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是中华“花文化”中最最重要的存在。对于“梅花”,人们赞扬它凌霜傲雪的高洁,以及它的隐逸精神。而“红梅”,则与普通的“梅花”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它继承了“梅花”凌霜傲雪的精神;其次,它又用它那鲜红的花瓣,摒弃了普通“梅花”的隐逸精神,有了特别高傲和高调反抗精神。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这不奇怪,人们虽然赞同刘伶和向秀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隐居生活;但人们更加赞扬嵇康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这就是“红梅”精神。就像歌曲《红梅花儿开》里所唱的“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凛冽的寒风中,芬芳满枝桠”。
1. 《红梅》,周濆这首五代诗人周濆的《红梅》,是一种浪漫主义思想来解释“红梅”的成因。诗人想象力丰富,把众多的神话传说,集中到对“红梅”的描写,给与了“红梅”最高的赞扬:
姑射仙人笑脸开,肯将脂粉涴香腮。
只因误入桃源洞,惹得春风上面来。

姑射仙人笑脸开,肯将脂粉涴香腮
“姑射仙人笑脸开,肯将脂粉涴香腮”,“姑射仙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诗文中以“姑射”为神仙或美人代称。“涴”,弄脏,泥、油等沾在衣服、器物上。
“红梅花儿开”,它就像姑射仙子的笑脸一样;而且,它不肯使用那些胭脂脂粉来打扮它的香腮。
“只因误入桃源洞,惹得春风上面来”,“桃源洞”,是指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那里盛开了鲜红的桃花。“红梅花儿”是因为误入了那传说中的“桃花源”,让那里的春风吹拂了它的笑脸,顿时像桃花一样鲜红。

只因误入桃源洞,惹得春风上面来
整首诗,首先是赞扬了“红梅”像“姑射仙子”一样美,然后,又赞扬它像“桃花源”中的桃花一样红艳。通过神话传说,指出了“红梅”的特点。
2. 《瑞鹧鸪 其一 咏红梅》,晏殊大词人晏殊特别喜欢江南的“红梅”,他指出,“红梅”就像江南女子,窈窕婉转。这首《瑞鹧鸪 其一 咏红梅》,也写尽了“红梅”之美:
越娥红泪泣朝云。越梅从此学妖嚬。
腊月初头、庾岭繁开后,特染妍华赠世人。
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颜不掩天真。
何时驿使西归,寄与相思客,一枝新。
报道江南别样春。

越娥红泪泣朝云。越梅从此学妖嚬
“越娥红泪泣朝云。越梅从此学妖嚬”,“越娥”指越地的美女,这里以越女的红泪如朝云般美丽,比喻红梅的娇艳。红梅从此学得了这种妖娆的美态。
“腊月初头、庾岭繁开后,特染妍华赠世人”,这句典故出自南北朝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想当年,陆凯在“庾岭”折下梅花,远赠给身在“陇头”的友人。而红梅呢?却以以其独特的鲜艳鲜红美丽赠予世人。
“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颜不掩天真”,前溪昨夜积雪深厚,但红梅的红润容颜依然不被掩盖,展现出其天然的美丽。
这句容易让人想起唐代诗僧齐己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赞扬了“红梅”的凌霜傲雪精神,又突出了它鲜红的颜色。

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颜不掩天真
最后一句,“何时驿使西归,寄与相思客,一枝新。报道江南别样春”,继续敷衍了陆凯的《赠范晔诗》,强调了“红梅”鲜明的特点。
3. 《西江月·红梅》,王安石世人都知道文学家王安石的那首《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直到这首《西江月·红梅》的人就不多了,这首词,是描写“红梅”诗词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
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
北人浑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梅花虽然美,却嫌它颜色淡薄,天意让它与胭脂相比显得不那么浓艳。
“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真妃”,指杨贵妃。“琼姬”,指琼花或雪花。就像杨贵妃刚刚从华清池洗浴出来,又像是美酒使琼姬半醉,脸庞像胭脂一样红。

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北人浑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北方的人们没有见过“红梅”,都以为这是杏花。只不过它的枝条是青色的,而不像杏花的枝条是灰色的。
这就是“红梅”,既有梅花的凌霜傲雪精神,又有桃杏的妩媚气质。
4. 《红梅三首·其一》,苏轼大文豪苏轼最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够把世人写烂了的题材,写出新意来。比如,他写庐山,写西湖,写梨花,写海棠等等。这首《红梅三首·其一》也是这样,前辈写“红梅”,无外乎两点,一是“红梅”的凌霜傲雪;二是“红梅”的鲜红妩媚。苏东坡要写“红梅”,肯定不能再写这两点: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红梅”这个品种,比一般的梅花开放要稍微晚一点,这个特性被东坡抓住。他说啊,“红梅”是因为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独自开放;它担心自己冰洁的面容会不合时宜而受到世人猜忌,所以才稍微一点盛开。
诗人接着解释“红梅”为什么是红色花瓣,“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她是故意妆扮出浅粉般的桃杏颜色,但梅枝还是细瘦的样子,呈现出经受霜雪考验后仍然劲挺的姿态。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所以提前开放。它的颜色好似美人酒后无端泛起的红晕,并不是它故意向世人展示它的妩媚。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一般的诗人,已经不知道“梅花”那凌霜傲雪的标格了,只会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辨梅花和桃杏,这真是贻笑大方啊!
5. 《和题毗陵荐福寺红梅》,贺铸和苏轼一样,宋代诗人贺铸也是更看重“红梅”的高洁品格,而不是它如同桃杏般的妩媚。这首《和题毗陵荐福寺红梅》,赞扬“红梅”如同得道高僧一样,充满了清幽与高洁的品质:
一种梅生禅老家,屋檐古干恣敧斜。
诗人莫讶深红色,绝胜寻常桃杏花。

