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事变,红军为何不与蔡廷锴合作

见谈历史 2025-02-01 02:59:07

1933 年10月,中央红军正面临着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严峻挑战。紧要关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福建事变。这场由十九路军发动的军事反蒋行动,为红军摆脱困境提供了绝佳机会。

然而,红军和十九路军的合作只是短暂接触,没有进行下去。福建事变很快被国民党中央军镇压,红军踏上艰难困苦长征之路。

那么,福建事变,红军为何不与蔡廷锴合作?

一、博古等人执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缺乏足够大的统一战线的格局。

十九路军,从他改编成立的那天起,就不属于蒋介石的嫡系。它是国民党元老李济深一派掌控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事力量。因为对蒋介石中央集权大权独揽的做法不满,及中央利益与福建地方利益相悖,尤其是1932 年 1 月 28 号“淞沪抗战”,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抗战,蒋介石不予支持,还下令让十九路军撤出上海。

一下子激起了19路军的强烈抗争。1933 年 10 月的时候,十九路军的代表徐名鸿来到中央苏区,跟中共代表初步的接触。在停止军事冲突、划分军事分界线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11 月 20 号,福建事变正式爆发。蔡廷锴等人,发表《福建独立宣言》,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反对蒋介石。

1933 年 11 月 22 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来商议对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未被采纳,以博古、李德为代表的临时中央政治局认为,福建事变属于国民党内部的矛盾,红军需要保持警惕,不能随便介入。表现出对这一局势判断上缺乏先见之明。

博古等人接受王明左倾机会路线遥控指挥,态度暧昧,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

博古的主张摇摆不定,甚至拒绝接见19路军代表。这也为红军与19路军的进一步合作造成影响。

二、共产国际方面不支持红军与蔡廷锴合作‌,同时他们认为蔡廷锴等人反复无常不靠谱。

当时,苏联与国民党政府关系有所顾忌,寄希望于蒋介石能在远东应对日本威胁中发挥作用,因此对红军与蔡廷锴合作‌的态度是不支持。

说到蔡廷锴等人反复无常不靠谱,也是事实存在。

南昌起义时,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蔡廷锴因为与叶挺的关系很铁,被周恩来任命他为左翼总指挥,并且担任军事委员会七个委员之一。

不过在南下广州的路上,蔡廷锴的不想继续参与革命,8月4日,蔡廷锴抵达贤县,他将自己部队中的中共党员送出队伍。脱离起义军,然后带着第十师5000人的部队奔赴福建,跟随陈铭枢。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控制的第十军,成为日后十九路军。

1934 年 3 月,共产国际的代表来中国考察。强调共产国际是支持红军跟其他反蒋的力量一起合作,但要求红军保持合作的领导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红军的手脚,在客观上就把红军与福建政府的合作停留在表面形式,没有深入展开落实到行动上。

三、如果红军抓住福建事变的机会,与19路军联合对抗蒋介石,历史走向可能发生改变。

福建事变发生时,蒋介石被迫从“围剿”中央苏区的前线抽调兵力入闽,讨伐19路军。这为红军提供了一个打破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有利时机。如果红军能够与19路军有效联合,利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采取积极行动,那么红军可能有机会打破包围,避免后续的长征‌。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和保守策略,红军未能充分利用这一战略机遇,也让蒋介石重新集中力量对红军进行“围剿”,最终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的开始‌。

比如,红军与19路军合作,可以通过在福建建立根据地,利用福建的地理优势,尤其是福州港获取更多外援,从而迅速扭转局势,摆脱困境,寻机挺进江浙一带开创局面,战胜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

0 阅读:35
见谈历史

见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