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译工作中,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译者风格?

雅言翻译 2024-01-08 17:42:38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一方面需要对原文有准确的理解,另一方面需要用流畅且符合目标语言表达习惯的语句输出译文。

语言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两种完全按对应的语言。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内容不可能一比一的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其中必然存在表达方式差异、词义不符、语义空缺、文化差异等诸多障碍。因此,翻译不是一种简单的转换过程,而是在充分尊重和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发挥译入语优势的再创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会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翻译风格体现在译作中,从而同一原作会产生不同风格的译文。译者必须正确看待其个人风格,在尽量淡化个人风格的同时,使之努力与原作相互融合,实现和谐的统一。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译者风格形成?

翻译的实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这一特点为译者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土壤。首先,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的差异为译者选择词汇、确定句型和重构篇章提供了广大空间。其次,文化环境和感知理解方面的差异催化了译者风格的形成。

译者们在日常中受到生活背景、文化素养、思想观念、语言功底和表达习惯等因素的多方面制约,在忠实于原文风格的前提下,不同的译者之间对同一原文进行翻译时,常常体现出彼此不同的翻译风格。

译者风格如何体现?

译者风格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具体体现为译者所遵循的翻译标准、使用的翻译方法和译文语言运用的技巧等特点的综合,其中主要是语言运用的特点。译者的风格是由译者的世界观、创作天资和艺术偏好决定的,并在翻译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译者风格的显现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高度统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不受束缚地流露出了自己的风格;第二种,由于语言、文化和理解差异,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调整和再创作,这样产生的风格通常与原文有异,就是译者自己的风格。

例如对于"Believe me,sir.“这句口语,朱生豪将其译为:相信我,老兄。而梁实秋则将其译为:听我说,先生。即使是这样一句简单至极的句子,就将两位译者不同的意思、风格和口吻体现了出来,提供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再比如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的翻译,就有多种风格:“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这种翻译风格就比较规整,符合英语语言及语法特点;而“Good good study,and day day up”这种翻译形式虽然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但是已经作为来自中国的外来语,在西方广泛流传及被认可,也是别具风格的。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译者风格?

翻译的目标就是忠实地再现原作,所谓忠实就是指在另一种语言和环境中尽可能的接近原作及原作的风格。所以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更不能使其个人风格凌驾于原作风格之上。但同时,翻译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造,不可避免地会留有译者的痕迹。译者的主观性决定着译作的生命,而译者风格正是译者主观性完整的体现。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忠于原作而排斥译者风格,更不能否定译者风格在译作中的重要作用,而是应该使之融入到原作者的风格中,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首先,培养原作风格重于译者风格的意识。在可以保留原作风格的情况下,译者应有意识地抑制和淡化其个人风格。其次,在规定框架下,融合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译者的创造性可以在原作划定的框架下尽情发挥,但是不能跳出原作的界定范围。译者应该尽量使自己与原著在思想、表达和文化方面融为一体,恰如原作者在用译语写作一样,做到意到笔到。

素材来源|(文中图片和素材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24

雅言翻译

简介:遍布全球的母语翻译官