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鲁迅神交已久。

鲁迅曾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表达对瞿秋白的感情。而瞿秋白赠送给鲁迅的诗:“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旧梦已如烟。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将自己的心扉向鲁迅敞开,是对这位忘年交的充分信任。
每逢中共机关被破坏,瞿秋白无家可归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鲁迅家避难。就像家人一样,他习惯地称呼鲁迅为“大先生”。
危急时刻,鲁迅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多次伸出援手,瞿秋白五次危急关头,都是找鲁迅:
一、鲁迅的家一度成为瞿秋白夫妇最可信赖的庇护所。

仅在1932年冬至1933年9月短短半年多时间,瞿秋白就曾四次藏身鲁迅家中避难。
1932年11月,顾顺章被捕叛变,瞿秋白夫人杨之华被叛徒盯梢,中共“特科”联络员,以秘密的联系方式,向瞿秋白发出“紧急警报”:瞿秋白接到警报后,与夫人杨之华商量“到鲁迅家去!”
1932年12月9日,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接到秘密情报:是晚国民党特务要在紫霞路一带破坏一处机关,经分析,瞿秋白夫妇住处首当其冲。值此紧要关头,党派中央局组织部长黄文容(即黄玢然)通知瞿秋白夫妇迅速转移。瞿秋白接到通知后,脱口而出,“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鲁迅那里!;”
1933年7月上旬,省委机关被叛徒供出,情况危急。正在江苏省委机关工作的瞿秋白接到紧急“警报”:他们的住所已经暴露,必须立即转移。瞿秋白再次前往鲁迅家避难;
1933年8月下旬。瞿秋白大约在上海临时中央局机关内部交通主任高文华家里住1个月之后,突然传来警报,高文华的住处已处危险中,要瞿秋白连夜撤离,瞿秋白与夫人杨之华匆匆收拾行李,深夜2点分头赶往鲁迅家中。
一阵急促的咚咚敲门声将鲁迅与许广平惊醒。
当许广平听清是瞿秋白声音时,轻轻地打开门。瞿秋白闪身而入,还没有坐稳当,又响起了一阵紧切的敲门声。
鲁迅夫妇不免紧张,担心特务跟踪而来。许广平仔细听了听,原来是杨之华赶到了。
不过,两次敲门声同样惊动隔壁东邻的日本人和西邻的白俄巡捕,惹得他们出来巡视一圈。
二、瞿秋白被捕后,使用了笔名“林祺祥”,写信向鲁迅求助

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水口镇被捕后,瞿秋白一口咬定自己叫林琪祥,是随队医生。取得敌人初步信任后,瞿秋白以林琪祥的身份给鲁迅和杨之华(妻子)写了一封信,请二人保释自己。
鲁迅心急如焚。马上把信件转交给杨之华,分头寻找对策营救。接着,鲁迅和周建人筹办一家店铺,准备当作铺保去保释瞿秋白。
另一边,杨之华在一位牧师的协助下,也取得了一家旅馆的铺保证明。杨志华随即把为瞿秋白新做的两条裤子和鲁迅送给的50元钱,连同铺保一并从邮局寄出。
杨之华还租好了一套公寓,等待着瞿秋白保释后用于秘密居住。
然而天降人祸,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营救计划即将实施成功的时候,革命的叛徒出现了。
瞿秋白已被捕的情报,经由敌八师师长陶崎岳将俘获的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成之妻徐氏供出,并经叛徒杨跃彬和朱森指认瞿秋白。
三、被叛徒出卖后,瞿秋白不惧威逼利诱,英勇就义。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用俄语高唱《国际歌》,用中文高唱红军歌,在福建长汀罗汉岭下英勇就义。
为了实现对瞿秋白最好的纪念,鲁迅生命垂危,亲自编校《海上述林》。他说,“人给杀掉了,作品是不能给杀掉的,也是杀不掉的。”
《海上述林》出版时,鲁迅没有看到它的问世,在瞿秋白就义一年之后,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豪与世长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