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黑白间|(七)盟书

翻蓁熙 2024-05-27 15:24:34

书法之所以耐看,笔墨的枯湿变化与美妙文藻固然是魅力,但也离不开章法和空间架构:笔法的组织让笔墨蕴含无穷尽的运动活力;空间的穿插打破字节彼此的间隔,使之层层递进,幽远耐人寻味。

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最早的毛笔书写文字,便作于礼崩乐坏的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局波谲云诡、变诈迭出。以赵氏家族为首,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于是举行了各类盟誓活动用以制约彼此。

记录此类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件,就是盟书。

盟书是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建立同盟后的约信文书,一式两份,一份藏在盟主国,一份埋在地下或沉于河水之中。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

目前考古发现出土的盟书有两份:一份是在1965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作为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十大国宝之一的【侯马盟书】(图一);另一份是于1979年河南温县出土的【温县盟书】(图三)。

图一 【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它的发现不仅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甚至对于古文字的研究等都有重大意义。

【侯马盟书】(图二)的书写字体是典型春秋晚期晋国的官方文字。盟书是用毛笔蘸取朱色颜料或者墨汁,书写在石片或者玉片上,以朱笔书写为主,少数为墨迹。

【侯马盟书】的盟辞誓言所用玉石片多以圭形为主,最长者有三十二厘米,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若干。

图二【侯马盟书】

盟书中文字可辨识者有六百五十六件,多则二百余字,少则十余字。它们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古代文字中用毛笔书写且篇章完整的最早的古人手书真迹。

【侯马盟书】作为盟誓的记录,所用字体为流行于社会上层的日常手写体草篆。潦草简洁,清晰明了。摒弃其文书功能,单以书法来论,其特色的笔法和线条形式极具张力。文书以毛笔书写,字体古拙,运笔流畅,完美呈现出毛笔的特质,“唯笔软则奇怪生焉”(出自东汉蔡邕《九势》)。

盟书多以侧锋落笔,迅疾而出,笔锋外漏明显;线条婉转犀利,提按顿挫,字形舒展且有韵律。这种头粗尾细、头重尾轻的线条和笔法,加上收尾处经常出现的回勾线条,透露出当时书写者的速度极快,与当时正体篆书的写法迥然不同。

另一份出土于河南的【温县盟书】(图三),数量比【侯马盟书】多了一倍有余,两者在成书年代、文字形式和内容上有众多相似之处,但【温县盟书】全部为墨迹书写,不似【侯马盟书】以朱笔为主。

图三【温县盟书】

二者同为晋古文字系统,【温县盟书】的结体更加修长工整,结体疏密有致,用笔潇洒不失风范。

近几十年来,文博工作者在对古文字的梳理上,经常将这两份文书结合起来一起研究,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