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战役,国军将领李默庵被打懵:粟裕究竟是什么人,打仗这么滑

觅波评过去 2023-09-28 05:02:01

1946年,苏中战役胜利后的粟裕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集结30万兵力攻打我中原解放区,全国解放战争就此打响。

解放战争开始后,蒋介石骄狂地认为自己能在一年的时间里打败共产党,并为他的“美梦”制定了一张精确的时间表。

时间表上是这样写的:1946年6月底,铲除中原地区的李先念部;1946年7月,铲除苏北地区的粟裕部。1946年8月,占领津浦路和胶济路;1946年9月,铲除冀热辽和冀鲁豫刘伯承、邓小平部......

可以说,在解放战争开始初期,蒋介石迫不及待地想要实现他的“美丽幻想”,气焰逐步升高。而中共对和国民党的“较量”一直保持着谨慎态度。

当时,我军和国民党军在装备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国民党军全副美式装备、单兵作战能力强、部队战斗力强悍,而我军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

这使得很多人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我们能不能打败国民党军?

国军精锐的美械装甲部队

事实上,解放战争开始后直至苏中战役开始之前,我军还没有打败国民党军美械整编师的成功战例。在这一点上,苏中战役的胜利有重大意义。

那么,粟裕是如何创造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战场奇迹呢?事情要从1946年7月说起。

1946年6月21日,粟裕在华中野战军营以上干部大会做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

1946年7月,在粟裕的一再提议下,中央经过谨慎考虑,同意华中野战军暂缓向淮南转移,继续留在苏中。

7月13日,中央给华野发来电报,对下一步的作战行动作出指示:“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弱点。”

毛主席的话很好理解,他希望华野以摸清敌人弱点为目的,先和敌人打几仗,尽可能多地了解敌人的情况,为未来漫长的战斗做准备。

不难看出,在最初的计划中,苏中战役是中央为分析解放战争初期的战争规律、积累战斗经验而在南方战场发动的“试战”。

在苏中,粟裕要面临的对手是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李默庵。

对于李默庵,粟裕并不陌生,因为他和一些中共高级将领都有过交集。当年在黄埔军校,李默庵是徐向前、陈赓、左权的同窗;1924年,李默庵加入共产党,和叶剑英交情深厚,只是后来作出了退党的决定;抗日战争时期,李默庵领导的14军和八路军一起浴血奋战,深受朱德、彭德怀等人的敬重。

从李默庵的履历上看,粟裕这一次的对手实在可以称得上是“劲敌”。

李默庵

收到中央的电报后,粟裕每天都在思考和国民党军在苏中大打一仗的事情。

而此时,李默庵也对苏中解放区虎视眈眈,并主持了作战会议,商讨攻打苏中解放区的作战计划。

经过激烈的讨论,李默庵的作战计划出炉,具体是:派出12万兵力从4个方向对苏中展开进攻,第一步是攻占如皋、海安。即:49师从南通、白蒲方向突袭如皋;83师、69师、99旅从泰兴、靖江方向攻打黄桥,下一步北上进击如皋;第25师优先攻下姜堰,再向海安发起进攻。

四路兵马的配置,是依靠一个旅独挑大梁,部分将领对这一点持反对意见。

但83师师长李天霞表示赞同:“苏中共军满打满算,也就3万人,我们总兵力为12万,兵力相较,达到4比1,稳操胜券。”

25师师长黄百韬则不以为然:“论两军战力,灭苏北之敌当然毫无问题。问题是苏北赤化甚深,敌人情报灵通,行动自如,我军则有盲目作战之感,常予敌以集中兵力击我一点之机会,不得不慎。”

看见一些人心里有疑问,李默庵便挨个听取了所有人的意见。

49师师长王铁汉、69师师长戴之奇、65师师长李振保持中立态度。他们觉得一个旅独挑大梁可能不占便宜,但也不代表完全行不通。

听着众人你一句我一句,谁也说服不了谁,李天霞心里很是烦躁,狂妄地说:“干吧,老拖着干嘛!我那里没有问题,如果再拖下去,也许会拖出问题来。”

在这次进攻中,李天霞的83师是主力部队,也是实力最顶尖的队伍。李默庵心里虽然有一些担忧,但他也要考虑主将的心情,因此摆摆手说:“那就干吧!15日发起总攻。”

李天霞向李默庵打包票,83师绝对不会在作战过程中掉链子。李默庵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他也确信即便战斗途中发生意外,也不会是83师,他比较担心的是战斗力薄弱的余下三路兵马。

