是为了权力,并没有考虑浙江百姓的死活,因此胡宗宪 也看不上清流这几个人。
他对清流失望,觉得他们做事还不如严党。
清流对胡宗宪只是想将他作为工具,攻击严党,清流所有的出发点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胡宗宪的无奈
胡宗宪久在官场,对人和事都看得透彻,当他看清了清流的目的之后,对他们也失望了。
内阁徐高张在中央时间久了,早就不能体会到百姓的苦,自以为是的搞事情,完全不顾百姓利益,浙江的稳定。
胡宗宪对这些官员有自己的判断,但清流人在朝廷,身不由己。他们立场不同,很多事情明明知道该做,也不能做了。
地方官胡宗宪,要考虑百姓的 生计问题,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人自始至终都没有考虑过,如何真正解决改稻为桑落实后,浙江百姓的民生问题。
胡宗宪评价清流不知人不知势,都是好听的 ,其实是清流坏了浙江的事,清流这么搞浙江要出事。
清流这么操作,客观上加剧了党争的激烈程度,后面就是必须要死很多人,不死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