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讲,气机就是人体的生理,正常状态人体的气是怎么走的。
病机其实是中医的病理,因为外感六淫、七情或者现在的生活方式,或者因为年纪大气虚了,人正常的气机出了问题才出现了病机,有了这个病机才有了那些症状。
所以我经常跟学生说要忘掉那个诊断,其实不光要忘掉西医的诊断,也要忘掉中医的诊断。因为这些诊断,会干扰医生的治疗。
比如说一个病人来了,尤其是老年人,他也许有肾虚,还有肝阴虚、肝血淤,可能还有心气虚,还有肾阳虚水肿,那光中医诊断就有五六个、七八个,这跟西医是一样的呀,有冠心病,有糖尿病,血脂也高,然后脑动脉也运行不好。
那我们中医是不是一个一个去治呢?或者是根据一个病再去辨证论治呢?不是。实际上是一个问题,我们说治病求本。
本是什么意思?是让这个病机从失常的状态回到正常的状态,所以在中医里面都有一个常和变,不知常和变,无有是处。这个变有千千万万,那么我们把这个变回到正常状态,常只有一个状态。常回来了,那所有的东西都回来了。

在中医的疾病学说中,病机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概念。无论是症状的分析,还是证候的判断,乃至方药的选择,都是以病机分析为关联的。离开病机分析,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将无所始终。
疾病的临床征象是看得见、摸得着,或者感觉得到的,但病机却始终是隐匿的。
《黄帝内经》对病机进行了归纳与概括,“病机十九条”便是极好的例证。《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说明病机的概念之于疾病诊断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至少在《黄帝内经》的时代,病机已成为中医疾病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病机分析仍然是临床辨证的关键环节,也是考察医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
病机的表达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具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层面,如关于痹证之所以会出现疼痛、不仁、畏寒、发热、多汗等症状的机理;一个是综括于所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层面,如阴阳失调、邪正盛衰、升降失常等。
病机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核心环节。中医之所以强调病机的分析和掌握,是因为它不仅是病变的本质,而且可能跟初始病因脱节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演化过程。治疗疾病,即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干涉这个演化的过程。
实际上还有两个机,一个是神机,《黄帝内经》里面它这个“神”说得很多。

神机的“神”,《说文解字》言:“天神,万物受天神指引”;“机”,事物发生的枢纽,本义为弓弩上的发射机关;“神机”首见于《黄帝内经》,“根于中者,命日神机,神去则机息”。取其原义,则“神”就是弓弩上的箭,箭去则机关,神去则机息,强调了“神”的重要性。
后世学者经过理论发挥,认为“神机”是将生命活动的物质和功能结合成有机整体的内在力量,决定生命现象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在内为阴阳之气的升降开合,在外为精神意识活动的表现,又称“神明”。
神机根于中而神明征于外,神明为生命体的外在表现,精神活动乃广义之神机。五脏藏五神,机体通过气立感知外界信息,然后下传五脏,在大脑的协同下,通过五脏的精气互化,产生五脏之志,即所谓的“魂、魄、神、意、志”,再上传到大脑,通过大脑的高级整合功能,形成七情反应。
故“脑”为神明之体,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气血精髓、营卫之气等为脑神机运转的物质基础,即《素问人式运气论奥·论六病第二十八》之“内有五藏六府,为生气之源,外有百骸四支,为神机之用”。
“气立”,因气而创立、存在。“气立”意为沟通于外,指生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为人体与外环境直接发生关系的部分,可分为有形之水谷、大气的摄入和无形之四时、五运、六气的变化,负责调节气在目、耳、口、肺、胃肠、皮部等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出入运动。
比如在《黄帝内经》里面有五运六气的问题。有每年这个气的变化,这一年就会有什么样的病。

“神机气立”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不外乎神机、气立两者关系的失调,神机失用主宰疾病的内因,气立失衡则影响疾病的外因。
当神机内在调节和气立沟通外界信息的功能发挥稳定时,生命体会保持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而当气立失衡时,就会干扰内部神机的“升降”,内在神机的失用也会影响外部气立能量的“出入”,即《素问·六微旨大论》之“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而神机、气立的升降出入失常,则导致五脏生克制化的功能失调,疾病蜂起。
还有一个是天机!我自己妄作揣测,我想神机和天机其实是属于道家的部分,或者道医里的部分,也许是中医的源头。而我们现在的中医,主要在气机和病机这个部分。

但是其实神机才值得深究!
神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乱掉了。所以差不多各个人的神都是乱的。
可以想象,有一个病人他有各种各样的症状,然后我们去辨证,辨证出来是有肝热,或者有小肠热,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治疗,有吃药,有针灸。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他生活方式不正常,他晚上11点才睡觉,睡觉前还在打电话,还在想股票,还在看电视,他的神乱了,神机一乱,气机肯定乱,气机一乱就成病机了,所以这个非常重要。
这也是道家里面强调的要清静无为,要简单。那么当你的心非常简单的时候,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好历害的源头.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