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飞行:将周总理骨灰撒向江河大地

俊德谈历史 2023-06-19 11:15:00

1976年1月9日清晨,周总理与世长辞。消息传来,举国悲恸。就在人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时候,1月15日凌晨3时左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张廷发和另外几位首长突然来到北京通县机场。

张廷发说,总理生前的遗愿,是要用国产飞机将骨灰撒向祖国的江河湖海和大地,中央军委委托他们代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来传达播撒总理骨灰的任务。

接受这个任务的,是空军独立第七团一大队。

张廷发说,按照中央要求,这个任务不能出一点差错,而且要绝对保密。同时根据邓颖超大姐的要求和飞机的性能,制定了飞机航线,确定飞行高度为2000米,飞行速度为180公里/小时。

接到命令,空军独立第七团立刻进行研究,最终决定由主管飞行的副团长胡振福具体负责此工作,并成立了由正驾驶胥从焕(时任一大队飞行二中队副中队长)、副驾驶唐学文、领航员白海坤、通讯员李永顺四人组成的特别机组。

由于当时我国国产飞机性能不太稳定,为防万一,空军准备了两个机组、两种飞机执行此任务,一个机组在南苑机场,待飞的是进口飞机;一个机组在通县机场,待飞的是国产运-5型军用运输机。

国产运-5运输机

根据总理生前用国产飞机的要求,空军必然优先选择通县机组执行任务。

1月15日凌晨3时,一大队机务一中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出于保密的需要,当时团首长并未将撒总理骨灰的任务告知一中队,直到当日上午10时,一中队队长杨怀泰才知道自己接到的任务是什么。

杨怀泰随即按任务要求,请第七团大修厂对尾号为7225的运-5飞机进行紧急改装,将一个漏斗形圆锥体安装到飞机货运舱内,并进行多次模拟试撒,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之后,飞机被指定专人看守,严禁任何人接近。

晚上7点左右,由张廷发带队的几辆汽车,载着邓颖超和总理的骨灰来到机场,停在了7225号飞机附近。邓颖超、张廷发等人下车,直接向飞机走去。

半小时后,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中央组织部部长郭玉峰,陪同手捧总理骨灰盒的张树迎、高振普登上飞机。

张、高二人是总理生前的工作人员,在总理身边工作多年,对总理有很深的感情。邓颖超对他们说,本想自己亲自去撒,但自己年龄大了,天气又太冷,只好委托他们代表她去撒总理骨灰。

为确保绝密飞行任务顺利完成,时任北京空军司令的刘玉缇和另外两位首长亲自来到机场高调度室坐镇指挥。

8:15分左右,飞机起飞,迅疾升上夜空。邓颖超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肃立在寒风中,眼含泪花,轻轻地向飞机挥手,与总理作最后的告别。直到飞机消失在茫茫夜空中,邓颖超、张廷发一行才登车离开。

为确保7225号飞机的绝对安全,当天晚上,空军对全国所有机场下达了禁飞令,即在任务完成之前,全国任何军用、民用飞机一律不得起飞,空军和北京空军的雷达全部开机,全程跟踪7225的飞行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飞行,飞机飞经北京城区上空。按照计划,此时开始准备撒总理骨灰。

机组人员打开总理的骨灰盒,看到里面有几个白色的大约长30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小布袋,总理的骨灰就装在那里。

当飞机飞越密云水库上空时,胥从焕第一次拉开了飞机上的播撒把手,将总理的第一包骨灰撒了出去。在那里,骨灰既可飘向水面,又可飘向长城内外。

紧接着,飞机转向东南方向飞去。

在飞到天津海河入海口上空时,机上一位领导要求胥从焕降低一些飞行高度。但胥从焕说,飞行路线、高度和撒骨灰的地点,都是中央事先定好的,我无权改变。随后,他拉起把手,将总理的第二包骨灰撒向海河入海口。

胥从焕第三次拉起把手,是在山东滨州黄河入海口北镇的黄河大桥,这也是总理的最后一包骨灰。

在任务即将结束时,机组人员突然发现总理的皮带环竟然还是完整的,无法通过骨灰喷口撒出去。经请示机上领导,机组人员将皮带环取出,打开机舱门抛了下去。

至此,撒总理骨灰的绝密任务顺利完成。

撒完总理骨灰后,飞机在渤海上空盘旋了三圈,然后返航,于1月16日0时45分安全降落到通县机场。

撒总理骨灰的这次绝密飞行,7225号飞机共飞行 4小时30分钟、830公里,是该机服役生涯中唯一一次执行此类任务。

0时50分,中央电台向全世界宣布:周恩来总理的骨灰已经根据他生前遗愿,撒向祖国的江河湖海和大地。

伟大的周总理永垂不朽!

0 阅读:5

俊德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