粟裕获悉李默庵要在7月13日向苏中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便决定掌握主动权,抢先向敌人发起攻击,并加紧召开作战会议,制定作战计划。

在作战会议上,粟裕直截了当地说:“敌人分四路而来,拉开架子要和我们拼消耗。我们恕不奉陪,专打他一路。问题是打中间,还是打两翼?两翼嘛,是南通和泰州,坚固筑城,于我军不利。中路敌人虽然占据泰兴、宣家堡,但我们的群众条件好,作战有利。”

粟裕

当时,华中野战军下辖兵力只有3万多人。

粟裕的作战计划是:派7纵3个团的兵力死死盯住东面的国民党军;派10纵3个团看紧邵伯方向的国民党军;同时派6纵、8纵12个团拦住中路的83师。

李默庵和他的部下做梦都不想到,粟裕首先盯上的就是李默庵最放心的83师。

李默庵

粟裕的作战计划不符合常理,甚至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在新四军作战科长叶超看来,总共有三个“不合常规”的地方:第一,在我军作战史上,最常用的战术是“诱敌深入”,而粟裕把两军交战的地方选在了敌人要发起进攻的前沿阵地;第二,粟裕没有采用“以守为主”的策略,而是先下手为强,主动向敌人发起进攻,风险较大;第三,粟裕放弃了“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基本用兵原则,反而瞄准敌军中的最强部队。

而粟裕之所以不按常理出牌、铤而走险,是因为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将领在面对我军时有普遍的自满情绪。

粟裕识破了国民党军队和主将的两个致命弱点:不得人心和自高自大,认为这两个弱点将在战场上给我军创造很多机会和优势。后来的事实证明,粟裕的判断是正确的。

作战会议结束后,粟裕特别嘱咐6纵司令员王必成、8纵司令员陶勇:“敌人12万人马进攻我们3万多人,是四打一。我们这么一来,还他一个六打一,一定要集中兵力,形成战场优势。”

双方都在秘密准备,蓄势待发,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在苏中战役即将爆发之际,蒋介石对李默庵的能力深信不疑,认为李默庵一定会在三个星期的时间里打败华中野战军,因此搭乘飞机安安心心地到庐山度假去了。

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

而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走来走去,为苏中的战局挂心,也翘首等待着粟裕获胜的消息。

毛主席

此时的粟裕,下定决心要好好打好这一仗。一来可以挫败国民党军的锐气;二来可以增强苏北解放区战士和老百姓的信心;三来可以让中央和毛主席放心。

这场意义非凡的战役到底谁胜谁负,需要在战场上见分晓。

7月13日天刚微微亮,华中野战军的主力便离开了如皋。王必成率领6纵直奔泰兴,陶勇率领8纵开赴宣家堡。

陶勇领导的8纵擅长进攻,可以猛打、猛冲、猛追。很快,8纵8团作为开路先锋率先抵达宣家堡,并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但他们的进攻并不顺利。

当时,国民党军83师19旅56团驻扎在宣家堡。下午3点钟,83师师长李天霞收到华野攻打宣家堡的消息,但他没有放在心上,只是例行公事地向李默庵作了汇报:“我这两个团的团长打仗有办法,请司令官放心。”

向来小心谨慎的李默庵问道:“多少部队?番号是谁?什么意图?”

李天霞满不在乎地说:“最多一个团,没有重武器。估计也就是‘敌驻我扰’,游击战的老一套。”

李默庵交代李天霞,做好防守工作,如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派兵支援。

挂断电话,李默庵还是放心不下来,他担心华中野战军只是故意佯装攻打宣泰,实际却是意在南通,当即下令让49师师长王铁汉返回南通。

王铁汉

7月15日,搞清楚华野主力部队确实都在宣泰后,李默庵又命令王铁汉立即出兵增援宣泰。在这“一回一出”中,粟裕白白赢得了两天时间,可以根据战况随时调整战术。

在宣家堡,国民党军83师19旅56团击退华野8纵8团的猛烈攻势之后,逐渐生出了骄傲的情绪,洋洋得意地说:“国军一个团足以打退共军一个旅。”然而,他们的话还没有落地,就被狠狠打脸。

当天晚上,华野继续派出6个团的兵力攻打宣家堡,并成功将其攻破,83师19旅56团全部被歼灭。

而另一个“战场”泰兴上的战斗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国民党军83师19旅57团驻扎在泰兴,57团团长是国军少将钟雄飞。

钟雄飞

7月13日晚上,王必成率领6纵直捣泰兴,依靠强攻摧毁了国民党军在泰兴四周的据点。

7月14日晚上6点钟,6纵向泰兴城内发起进攻,经过一夜激烈的鏖战,57团大部分兵力被我军击溃击散击灭,团长钟雄飞率领剩下的小部分兵力撤退到庆云寺内。

这时候,王必成亲自来到前线,奉劝钟雄飞不要做无谓的挣扎,尽快投降。

钟雄飞对华野“集中兵力歼敌”的战术耿耿于怀,咬牙切齿地说:“打仗应该是一个团对一个团,人海战术算什么本事!”

