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经典诵读古诗词《石壕吏》

智慧山丘无限 2025-02-07 15:44:37

​​​​​​

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字词注释

投:投宿。

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

逾:越过。

一何:多么。

邺城:今河南安阳市。

附书:托人带信。

存者:活着的人。

已矣:没有了。

乳下孙:吃奶的小孙子。

完裙:完整的衣服。

河阳:在今河南孟县。

役:服役。

幽咽:抽泣声。

诗词译文

夜晚投宿石壕村,目睹官吏在抓人。老汉赶忙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去应对。官吏呼叫何等愤怒,老妇泣啼何等苦。听老妇上前答官吏:三个儿子都去驻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已战死。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了的人永远没有了。家中再无其他人,只有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孙子吃奶母未去,无衣可穿难以见人。老妇虽然力气衰,肯请跟着官爷去从军。到河阳去服役,兴许能赶上做晨炊。夜深吏去一片静寂,仍能听到抽泣声。天明登程离开石壕,告别的只有个一老翁。

特色赏析

安史之乱前后长达八年,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唐王朝为补充兵力,到处强行抓兵。杜甫在华州司空参军任内,有一次从洛阳返华州时在石壕村亲自经历了官兵抓丁之事,写了这首《石壕吏》反映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

杜甫写这首诗时,唐军刚刚兵败邺城退守河阳,急需增兵。然而丁壮殆尽、兵源枯竭,强行抓丁的官吏竟然将一老妇抓走以补充兵员,国家到了何等濒危地步,人民承受着多大苦难。杜甫抓住这一典型事件,展示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带给人民的深重苦难。

开头直接点出“有吏夜捉人”的事实,“暮投”显示社会秩序混乱,天刚黑就赶快投宿;“老翁逾墙走”显示人们的高度警觉,可见“夜捉人”是经常的事情。诗的中心部分是老妇的自诉,这段自诉有三个要点:一是家中三个儿子都当兵去了,现在二死一戍,战争的苦难首先由人民来承担。二是家中已无丁壮,只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孙儿,而儿媳“出入无完裙”,生活已陷入绝境。三是老妇以衰朽之身愿去服役,有意保护家庭独自承当国难。老妇的自诉何等凄苦,又何等悲壮。全诗以“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结尾,“夜捉人”事件过去了,但苦难并未结束,等待“老翁”的还会有更大的苦难。

0 阅读:7
智慧山丘无限

智慧山丘无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