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永春洑江的祠堂文化

嘉澍看旅游 2023-03-10 23:13:06

闽南地区的姓氏文化、宗族观念、祠堂文化应该说是国内比较有浓郁的区域。正月回泉州永春洑江祭祖,发现这个人丁也就千把号人的小村庄,其中光是郑氏的祖宇(祠堂)就有好多座,因时间关系,当地族人只能带我们参观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六座祖宇。这些祖宇大小不等,分布在洑江村内,下面就让笔者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六座有代表性的郑氏祖宇吧。

西头井祖宇是洑江村郑氏的总祠宇,据《桃源永春洑江郑氏族谱》记载洑江郑氏出自河南光州固始县,永嘉南迁,一世祖素芳公生闽建中,元末兵灾逃避安徽桐城,二世均德公又从桐城溯迁桃源永春而入洑江,见此地碧水青山环境优美,于是定居此处繁衍生息。祖宇位于洑江村的山坡处,视野开阔,祖宇背靠祖山,前望洑江,实乃风水宝地。

祠宇以传统的闽南建筑风格呈现,前后二进,内置天井,侧有厢房多间。内供有一世祖素芳公,二世祖均德公,三世祖义齐公,四世祖顺吾公,五世祖贵兴公。。。。。。等众多列祖列宗神位。逢一些传统农节,全族大小均会集中祖祠举行隆重祭祀,告慰列祖列宗。厢房为洑江村郑氏家族会办公室,族中事务均在此进行集体商讨定夺。

存峰祖宇是洑江村的一座分支祠宇,听村里老人协会的长辈介绍,建设这座祖宇实属不易。因本支人丁只有三十多人,建设祖宇的资金筹集比较困难,因此祖宇的建设也只能一步一步来完成,整座祠宇历时多年分三次才建设完毕。走出存峰祖宇,我又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对族人又多了些敬意,他们对宗族事业是多么的上心,这是对祖宗的敬畏,更是一种信念。

洋楼祖宇虽然位于洑江村的县道边上,但如果没有当地人带路,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发现不了它。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是因为这座祖宇太特别了,在建这座祖宇时,它没有采用传统的闽南建筑风格,而是采用了当时尚属洋气的海外建筑风格,祖宇的名称也叫“洋楼”。问过族人才知道,原来这一分支的族人早年闯荡南洋的比较多,这些在南洋打拼的族人们在事业有成后,回到家乡也建起了南洋所见到的洋楼。

峻岭堂祖厝,始建于嘉庆辛卯一七九四年,是开基祖素芳公定居洑江兴建西头井后,传至十一世恩正公,起盖书房仔祖宇,传至宏坤、宏王、宏忠三昆仲,合力兴建峻岭堂。一九九三年,峻岭堂因逢穿洑江村而过的县道加宽而拆掉,至此居住海外马来西亚侨亲,金炎、金标、兆财、文良、首倡重建峻岭堂。于2011年2月26日动土,在4月2日升梁大吉,后又于2019年重建左右护厝,终成现时规模。

大茂墘祖宇是洑江郑氏第十三世赞吾公生有五子,而后建大茂墘祖宇。大茂墘祖宇采用闽南传统风格,外墙里面一米基线用大理石装饰,上以红砖垒砌,红墙之上饰以一圈彩绘,彩绘内容丰富多姿。内部格局为二进式,二进中间是一口天井,以利采光和寓意财不外流之意。穿过天井的正前方是祖宗神位,两侧是厢房,用作办公和存放杂物等用。祠宇内的格局中规中矩,更多是以传统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振洋祖宇是洑江郑氏素芳公派下十一世思全公的故居,思全公字邦实,号振洋,生万历乙亥一五七五年至顺治乙未一六五五年。现在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振洋祖宇是

二零一六年元月重建落成。走近振洋祖宇,门楣上鎏金的“荥阳衍派四字熠熠生辉,祖宇建筑风格非常富有闽南特色,红砖朱瓦,翘脊巍然挺立,石大门斗一副,石窗两对,麒麟雕一对及影雕封堵,内设石柱七对,五块全长过丁石,铺板材地板,五代龛全座,异常气派。祖宇内映入眼帘的是先祖思全公的神龛,两边的石柱上:“振族光宗兴后秀,洋恩大德仰先贤,横批是:振洋祖宇”,短短一副对联就将振洋先祖的恩德与对后世的期盼一一镌刻其上。高悬的"福星高照”在精美的“八仙过海”漆画的簇拥下更显祖宇的气派壮观。

此六座祖宇只是洑江村内有一定代表性的祖宇,因行程匆忙未能一一领略其他祖宇的容貌,甚是遗憾,但就是这六座祖宇也足以让我及同行的几位族人深感震撼,这是一种什么力量让洑江的族人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修缮祖宇,这也是我内心深处难以解答的一个疑惑。

0 阅读:3
嘉澍看旅游

嘉澍看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