王必成火冒三丈,巴不得立即展开总攻,彻底消灭钟雄飞及其残余兵力。

这时,粟裕给王必成打来电话,指示王必成围住庆云寺,摆出气势汹汹的架势,但不用真动手。

7月15日早晨,宣泰战役以胜利告终。华野一共消灭83师两个团和两个营的兵力,共计3000人。

这就是苏中战役的第一战。

宣家堡、泰兴战斗胜利后,苏中群众欢迎子弟兵归来

战役胜利后,毛主席专门打来电话询问具体歼敌情况:“我在泰兴及宣家堡所打者是否即八十三师?该师消灭多少?尚存多少?”

听完汇报后,毛主席喜不自胜。但让毛主席大出所料的是,粟裕带给他的惊喜还远远没有结束。

可以说,宣泰战役的胜利,不仅回答了我们能不能打败国民党军的疑问,也使全军上下坚定地相信,只要血战到底,我军一定能够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当时,派几路兵力轮流翻打敌人;暗中埋伏兵见机行事;任何时候都留有余地;是粟裕一贯的作战风格。和他交手,只要稍微不注意,就会掉进他设下的“圈套”里,任由他“摆布”。

宣泰战役只是让李默庵略微见识了一下粟裕的本事,很快他就会明白,这只是他一系列噩梦的起点。

粟裕

宣泰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李默庵错误的以为粟裕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假攻宣泰,实则意在南通,没料到的粟裕真正的目标就是宣泰,将李默庵虚晃一枪。

宣泰战役进行中,粟裕命令王必成围住庆云寺,但却始终不攻破,送给钟雄飞一个向外求助的机会,使李默庵误以为华中野战军的主力人马还在宣泰。

于是,李默庵派出三路人马进攻如皋,准备在如皋、黄桥两地交汇处一举歼灭华野。

49师是进攻如皋的主力部队,师长王铁汉信誓旦旦地对李默庵说:“三天拿下如皋城。”

得知李默庵的作战方案后,粟裕为了使李默庵彻底放下戒心,向如皋大胆用兵,留下少数兵力坚守庆云寺,装作是华野的主力部队,而后命令真正的主力部队连夜向如皋转移。

泰兴离如皋大约有100多里的距离,华野的主力部队快马加鞭,第二天就顺利抵达如皋,神出鬼没般的出现在49师的侧后方。

49路兵分两路攻打如皋。

7月18日早上,根据粟裕的命令,陶勇率领8纵从右方向敌人展开进攻,王必成率领6纵从左方向敌人展开进攻。

8纵的行动十分顺利,将敌人一节节吞掉,只用了3天时间就将右方的敌人49师师部、26旅全部歼灭,同时还歼灭了65师、99师部分兵力,总共歼灭敌人1万多人。

如果说宣泰一战国民党军损失3000人,损失较少,李默庵没有真正尝到和粟裕交战的苦果。那么如皋的战斗,就使李默庵感受到了痛彻心扉的感觉。

得知王铁汉的49师被包围时,李默庵惊愕地说:“华野主力不是在泰兴吗,怎么会出现在如皋?粟裕究竟是什么人,打仗这么滑?”

这就是苏中战役的第二战。

得胜而归后,粟裕命令部队撤出如皋。李默庵战败颓丧之余,又找不到华野的踪影,有兵也没有地方用,有气也不知道该往哪里撒,心里忧愁苦闷。

后来,华野又与国民党军在海安、李堡、丁林、邵伯、如黄路5地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加上宣泰、如皋(皋南)两仗,一共创造了七战七捷的伟大战绩,一共歼敌5万多人......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粟裕把一场“试战”打成了我军史上的经典战役。

苏中战役是1946年中华大地上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可以载入解放战争史的大事。

苏中战役结束后,中央和毛主席盛赞粟裕的精彩表现。

经此一役,粟裕也成功跻身我军著名将领行列,继续续写辉煌的新战场......

0 阅读:2

觅波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