一种梅生禅老家,屋檐古干恣敧斜
“一种梅生禅老家”,开篇点明红梅生长的环境,即荐福寺这一禅院之地,暗示了红梅的清幽与高洁。
“屋檐古干恣敧斜”,这里描绘了红梅的形态,屋檐下的古树枝干随意倾斜,展现出一种自然、洒脱的美感。
“诗人莫讶深红色,绝胜寻常桃杏花”,大家不必惊讶红梅的深红色,这可比普通的桃杏花更加美丽,在于它那清幽与高洁的品格。
6. 《鹧鸪天 其九 咏红梅》,向子諲这首宋代诗人向子諲的《鹧鸪天 其九 咏红梅》,是一首比较全面描写“红梅”的宋词。把“红梅”的特点以及它跟桃杏之间的区别,娓娓道来,说得一清二楚:
江北江南雪未消。此花独步百花饶。
青枝可爱难为杏,绿叶初无不是桃。
多态度,足风标。蕊珠仙子醉红潮。
绝怜竹外横斜处,似与芗林慰寂寥。

江北江南雪未消。此花独步百花饶
“江北江南雪未消。此花独步百花饶”,江北和江南的雪尚未融化,这朵梅花独自盛开,超越了百花。
“青枝可爱难为杏”,它虽然花瓣红色,但它不是杏花,因为它的花枝是青色的,而不是灰色的。“绿叶初无不是桃”,它也不是桃花,虽然它们都是颜色鲜红,但桃花和桃叶是一起长出来的,而“红梅”则是先开花,后长叶。
“多态度,足风标。蕊珠仙子醉红潮”,“红梅”的多样姿态,富足的风度和品格。就像是蕊球仙子喝醉了,脸上泛起了红潮。

多态度,足风标。蕊珠仙子醉红潮
整首词,词人没有大讲道理,而是带着轻松愉悦的口吻,为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读起来非常轻快,同时,又对“红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7. 《和向监庙红梅·其一》,王洋这首宋代诗人王洋的《和向监庙红梅·其一》,又换了一个角度来描写“红梅”,它将“红梅”与“白梅”做对比,显得也是别出心裁:
向来冰艳敌寒空,直待春来试浅红。
大抵一般标格在,两般颜色不须同。

向来冰艳敌寒空,直待春来试浅红
“向来冰艳敌寒空,直待春来试浅红”,梅花的美丽如同冰雪般冷艳,它能够在寒冷的冬日中与严寒的天空相抗衡。只是快到了春天,它又开始展现出它浅红色的花朵,变成了“红梅”。
“大抵一般标格在,两般颜色不须同”,不管是“白梅”还是“红梅”,它们大体上的风标、品格都还在,那就是清幽与高洁。那么,即使是两种不同的颜色,那也是无关紧要的,也没有必要一定要相同颜色。
一句,“大抵一般标格在,两般颜色不须同”,表达了诗人对“红梅”与“白梅”都是同样喜爱,因为它们拥有一样的标格。
8. 《红梅为力斋题》,李东阳唐代女诗人观梅女仙在《题壁》中写道,“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花有两般”。这句诗,自然是赞扬南枝梅花的际遇,表达了人们对“出人头地”者的赞赏。这首诗,得到了历代诗人的引用和引申。但明代诗人李东阳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在《红梅为力斋题》中写道:
谁道南枝胜北枝,北枝偏耐雪霜欺。
雪霜消尽春风改,只有丹心似旧时。

谁道南枝胜北枝,北枝偏耐雪霜欺
“谁道南枝胜北枝,北枝偏耐雪霜欺”,谁说南面的梅枝比北面的梅枝更胜一筹?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南枝随着冰雪陨落了;而南枝则迎着春风盛开。可见,北面的梅枝更能经受住雪霜的摧残。
“雪霜消尽春风改,只有丹心似旧时”,当雪霜消尽,春风拂面时,红梅依然保持着它那如丹砂般鲜艳的本色,如同初心不改。

雪霜消尽春风改,只有丹心似旧时
一句,“雪霜消尽春风改,只有丹心似旧时”,告诉人们,不管是在冰天雪地盛开的“红梅”,还是迎着春风盛开的“红梅”,它们的一颗红心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